Quantcast
Channel: 政經
Viewing all 18678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我們的城邦

$
0
0

踏入夏季,似乎沒有辦法擺脫多事之夏的陰霾,種種不利我城的事每天都在發生,而且所牽涉的逐漸與我們非常埋身,無比的貼近。作為這城邦的我們,看著它一天一天被他人蠶食,基本的自由與權益一天一天被剝削,你們的內心是怎樣?

以為當長毛拉布講「全民退休保障」的落幕,可以暫時舒緩一下憤怒的心情。豈料這城邦的政府卻每天都在挑戰市民的底線,東北發展、長毛被捕、昨天又來一份所謂的「白皮輸」,沒有一樣是挑戰我們的法治、自由及漠視基層的。「高度自治」已令大家苦不堪言,現在還不夠,要來一個「全面管治」,即是我們做什麼你都要去管我。尤慶城邦當中還有一批真正存有「法治精神」的法官,見到他們的逐一的反駁,我內心感謝殖民地時代所培訓出來的律師與法官。

在寫這段文字與此同時,聽到長毛終審失敗,倍感唏噓,一個只求公義的人要面對如此折騰;一批只求利益的人則坐享其成,現實是何等的諷刺,如此的無奈,更令人絕對的是這種境況只是剛剛開始,往後的路城邦的人民要作出最後的掙扎。

這個比彈丸更小的地方,卻因為受著北方的糾纏而無法放開自己的懷抱,事事受到干預與制肘。原是陽光普照的城邦,卻一而再要面對狂風暴雨的來臨衝擊,青年為將來徬徨,老年為晚年擔憂,社會上基本各個階層的人都無一感到被壓抑,感覺尤如被強姦般的情況,逐一撕開我們的衣服,直到我們什麼衣物都沒有,他們才是最痛快。

我相信循環,現時有這種種淺踏城邦人民的現象,他日會利用選票雙倍奉還。可惜,我們的選票不能選我們最後統治者,只是立法機關而己。

城邦,挺下去。

原文
甘小又facebook


不想東北成深圳,我城我鄉港人定

$
0
0

白皮書、全民投票、佔中等都成了香港市民關注的議題,相比之下,東北發展似乎只是關於當區村民和一些熱血青年,我作為兩個孩子的父親,真的不想失去東北,因為我害怕十多年之後,他們問我為何沒有好好守護香港綠色的新界,即使成功爭取了普選,卻失去我們的鄉土,變成了深圳特區。

東北發展雖然現在只涉及粉嶺北和古洞北,但早前被剔出的坪輋,現在已納入最新的新界北研究中,簡單一點來說,香港接近深圳邊界的地區,當東北發展啟動後,陸續會有河套區大學城、坪輋和恐龍坑配上蓮塘口岸發展,而落馬洲和鄰近的新田一帶相信亦會緊隨。十年後,天然的新界北面貌,恐怕只會剩下米埔和沙頭角。若果大家有機會到落馬洲瞭望台,你會看到深圳石屎高樓正像怪獸一樣,想吞噬我們綠悠悠的邊境魚塘濕地和山丘村落。

現時政府規劃下的新市鎮,似乎回應了增加資助房屋的比例,更大力推廣所謂的綠色低碳城市,其實最終出來的面貌,大家不難想像這以鐵路為主導的項目,成了另一個大型商場加住宅,熟悉不過的連鎖商舖,沉悶無趣的貫穿天橋,街道冷清無人前往。即使加入商業元素,仍離不開服務和零售業。總有人會質疑我,認為社會一定要發展,難道像現時一樣,讓古洞的一些工業和生產被時代淘汰,讓農地魚塘被掉空荒廢或堆填成為貨場,浪費這些珍貴土地。

現時有不少的民間團體,對新界應如何和怎樣發展都很有見地。例如香港農業發展研究中心,強調香港珍貴而肥沃的農地集中在新界,只要政府規定農地不可隨意改變用途,也不可圈地掉荒,本地農業生產可以為香港提供低碳、安全而新鮮的蔬果,而食物加工業和相關的行業能帶動區內的就業和經濟,最重要的是城鄉共生型的生活模式能同時減少碳排放和廢物處理問題。我真心希望十多年後的新界仍可以單從外貌與深圳區分出來,而我的兒女長大後,他們可以選擇金融服務業以外的工作,半農半X更是年輕人渴慕的一種生活方式,這才是香港應該有的發展方向。

我發了這個大夢,要實踐的話,我希望像我這樣為人父母的,能為香港的未來盡一點力,613請到立法會支持新界東北居民!

香港民主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共

$
0
0

昨日,中國國務院發表《「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踐》白皮書,回歸以來首次以白皮書闡述一國兩制落實情況,高調表示中央擁有對香港的全面管治權。除了各大政團群起反對,坊間迴響似乎甚微。

由於工作關系,會經常留意到各大泛民領袖的發言,而聽及他們的發言,北宋時期蘇洵所著寫的《六國論》每每徘徊於我的腦際: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

回歸以來,泛民與中共一直鬥而不破,不知是對香港人沒有信心,還是另有所圖,泛民對於中共,總處於一種退讓的狀態,不陰謀論的講法,或叫作策略性退讓,民主黨2010年倒戈支持政改方案﹐就是其中典型。而這一退,就退了17年。

這一退,終於衍生了新興民主派,最後演化成為傳統泛民與新興民主派的激烈對立。分裂泛民,這是部份傳統泛民領袖對新興泛民的批評,而我卻認為分裂泛民,你(傳統泛民)都有份。

傳統泛民這種策略性退讓,由於退得太久,但中共亳不領情,步步進逼,而泛民不知變故,順理成章帶出以下後果。

第一,別人批評你泛民是另類維穩,這屬合符情理之至。第二,繼續相信你的人,見你抗爭多年未見寸進,亦有可能開始懷疑你,至少感到意興闌珊。第三,本來持有犬儒心態的人,因你的退讓及和稀泥立場,更多了一些討厭政治的藉口。

最後,對於那些政治冷感的人,你多年的退讓及苟且,你又憑什麼喚醒別人的政治自覺?建制派於立法會的民選議席一屆比一屆多,如果這是中共的殖民政策奏效,你不是聲稱要以民主與自由同化那些外來殖民者嗎?但這麼多年來,你甚至連本土的香港政治冷感份子都同化不了。

對於那些傳統泛民,本人是不抱希望的。今年有團體於尖沙咀另起爐灶紀念六四,批評支聯會多年抗爭行禮如儀,四項訴求原地踏步。而我看見支聯會領袖最顯目的反應,就是反譏黃洋達同樣行禮如儀,空叫口號,抱著一個你不比我好的心態,至於別人自創新興媒體,辦報,設立網台,定期開展文宣政治普教工作,警誡港人自救的一系列主張,多年以來,支聯會乃至於傳統泛民,你又做了幾多?你將來又會如何自處啊?

很多泛民政黨,逢運動即要錢要人,每屆選舉都告急,拼命爭做政治代理人,而上位之後,佔著茅廁不拉屎的議員比比皆是,甚者就如湯家驊般幫忙維穩。長毛表示你可以不認同他的抗爭手法,但為政者,既然每次選舉你都在為選票疾呼民主,就算你不以長毛的手法抗爭,但至少你要有長毛的抗爭意志。

《六國論》其後某些章節是這樣的。或曰:「六國互喪,率賂秦耶?」曰:「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故曰弊在賂秦也。」泛民如此抗爭下去,香港民主發展,不表樂觀,若你賂共是為爭取時間,喚醒港人,都罷了。但我看到的是,你賂共,純粹是想過個安穩的抗爭日子。

因此,香港民主發展破滅,弊在賂共。

更多文章→個人專頁:我思

為跨境家長說句公道說話

$
0
0

圖為編輯所加,來源:香城怪異錄

由於「跨境學童」這個議題比較富爭議性,在進入討論之前,先申報筆者的立場:筆者是反對曾蔭權政府以居留權吸引雙非孕婦來港產子,以帶動醫療產業的做法,亦很反對過去兩屆政府視雙非嬰兒為本港未來生力軍的這種人口政策方針。最大的原因是,香港政府根本就無法準確預測雙非嬰兒中,有多少會在將來港定居,更遑論做好學額、房屋、醫療等方面的規劃呢?香港社會最終需要付出極大的代價,而爭學位事件只是整個問題的冰山一角。

近日,筆者在Facebook上看到這幅漫畫,漫畫描寫著一名跨境家長說:「我在羅湖,派出屯門去,超級不公平,大家都一樣是香港人,為甚麼剝奪我的受教育權利」而漫畫的下半部分則寫著:「事實o係你(個仔)未成為香港人之前…闖關、濫用急症室、走醫院數、搶奶粉…」漫畫甚至將那名跨境家長比喻作打劫犯人。望著這幅漫畫,發現有超過四千個「讚好」、超過一千四百次轉發,實在令筆者感到嘆息。

首先,筆者十分理解漫畫作者、「讚好」者和轉發者的那份心情和情緒,但也要指出這幅漫畫和背後的想法的確有很問題。漫畫中的那名跨境家長,應該是指新聞片段中的一名操普通話的跨境家長。筆者不禁要問:漫畫作者是否肯定那名跨境家長是所謂「搶資源」的雙非學童家長呢?操普通話的跨境學童家長不一定是屬於「雙非」類別,因為她的丈夫可以是香港永久性居民,即是屬類「單非」類別。難道香港男人到內地娶妻、在港生兒育女、到內地定居、子女跨境到香港上學,在道德上是有罪嗎?

另一個問題是,「闖關、濫用急症室、走醫院數、搶奶粉…」那些行為當然值得反對,但漫畫作者是否知道那名跨境家長曾經做過上述的行為呢?又是否知道有多少跨境家長曾經做過上述的行為呢?參考立法會文件(文件一文件二),在2009/2010至2012/13這四個年度,非本地孕婦在公立醫院的分娩欠款宗數總共有1,179宗,而2009年至2012年的內地女性在香港所生的活產嬰兒數目為155,082個,假設每名內地孕婦每次只分娩一名嬰兒,粗略計算,只有0.76%內地孕婦「走醫院數」。

另外,參考醫管局文件(文件三文件四),在2011年至2013年,公立醫院非符合資格人士經由急症室入院的分娩數目總共有3,036宗,但2011年至2013年的內地女性在香港所生的活產嬰兒數目為82,678個,假設每名內地孕婦每次只分娩一名嬰兒,粗略計算,即是說有3.67%內地孕婦會「衝急症室」。若果只計算沒有任何預約分娩的「衝急症室」內地孕婦數目,在2011年至2013年有1,753宗,即是說有2.12%內地孕婦在沒有任何預約分娩的情況下「衝急症室」。

數字是不會說謊,那幅漫畫無疑是在妖魔化所有跨境家長,將少部分內地人的惡劣行為,擴大至所有內地人身上。這樣做根本就不是針對行為本身,而是針對「內地人」這個族群身份,而去攻擊整批人。這個做法與今年初的「廣東道驅蝗行動」同出一轍,上次是內地遊客,今次則是跨境家長,不分「單非」或「雙非」,凡是操普通話的跨境家長及其子女都有「原罪」。

其實,在1998年起至今,已經有超過20萬雙非嬰兒在香港出生,而《基本法》則訂明了他們都可以享有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你當然可以選擇不認同,但請你促請政府修改《基本法》,而不是攻擊雙非家長!)。隨著2003年港澳個人遊(自由行)的實施,以及2005年曾蔭權政府大力鼓勵發展醫療產業,大部分雙非家長都是從合法途徑預約來港產子,只有少數在無預約情況下闖急症室產子。

過去十多年,香港政府都是「不阻止」、「歡迎」甚至「鼓勵」中國內地居民來港產子,這個事實我們不可忽視,最錯的是香港政府。香港政府在某程度上有責任「照顧」雙非學童,因為當年政府給予了那些雙非家長合理的期望,例如是香港的教育和福利,同時,香港政府也需要顧及本地學童的利益。本地居民當然有權利提出任何抗議反對聲音,但矛頭必須指向政府,因為造成社會資源分配不均的始作俑者,就是這個規劃不善的香港政府,而不是雙非嬰兒及雙非家長。我們要認清楚掌擁著公權力的人是誰,仇恨的情緒不斷擴散,將幾個不同的社會問題混為一談,甚至散播誤導性資訊,根本無助解決社會問題。

一國兩制,跨世紀的大話

$
0
0

大陸首份「一國兩制白皮書」,重申對港擁有「全面管治權」,態度強硬。這種everything under control的語氣,充斥字裏行間,彷彿只有盛氣凌人的一國,但說好的兩制呢?港人治港呢?統統拋諸腦後。

由於香港人這些年來的巨大不滿,在白皮書中完全缺席,因而,與其說它是一份報告,倒不如說,它更是像份「一國壓迫兩制」的犯罪證據。書中介紹的所謂一國兩制的背景、操作和成就,若放在香港人的目光和標準,就完全是另外一個版本了。

首先是一國兩制的背景,如果1990年4月通過的《基本法》是後來一切的基礎,那就很對不起,這明顯先天不足。香港人在最後並未同意這部小憲法,因為它的最後諮詢(1989年7月)和通過,是屠城之後,跟六四帶來的衝擊震撼於時間上重疊,而那些年,沒人願意跟屠夫立約;至於1997後的操作,則更是粗暴,畢竟,對於人大釋法和普選的拖延,香港人多番抗議;最後所謂成就,只能反諷地說,一國兩制是跨世紀的政治謊言。

香港人,在殖民地年代,不被視為政治上的成年人,但悲哀是,回歸之後,我們仍然不能選出行政首長,仍是個不斷遭受貶抑的政治成人。事到如今,讓我們回到問題本質,那就是政治,即,香港人要當家作主。

但這不是指回到基本法條文,因為到了今天,它彷彿可以給中央隨意僭建、再解釋,甚至篡改,而繼續咬文嚼字,也失去了意義;甚至也不再是期盼中央履行諾言,因今天它正是企圖親手推翻。

這其實是指一份醒覺,也就是說:民主,已經沒有什麼可以依賴,我們只能從貶抑自己的人手中,奪回尊嚴。30年來,從中英談判、基本法制定到九七之後,香港人的命運一直遭受他人粗暴決定,沒法決定自己的未來。

在水深火熱的當下,情况必須轉變,否則,這個備受貶抑的政治成人將繼續沒有明天。

文章刊於今天《明報》觀點版。

政府公然欺騙立法會 隱瞞曾進行新界東北業權調查

$
0
0

政府公然欺騙立法會
隱瞞曾進行新界東北業權調查
涉以百億計的利益輸送

佔地超過600公頃的新界東北發展計劃,政府採用所謂「加強版新市鎮」模式發展,容許佔地超過4000平方米的地主,當土地座落於規劃作私人發展的地帶,可向政府申請直接發展。「4000平方米直接發展」的政策被指是向囤積農地的四大地產商度身訂造。官員不止一次在立法會財委會上否認事先知道區內業權狀況,以證明政府沒有考慮地產商的利益。土地正義聯盟最近得悉,政府早於2008-2009年期間,已委託顧問公司進行區內業權調查,詳細掌握地產商控制的土地面積及位置。

在上星期五的財委會會議上,工黨立法會議員張超雄就政府是否進行業權調查,跟官員有以下對答:

○ 張超雄:「政府有沒有曾經請顧問,或者自己曾經做過,新界東北既業權調查,有定無?4000平方米呢個條件,我想睇下政府係規劃的過程中,有無做過業權調查?」
● 規劃署助理署長胡潔貞:「喺我地做規劃研究既時候呢,我地知道邊啲地係私人土地,邊啲係政府土地,但係土地係屬於邊個呢,係我地規劃過程,係唔需要掌握邊個係土地業權人的資料。」
○ 張超雄:「我唔係話一定要屬於邊個、咩名或邊間公司,但係你地掌唔掌握有幾多土地,係由一個業權人擁有,係4000平方米或以上,你有無做過呢方面既資料搜集?」
● 胡潔貞:「呢個唔係我地考慮既規劃因素……」
○ 張超雄:「唔係問你考唔考慮,係問你有無做過!」
● 胡潔貞:「我地無做過業權既調查……」

政府過往發展新市鎮,從未訂立一條「4000平方米」的界線,讓地主自行向政府申請直接發展。「4000平方米」政策,是明目張膽地與囤地地產商「利益分贓」。政策令各個已插旗的發展商可以繞過拍賣程序,肯定分得部份發展權,而發展商的土地成本亦將會大大降低——發展商不需於公開市場競購土地,而只須與政府商討一個「補地價」數目。根據以往經驗,「補地價」比「拍賣」的平均樓面地價低出甚多。

為何政府官員要在立法會上,隱瞞曾經進行土地業權調查?理由只得一個,就是嘗試為東北計劃向地產商輸送利益的事實辯解,希望公眾相信政府不是故意向地產商輸送利益。事實是,政府早於2008-2009年就知道新界東北的業權情況,並據之來進行規劃,以及推出「4000平方米」政策,令四大地產商都合乎資格申請。

我們初步了解業權調查的內容。古洞北方面,涉及的業權共有1109個,擁有土地面積由150,295平方米至6平方米不等。粉嶺北方面,涉及的業權則有617個,擁有土地面積由121,267至27平方米不等。持有大面積土地的業主,大部份是地產商旗下的「艇仔公司」,細面積的土地則主要由個人持有。從政府委託進行的業權調查可見,古洞北和粉嶺北分別有92及41個業主,土地面積超出4000平方米,為業主總數的7.7%。

政府在立法會透露,已接獲七份發展申請,其中包括東北大地主恆基地產。恆基在今年三月向傳媒承認,已向政府申請將粉嶺北及古洞兩幅農地作原址換地,預計可發展樓面面積分別約362萬及27萬平方呎。報導指「現時恒地在粉嶺北及古洞北擁有280萬方呎土地,當中有逾80萬方呎符合原址換地條件,集團今次申請換地的粉嶺北及古洞北地皮,土地面積分別達76.8萬及4.5萬方呎土地,意味佔集團符合換地條件農地的絕大部分,至於其餘地皮則可能以現金補償方式獲政府收回。」

從恆基自己披露的情況,我們就可以看到,訂立「4000平方米」界線的客觀效果,是令恆基可以在古洞北多申請一個自行發展項目﹝土地面積4.5萬平方呎,即4180平方米,剛好超過界線﹞。政府沒有解釋,為何東北規劃未經城市規劃委員會批准,前期撥款亦未獲財委會批准,就已開始接受自行發展申請。

人民力量陳偉業議員便指,發展商在「4000平方米」的政策下,省下的土地成本估計可以達2000元一平方呎,以4000平方米即4萬平方呎再加五倍地積比計算,此政策可令發展商節省達四億港元之巨。整個佔地達600公頃的新界東北計劃,將因為這個「利益分贓」的政策,令庫房少收數以百億元。

另外,在議員連番追問「4000平方米直接發展」政策的依據時,當局表示曾諮詢過「業界」,再追問下,原來所謂「業界」,是全由特首委任、以地產界及相關專業界為主的「土地及建設諮詢委員會」:

主席
黃友嘉博士(按:香港工商專業聯會主席、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永遠名譽會長)

由專業團體和業界提名的非官方成員
何安誠工程師(香港建造商會)(按:金門建築總裁)
劉志健工程師(香港工程師學會)(按:新地則樓經理)
劉興達先生(香港園境師學會)(按: 泛亞環境(國際)有限公司董事長)
劉詩韻女士(香港測量師學會)(按:永利行國際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
梁志堅先生(香港地產建設商會)(按:曾任新世界集團總經理)
梁傑文先生(香港建築師學會)
施倍德博士(香港規劃師學會)(按:雅邦規劃設計有限公司董事)
黃錦昌博士(香港地產行政師學會)(按:保華建業行政總裁)

其他非官方成員
范黃志寧博士(按:香港理工大學建築及房地產學系副教授)
郭琳廣先生(按:曾任廣西政協,被指為紅色律師、梁粉,剛接任監警會主席)
林正財醫生(按:基督教靈實協會行政總裁)
劉振江先生(按:仲量聯行國際董事)
羅致光博士(按: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副教授)
李行偉教授(按:香港科技大學副校長(研發及研究生教育))
梁剛銳先生(按: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人文及法律學院副總監)
呂大樂教授(按:香港大學社會學系系主任)
崔偉恆先生(按:Roundtable總幹事)
邱榮光博士(按:經濟動力成員)
袁映麗女士(按:置邦興業董事、香港房屋經理學會總經理)
部份資料來源自 Webb Site

公眾在立法會議員不斷追問之下,才得悉原來地產商的代表已經「春江水暖鴨先知」,公私合營的「4000平方米」政策提議甚至可能是由地產商建議,再經自己友委員會背書。不是立法會議員所謂「拉布」問出個眉目來,公眾可能連新界東北計劃利益輸送的冰山一角也沒機會看到。

白皮書—抉擇—淺淡

$
0
0

作者:溫斯頓 S.

國務委員會新聞辦公室昨日發表關於詮釋一國兩制的白皮書,書中指出中央擁有香港全面的管制權。這個消息一出大家隨即議論紛紛,圍繞的議題不外乎中央此舉的含義。政府在內的維穩人士當然高呼黨國萬歲並且聲稱沒有衝突,而其他泛民主派則認為此舉無疑恐嚇市民不要在6.22投票或是參與7月1日的遊行。

無論什麼原因亦好,白皮書不過是將事實解釋得非常清楚,讓一些所謂能與中央協商的人們可以自打嘴巴。對於中央來說,維穩可說是大於一切,香港人可以有多大的籌碼與中央談判?就算再談,一國兩制的事實也不可能改變。那麼香港人還有甚麼路可以走?

於隨波逐流的一派,很多是對政治失望以及不予理會,不過看著你們生長的環境變得越來越極端化,你們甘心嗎?難道你們就任由這個地方變得更差?如果是擔心失去的話,其實香港人還有甚麼可以輸掉嗎?就算你現在這幾年能保住自己,但是你是活在一個怎麼樣的世界?你是活在一個從頭到尾只知道維穩不知道民間疾苦的香港政府!隨波逐流真的是一個方法?還是逃避現實?

同樣的,於抗爭的一派,無論是那個方向,我也深深敬佩各位能夠站出來,畢竟筆者不過一名鍵盤戰士而已。然而,站出來抗爭的人們,你們在抗爭什麼呢?你們想達到什麼果效呢?抗爭過後有什麼方法持續下去呢?如果是引起公眾的關注,我想這個方向很順利,至少筆者身旁的人的確對政治有着多一點的求知慾。但是,我相信這不足以推動繼續發生的事情。

不過,中央的維穩白皮書無疑讓抗爭的人們更為振奮。他們越發的使出手段,只會讓民主的旗幟顯得更需要,讓再冷靜的人也會按耐不住。然而,抗爭的人們也需要將計劃想得周全,否則白白浪費燃燒的英魂亦不是一件好事。筆者寫出來的東西可能很多人知道亦有同樣的疑惑,如果是這樣,我希望你們去探個明白,或是作個提醒。

畢竟,香港人都是善忘的,再顯淺的道理不講出來,不重複,是沒有人理會。

民主黨擱置與中聯辦會面 促撤回白皮書

$
0
0

(獨媒特約報導)民主黨在特首午宴前與記者會面,主席劉慧卿指昨晚民主黨中委會開會,決定暫時擱置和中聯辦在7月的會面。劉慧卿指,國務院發表的白皮書令民主黨感到「憤怒和不滿」,必須撤回,民主黨認為於現時的氣氛和中央討論政改無「正面成果」,今早已經用短訊和電話通知中聯辦。民主黨無回應何時恢復會面。

公民黨和工黨均認為,無打算和中聯辦單獨會面。

記者:吳卓恆、歐陽聯發


香港價值的冰河時期

$
0
0

2014年6月10日看似陽光普照的一天,其實是香港最寒冷的一天。我們一向信守的三權分立好像於這一天徹底被破壞,被踐踏。同時這一天,香港人一向恪守的核心價值亦漸漸進入寒冬期,甚至不知不覺地已進入冰河時期。中央政府為了恫嚇佔中的參與者,無所不用其極,竟單方面提早摧毀一國兩制,高度自治,甚至說明香港的權力是由中央政府所賦予,沒有任何剩餘權力。說白一點就是高度自治已經被消失,隨即而來的是北京管治。最諷刺的是白皮書竟然矮化司法機關的憲制地位,淪為政府機關,這是完全無視司法機關的獨立性,危害司法機關理應有的憲制地位。

另外,立法會行政管理委員會突然限制公眾到立法會的自由,並且竟然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因為懷疑議員助理私放示威者到立法會示威,而限制議員助理不能到會議廳的樓層。這樣做,不但踐踏立法機關需面對群眾的理念外,而且是踐踏議員助理的專業操守。香港人於同一天面對行政、立法、司法遭受衝擊的寒冬日,那我們如果就不不發聲,明天遭受衝擊的又會否是我們理應擁有的遊行集會自由呢?

白皮書主要就一國兩制,高度自治的方針重新述明。香港只是中國其一城市,其所擁有的行政管理權是由中央政府所賦予,沒有任何剩餘權力。而及,中央政府有對立法機關所通過的法案有監督權,及說明司法機關只是政府機關,其實這種種一切都是違背基本法所訂立的方針。

筆者想首先指出香港所擁有的特別行政區地位是獨立於其他自治區及各省市,這地位是由鄧小平先生所提出,高度自治亦是對香港人的承諾。筆者實在不明白為何事到回歸十七年,中央政府才就高度自治作重新論述,而且是收緊行政管理權,而不是放鬆此管理權。那如果這向來都是中央政府的立場,為何不選擇一早向香港人說明,中央政府所賦予的高度自治只是期票,而且會逐漸收緊,這又與街頭騙案有何分別。這根本就等於我們被健身會所哄騙參加一個計劃,開始的時候說會所內的設施任用,不會有所限制,誰不知突然說會所設施的使用權是由他們所賦予,他們能夠隨時收回。我們面對此處境,姑且能向警察及消委會報案,但我們現在面對這個大詐騙集團,而且是一個長達17年的大騙案,又能向誰報案求助?

其實司法機關向來都是我們信賴的最後一線生機,我們相信其能維護公正性,為市民發聲。誰不知中央政府連我們唯一可以信賴的司法權都要徹底殲滅。白皮書竟然把法官與政府官員一概而論歸納為治港者,這會令人誤解司法機關與行政機關沆瀣一氣,司法機關與行政機關是合作關係,而不是互相監察,互相制衡,這是完全扭曲三權分立的香港核心價值。筆者會認為中央政府此舉空穴來風,未必無因,這個世界沒有無緣無故的無,亦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中央政府這次是希望靠過白皮書向香港人傳達其最終目的,三權分立絕非他們心目中所想,而三權合作就是他們所想的最終目的。

中央政府粗暴把內地的一套照搬至香港使用的陰謀昭然若揭。我們如果再不再發聲,捍衛我們寶貴的司法獨立,尚待何時?難道讓三權分立淪為三權合作才發聲?如果到那個時候就已經太遲了。

其實當筆者了解完整份白皮書後,不禁慶幸此次沒有公然衝擊立法機關的憲制地位,誰不知立法會就自我摧殘,不單限制公眾到立法會旁聽及示威自由,而且無理限制議員助理進出立法會的自由。其實各地的立法機關理應盡量向群眾開放,因為立法機關是代表市民監督政府。誰不知,立法會主席因上週五的示威衝突,突粗暴限制公眾到立法會的自由,這又是什麼道理?這不是與面對群眾的理念有所違背?最離譜的是限制議員助理到立法會大樓的會議室樓層,這除了影響立法會議員的工作外,而且其解釋及理據略嫌不足,立法會主席只是指出懷疑當天有議員助理私放示威者,故釀成衝突。整件事的關鍵是立法會主席懷疑有此事發生,但又沒有有力證據,如果單憑曾主席的主觀判斷,故難以說服筆者支持其決定,而且筆者認這對議員助理略欠公允,就因為其主觀判斷而限制議員助理到會議室樓層,不但妨礙議員的工作效率外,而且對議員助理這一行業有欠一個公道。故筆者認為即使白皮書沒有太大篇幅損害立法機關的憲制地位,但立法會自我矮化及無理限制公眾監察政府的權利,這又是對三權分立的一大衝擊。各位,我們還能默默忍受,繼續要認命噤聲?

我們現面對這個寒冬,甚至冰河時期的來臨,如果各位認為不能再不發聲,不能再默默忍受,不能再認命噤聲,筆者希望各位能踴躍於6.22投票,向民主投下自己的一票。無論你支持學界方案,抑或是三軌方案,筆者都希望各位不要再作精神上的支持,現在要的是你一個實際的支持,是你實際的一票。

雖然泛民各政黨都有其立場,但三軌方案姑且是整個泛民主派都同意的政改方案。如果你不想有部分政黨再度出賣我們,筆者希望能投下你的一票,利用你6.22的一票,以免有部分政黨走回頭路,支持不民主的政改方案。現在的香港,不單正值多事之秋,而且我們一直堅守的三權分立開始危在旦夕,中央政府的爪牙開始逐漸侵蝕香港的核心價值。如果大家不希望香港的核心價值被磨滅,我們絕不能再默默等待,因為香港真的無人有權沉默,看著萬家燈火變了色,而且變的是中國國旗上的紅色,難道你想嗎?

纏擾法擱置 改革家暴條例呢?

$
0
0

2011年12月19日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發表纏擾行為的諮詢文件。左起: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副秘書長何健華、副局長黃靜文及首席助理秘書長梁何綺文。(圖:政制及內地事務局網站

(獨媒特約報導)訂立「纏擾法」一直被受爭議,新聞界及社運界均擔心損害新聞、集會及示威自由。即使政府高舉立法可以保障家暴受害婦女,婦女界亦不賣帳,認為此法「打壓人權自由」。政制及內地事務局近日向政制事務委員會提交文件,交代訂立「纏擾法」的工作進展。文件最後一段提到「現時未有合適的條件讓我們就此再作跟進」(註),似乎暗示政府會擱置立法。

獨媒專訪香港人權監察副主席莊耀洸,他直言「緊係好事啦」,足證「民間多發聲真的有用」。他直指政府推行此法,主要動機是「社會控制」,對付示威遊行人士,所以「一做就辣啲」。香港政府參照英國的反纏擾行為法案,該國實施後隨即被濫用成為打壓示威者如環保人士的工具,廣為當地行動者和傳媒詬病。政府委託香港大學進行研究,大學的其中一個結論是強烈要求港府不跟從英國模式。莊認為政府勉強推行,卻又達不到原先目的,立法只會「不論不類」,可能因此索性擱置立法。

不過,長期關注婦女權益的莊耀洸質疑,政府擱置纏擾行為立法,是否意味婦女界爭取多年的家庭暴力,還有打擊收樓追債的纏擾行為同時擱置不理。加強罰則打擊和懲罰這些惡行「早已得到民間共識」,並無反對,政府有必要解釋不做的原因。莊又重申,打擊家庭或戀愛暴力,乃政府對基本人權和安全的保障。如果政府就此作罷,婦女屆肯定會好「興」。

事實上,婦女界要求改革家庭暴力條例訴求近十年,政府推說技術有困難,一直不為所動,直至推出涵蓋範圍甚廣的纏擾法。若今次擱置立法,而無意圖啓動修改家庭暴力條例,實在可疑。相關會議將於下周一進行,本網會繼續跟進。

註:文件最後一段全文為「有見及此,政府當局認為由於未有方案獲普遍接受,現時未有合適的條件讓我們就此再作跟進。我們會考慮委員會上提出的意見,然後就未來路向作最後決定。」

昔日報導:
政府不敢硬推「纏擾大法」
纏擾立法保婦女 立法執法成效存疑
婦女權益作掩護 纏擾立法箝自由
官員圖為纏擾惡法解話 公眾直斥「意在沛公」
獨立媒體(香港)意見書

觸不到的樓換樓

$
0
0

市建局在2014年6月12日海壇街項暴力抬人收樓,動用10多位黑人保安及40位職員,迫使黎生拿着「不要錢,樓換樓」橫額,企圖跳樓控訴市建局賠償不公。最後,局方和執達吏強行將黎生和2位兒子抬離家園,圍封單位,犠牲一家,為着市建局發展私人豪宅項目。

這次清場,被抬走的黎家多要求樓換樓,局方以「不符合在2011年後才適用的「樓換樓」安排」(13-6-2014,《文滙報》),拒絶要求。實情是局方在觀塘這早期項目以有「樓換樓」安排,借此藉口只是掩飾局方辦事不力。

在2011年的《市區重建策略》中,主要是在重建安排內,加入參與發展(後來變成需求主導)及樓換樓,前者局方不停放風打退堂鼓,後者卻是無法達成,這才是局方死穴。觀塘項目在2007年開展,如同2006年開始的海壇街項目皆屬2011年檢討《市區重建策略》前的項目。

2013年11月時(27-11-13,《明報》),觀塘項目中,市建局對外宣稱有「樓換樓」的選項,並安排受影響的業主去揀樓回遷,但結果大少所望,1600業主只有一人表示有意揀樓,其餘的業主連興趣也提不上。問題是樓換樓是假,觀塘的案子是賠償所有金額再補貼最少200萬元,才有可能回到市中心的新項目觀月樺峰居住,嘗問普通人又怎可負擔得這差額呢?所謂「樓換樓」無疑是大話?市建局無法向公眾承認這項事實呢?

「樓換樓」的好處在於簡單易明,局方多番抹黑業主為釘子戶,獅子開大口,如果用「樓換樓」則可免除金錢直接瓜葛,業主只會從局方取得新的居所,再上客觀七年樓齡的準則。而不用商討金額,這無疑是業主和公眾雙羸的政策,但局方卻利潤受損,所以才束之高閣。局方連需求主導賺取較少利潤也打退堂鼓,「樓換樓」當然更接受不來。「樓換樓」局方不做,說回現在7年樓齡賠償,局方說做不到,不停抹黑海壇街業主想購入10多年樓齡的港灣豪庭,呎價達1萬元,但無視<市區重建策略>定明的準則,市建局可以昭信其他舊區的街坊呢?

局方的搬龍門,解決不到賠償和安置,只有使用暴力抬人的策略。既不符合同區7年樓齡,又不再做樓換樓,究竟市建局是否按照《市區重建策略》去做事,還是只是聆聽局方銀包的需要呢?不停抹黑業主,不解決問題,難道市區重建真的變成流血收場呢?

採訪手記:曾鈺成曾偉雄,你地收到order?

$
0
0

昨晚衝擊立法會,驟眼看來頗是一個簡單直接的畫面:一場暴力衝擊。不過對昨日一整天的事稍加梳理,連同在新聞前線的觀察,我不認為事情就這樣片面。坦白說,我能感受一股「更大力量」在作祟。難以用三言兩語說白這種感覺,在這裡留下一些的觀察和問題。

首先是保安安排。說立法會昨日是一個封鎖狀態,我認為絕對恰當。曾鈺成周初說的「三招」,如公眾設施不放開放、減少旁聽席人數的確可以理解為針對示威者裡應外合的措施,但事實上昨日保安明顯比他口中提到的嚴密太多了。先不說領取立法會記者證遇到的種種困難,行政長官午宴結束後秘書處突然說要「clear」一樓記者區,並解釋是「特別安排」,隨後一個多小時,保安陸續封鎖立法會大樓各層,限制通往各層的通道,又拉起部份的鐵閘。按我理解,通道安排的最後效果是:無法看到大堂。但既然示威者無法入大堂,為何要限制立法會大樓內的人如何活動?為什麼要這樣安排?然後秘書處又是在什麼時間報警的?

接著到了凌晨的清場,保安官用惡劣語氣警告示威者要離開示威區,「因為立法會的會議已經結束」,再不離開,否則就要警方清場等等。這絕對是胡說八道,難道一定要在會議期間才能示威?凡此種種,我認為立法會是在配合警方部署。

不得不提晚上的衝突,不少示威者強調要「捉鬼」。所謂的鬼,就是混進示威者中的便衣警員。這本來可被體恤為向警方提供現場資訊的方法,避免激發示威者的情緒,避免正面衝突等等。事實上,衝突發生時我也留意到有場外人士向立法會內的警員打手勢,昨晚我肯定有便衣警員在場,但問題是他們的任務是什麼?

有指一些便衣警員在昨晚衝突中煽動示威者用鐵馬撞向立法會玻璃門。在側門的一次衝擊,我們有同事目睹懷疑便衣警員大叫「用鐵馬撞爛佢」,被其他示威者喝停趕走,是名人仕矢口否認是警員,更反問示威者「你玩就得,其他人玩就唔得呀?」。假如警隊的任務變質為挑釁示威者情緒,產造「暴動」畫面出現來滿足一些人的政治慾望,我相信香港人絕不會被騙,也相信香港人會進一步敵視淪為政治機器的警隊。

我所說的「更大力量」,就是能夠統合立法會和警隊做出昨日一切行動的人。622公投之前,預期會有更多政府高層、「愛港人士」利用這場衝擊大做文章,說佔中將會演變成暴亂、無法預計的危機云云。寫下這篇手記,是希望無親身到立法會的你,不要輕信對昨晚過分片面的形容。

真正的暴力

$
0
0

媽媽一邊看無線的新聞,一邊大罵示威者,並叮囑我別到場(她不知道)。我站在旁邊講為什麼示威者反對,政府的語言偽術是什麼回事,她和弟弟聽後沒有回答。我打開Facebook,看到昨日一直留守的人今天仍未能真正休息,或可以說徹夜難眠,紛紛整理所見所聞在網絡上公佈,或為被捕者四出奔走,心情很複雜。面對場外人士的誤解,主流傳媒的抹黑(無線報主辦單位是6個激進團體,甚至有可能騎劫佔中),並將鏡頭集中在衝擊上。作為一個約3點至凌晨約4點也在現場的人,有以下事件要澄清:

1)示威者自中午集會起,一直非常和平,沒有任何衝突發生,至晚上才有變動
2)不少便衣混進人群,甚至刻意製造混亂
3)五次集會以來,首三次示威者也是和平散去,至上次財委會主席吳亮星企圖剪布,才有衝入大堂的事發生,但示威者一度能自由出入。後來,大批警察到來甚至想鎖起大堂入口,有人衝去阻止,才出現大部分主流傳媒播出的衝擊場面。
4)昨天的會議上,建制派議員居多,限制議員發言時間為1分鐘,甚至未讀完動議,議員已要投票,示威者才開始激動。

我們不是暴力/激進份子,真正的暴力,你在電視絕不會見到。政府絕少與受害者溝通(特別是村民),指做足諮詢工作,但收到5萬份反對書,只有7封是支持發展計劃,政府有理會過嗎?

一直以來,地產商及政府合謀收地,村民及支持者從未以暴力對待。早前,政府派人收馬屎埗黎生的地,黎生夫婦被人暴力拖離場。後來,百多名示威者到場,眼睜睜看著黎生辛苦大半生的農田被收,地政派人圍起鐵絲網,挖起水管,我們只能在網外看著惡魔毀人家園。被強行收地的,豈只黎生一家?多少村民面對收地無力對抗,你有否曾聽見一宗「示烕者暴力阻止收地」的事呢?若非走到最後一步,昨日的在場人士會衝嗎(真係亂咁黎的話,一早衝左啦!)?

還有,議會內的暴力,你又看到嗎?財委會主席吳亮星一直未有回應自己在發展新界東北的利益問題,而且用盡一切手段阻止議員發問,如在建制派議員護航下縮減所有議員的發言時間至一分鐘,甚至不斷以議事規則第四十五條恐嚇議員。數次集會以來,大會多次要求吳亮星下來立法會地面,與村民及支持者對話,也不得要領,電視播著官員指是「示威者的暴力」,令溝通的閘門關上,簡直一派胡言!建制派官員及吳亮星從未聽過發展最大受害者——一班村民、農夫及長者的聲音,這才是真正的暴力!

議會外,政府多次以解決房屋問題恐嚇市民,又大玩數字遊戲。香港住屋問題嚴重,政府便以此「利誘」市民,指東北發展,便大為緩和居住問題的緊張程度,藉此對受影響市民施加壓力。但是,收地範圍內只有6﹪興建公屋(還要在砒霜地上),而四大地產商囤地甚久,單是恆基就持有約102萬呎住宅地。發展東北,只會便宜了地產商!政府又從以往菜園村及高鐵事件汲取經驗,斬開撥款。雖說前期撥款只是3.4億,貌似很少。不過,前期撥款一旦通過,日後將暢通無阻。還有,實質整個發展計劃花費將超過1200億!當年,人人大罵反高鐵人士是暴民,今天,我們已經看了惡果了!我們還有什麼能失去呢?

我們不是暴民。人民無權無力,手無寸鐵,面對強權的壓迫,除了用雙手抵擋,還有什麼資本?警察或手持盾牌,或手執胡椒噴霧,或以警權力作保護衣,「合理地使用暴力」抬走示威者,凌開抽起被抬者的雙手,他們面部向下,這種抬走姿勢極危險,有部分人便因此脫臼或受傷。我們反抗,你們擾亂社會秩序!我走,你拒捕!我還擊,你襲警!最前方的示威者是要多大勇氣,還有堅守正義,勇敢向腐化的警權和失效的公權力對抗,你們了解嗎?

他日,挖土機、推土機、打樁機正式運作,大興土木,難道不暴力嗎?今日,傷的是反對發展計劃者的心;若任由東北發展計劃通過,將會是整個香港受到傷害!

圖、文:阿執

【街坊工友服務處就613反東北集會聲明】撤回東北撥款 堅拒官商勾結

$
0
0

街坊工友服務處對6月13日(星期五),立法會財委會企圖強行通過新界東北前期工程撥款申請表示憤怒。對於事後警察暴力清場,本會予以譴責。我們在此重申,新界東北發展涉及龐大利益輸送,並影響上萬村民及長者生活,本會堅決反對。

基層市民團結 拒絕損人利己

政府口口聲聲指東北發展有利基層。然而計劃中的三萬個公營房屋單位當中,公屋居屋比例不明,對現時公屋輪候冊上24萬人來說只是杯水車薪。同時,政府一方面聲稱東北發展創造就業機會,另一方面計劃容許建造業大量輸入外勞,實在自相矛盾。

更重要的是,街工作為基層勞工團體,堅決反對這種挑動民鬥民的論調。在香港仍有大量土地可用的時候,如要透過逼遷上萬市民去改善其他市民的住屋和就業,是陷基層民眾於不義。我們不能損人利己。

議會職能失效 功能組別可恥

當日,財委會主席吳亮星、建制派和功能組別議員無理剝奪其餘議員就政府議案提問及審議履行權責,多次想在政府未充份交代議案細節情況下,終止辯論和大幅刪減議員提出的臨時動議,強行進入最後表決程序,企圖草草通過關乎迫遷上千名非原居民和石仔嶺安老院舍的老人家,及明顯有向大財團進行利益輸送之嫌的議案,無視立法會內外龐大的反對聲音,做法暴力可恥。

吳亮星身為中銀香港信託董事長、新鴻基轄下數碼通及港鐵的非執行董事,與新界東北發展明顯存在嚴重利益衝突。吳作為零票當選的功能組別議會,絕對沒有資格阻止民選代議士替市民在立法會把關,可是在現行畸形的議會構成下,建制派及功能組別壟斷議會運作,成為橡皮圖章。

市民示威有理 警察暴力鎮壓

面對議會無法彰顯人民意願,新界東北將近失守,身為香港市民便有責任直接監察議會和政府運作。613立法會反東北集會立法會秘書處容許警察進入立法會範圍執法,是嚴重破壞三權分立,與人民議會的尊嚴。此外,警察多次使用不合理暴力對待示威者,凌晨清場前約有三百名示威者和平靜坐,提出「不撤回、不退場」的訴求,仍然遭到警察暴力抬離現場,並向完全沒有反抗的示威者施以鎖膊、反扭手腕、扭捏四肢等暴力,最終190人被抬走,在選擇性執法下有13人被捕,其中五人更在被逮捕上警車後,在無反抗情況下被扯頭髮、吐口水、及毆打至流血我們對此予以強烈讉責。

無懼暴力打壓 延續民主運動

梁振英、林鄭月娥、陳茂波、曾鈺成對示威者的斥責與為東北發展的護航,卻冷處理示威人士的訴求、是有權者對無權者進一步的打壓。東北新發展區可能只有不足6%土地撥作公營房屋,政府避開佔地170公頃的粉嶺高爾夫球場,代價是上萬名居民流離失所,而且原址換地安排涉及龐大利益輸送,這個每名香港人要拿出17000元的大白象工程,是同時在犧牲其他有利民生的政策推行。

反東北的抗爭必須繼續。我們不甘任由689票當選的行政長官和零票當選的功能組別議員繼續宰割我們的命運。在不民主政經結構下,特權階級只會繼續毀人家園,公然輸送利益,踐踏人民。因此我們呼籲更多香港人起來反對東北撥款,並參與6月20日至6月22日期間的和平佔中公投,支持公民提名,以及投入更多的社會運動,重奪我們對我城的城市規劃、資源分配、以至未來生活掌控的自主權!

跟梁愛詩學交友之道

$
0
0

一直以來,我們都教導學生,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貴在坦誠,交友貴真。這種與人相處之道,是讓世界更美好的鑰匙之一。朋友之間,最初也是由陌生人開始,經過相處,互相了解,便成為朋友。

孔子曾說「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在《論語‧季氏》有云:「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他教導我們,要結交言行正直、誠實安信、博學多聞的人為朋友,因為這些人會讓我們成為更好的人。同時,他提醒我們,要遠離只會矯飾外表而欠缺誠信的人、要遠離擅於諂媚阿諛的人、要遠離巧言令飾的人,因為這些人都會令我們道德敗壞。

本來如何交朋友,大家都以為是常識,但原來在今天的香港,對常識的理解可以任由權貴定義。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梁愛詩在昨天(6月15日)的電台節目上為了中共發表的《「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踐白皮書》護航時就說:「因為初初無發現咁多唔理解嘅事,交朋友也好,初時客氣,大家無實際曳嘢出來時,就無問題,當交往深時,發覺我睇法同你唔同,唔緊要,大家討論清楚。」以她所言,即是說,我們交朋友時,大家不用太真誠,欺騙一下對方也不緊要,反正當有一天你發現對方不能甩掉你時,「反轉豬肚」對方也奈你不何的。

她跟大家說明了一件事,當天為了騙得香港人信任,多少美好的承諾他們也願意答允,在起初的一段時間,大家也以禮相待,讓香港人也願意相信他們真的會履行承諾。香港人也真的真心做一個益友,做到言行正直、誠實安信、博學多聞,深信中共會變好。然而,多年之後香港人發覺了中共及他們在香港的代理人並不是那樣真誠,而是欠缺誠信、諂媚阿諛、巧言令飾之時,卻發覺為時已晚,因為一如梁愛詩所說,他們已不用好像初時般對你客客氣氣。

我們在學校教導學生的交友之道,在權貴的眼中,原來,是好天真好傻。


【文化論政】梁偉詩:香港「古蹟」點算好?!

$
0
0

這陣子,香港「古蹟」特別多,搶盡報章版面。這邊廂,沙中線古蹟愈掘愈多,宋井城跡天天出土;那邊廂,被活化為「元創方」的前荷李活道已婚警察宿舍暨前皇仁書院投入服務,成為港島區的標誌性創意文化中心。同人唔同命、同遮唔同柄。

同是有歷史故事的「古蹟」,所得到的待遇卻差之毫釐、謬之千里──有學者指出沙中線現古蹟事件中,政府一直抱着見鬼斬鬼遇佛殺佛的「先破壞、後發展」原則,堂而皇之上演「古蹟恐怖主義」(heritage terrorism)。先別論是否將遺跡原址保育,要當局正視處理亦看似雞同鴨講。至於「元創方」的前身為1862年在荷李活道北的歌賦街皇仁書院,1884年國父孫中山先生曾於該校就讀。單從「古蹟」的「古」而言,雖云宋井城跡年代久遠於近代建築,可是,兩者所得到的冷處理和熱追捧,實在令人覺得精神分裂,幾疑置身於平行時空。然而,表面上看似南轅北轍的古物古蹟待遇,背後邏輯卻是一致的。高速發展作為城市都會的前提,創建交通網絡系統,自是優先處理。文創產業又是文化大都會的軟實力,在將來中區警署等逐一規劃為港島藝文基地之前,鴨巴甸街與荷李活道交界「元創方」,赫然便是該區文化大插旗的橋頭堡。

眾多亞洲城市當中,香港縱有所謂《古物及古蹟條例》聊備一格,整體來說可算是對「古蹟」最手足無措的「文化大都會」。觀乎近月不少香港人都盤算移民的台南,其生活及創業成本低固然吸引,更重要的是台南示範了大中華世界中醇厚的人文價值和社會氛圍。如果說羅馬是歐洲的露天博物館,台南也可謂是台灣的露天歷史博物館,明鄭時期、日治時代的建築遺跡雜然紛陳。其中最為香港文學愛好者津津樂道的國立台灣文學館,便是國定古蹟「台南州廳」,落成於1916年,屬西洋歷史建築式樣。作為日治時期管轄的衙署、戰後的空軍供應司令部及台南市政府的原「台南州廳」,現時館內不但常設「舊建築新生命」建築展,更將有關的設計資料、大事記、建築美學深入研究發表。毗鄰的葉石濤文學紀念館,前身更是建於1925年的台灣總督府殖產部成立的林務課辦事處。台南市政府乾脆將該區域內的有關古蹟,以湯德章紀念公園(前名大正公園)為圓心,整體以「府城文學地圖」為保育概念,與不遠的孔廟、府中街等「孔廟文化園區」遙相呼應。

至於自荷蘭人殖民統治以來、專司貨物進出的「德記洋行」(已整修為「台灣開拓史料蠟像館」)旁的安平樹屋,更專門委託劉國滄+張瑪龍建築師事務所,以最低的施工量,讓樹屋能夠持續生命狀態,來表達現在的人與過去的牆之間的時間距離,以空間形式來創造歷史感,整體呈現「樹以牆為幹,屋以葉為瓦」的核心情志。當代的「古蹟活化」原不拘於「古蹟」在時間上有多「古」,或在「古蹟」內究竟發生過有多轟轟烈烈的歷史事件。一切往往取決於保育政策、城市自我定位、和直面歷史整理過去的決心、眼光和視野。想當然的是,「古蹟」可以活化,自然也可以產業化,較諸台南,台北就有大大小小的高招和點子。

台北松山文化創意園區的誠品生活松菸店於去年八月中開幕。「松山」矚目之處,在於它被設計為集合文創商場、書店、藝術電影、表演廳、酒店於一身的文化區。該區原為日治時期的松山煙廠,建於1937年,2001年由台北市政府指定為第99處市定古蹟。2011年,第十三屆台北藝術節以「松山」為主場,主力開拓和宣介「松山」為嶄新的藝術空間,安排大部份演出和重點多媒體展覽在松山進行,藉此帶動藝術人口對「松山」的認識,確立第二個位於台北市中心的藝文創意基地的位置。同年十月,更於「松山」舉行台北世界設計大展,展示「以古董硬件盛載前衛藝術」走向國際化的決心,使得足有「華山」兩倍之大的「松山」,在「華山」愈見小資的走向下,全面發展成熟後將與規劃中的「大巨蛋」並肩作戰。

大有大搞,小有小趣。台北車站不遠的大稻埕,原為一大片曬穀廣場而得名,埕為台語「空曠之地」意思,原為一大片曬穀廣場而得名。自清末至日據期間,大稻埕在經濟、社會及文化活動頻繁。至今每年以「年貨大街」聞名全台的迪化街,就是大稻埕的一部份,迪化街至今依然維持大量老店販售南北貨、布匹和中藥材,可謂是一種「活古蹟」。當中幾棟分別為閩南式店舖及巴洛克式裝飾建築,被重新裝潢推出,納入手作、慢活、創意的「小清新」文創基地,與傳統布行、日治時代遺留下來的郵局等斑駁混雜 (hybrid)。

回到篇首要談的,究竟香港「古蹟」點算好。為文之日,香港「古物古蹟辦事處」已發表《有關沙中綫土瓜灣站的考古工作概要》,並圈定「環境評估報告所建議的考古調查及發掘範圍」,指出除了一口宋代方形石井的保存情況良好,已原址保留,其他遺蹟包括耕作遺蹟、墓葬、石井、建築遺存已受到相當程度的擾亂。另一方面,「元創方」卻滿心歡喜期待1600隻紙熊貓大駕光臨。由此可見,自詡為「創意之都」的香港,其實不太關心本土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只希望將「創意」包裝成可吸引國際視線的景觀,當中的運作邏輯活脫就是中環價值的延伸。將「本土」(「元創方」)以保育及活化之名重新包裝,再將之向「全球」推售。「品牌」(branding)與將中西混化 (blending),將本土與全球變成有自己特色而且活力的「全球本土」 (glocal) 。那麼,土瓜灣古井宋城想要原址保育,或許要等政府一錘定音,將之發展為歌影視古裝街?

作者為文化評論人

本欄逢週一見報,由「香港文化監察」邀請不同意見人士討論香港文化發展,集思廣益,出謀獻策。

文章刪減版載於《信報》-時事評論-「文化論政」-2014年6月9日

圖片來源:網上圖片

譴責粗暴通過撥款 呼籲同工市民七一上街爭取公義

$
0
0

文:進步教師同盟
2014年6月28日

2014年6月27日,立法會財務委員會以絕不正當的粗暴手段,強行通過新界東北發展的前期研究撥款,作為教師,作為公民,我們嚴詞譴責政府官員和部份議員合謀罔顧程序公義,摧殘理性的公共決策過程。將來本港社會的管治和秩序陷入更大的危機,政府及有關議員必須負起全責。

在議會的議事過程,每位議員應有充份的發言和發問機會,讓議案得以在理性的決定下通過或否決。昨日財委會主席吳亮星不講合理的議事規程、漠視議員發言權利,並強行表決議案。這樣的粗暴行為,為下一代立下極壞的先例,作為教師,我們強烈譴責。

在此,我們呼籲肩負代議責任的立法會議員,特別是教育界的葉建源議員,盡力尋求推翻昨日表決的方法,為石仔嶺安老院舍長者和各受影響村落的居民討回公道!並盡力追究有關發展計劃的利益輸送、立法會議員中有人涉利益衝突的問題。

我們對政府的欺瞞伎倆表達最強烈的厭惡。政府誤導市民新界東北發展主要為提供公共房屋而設,避談與深圳融合的隱藏議題。為求財委會通過此項撥款,政府甚至不惜以積壓其他撥款項目為威脅,包括低收入家庭津貼、瑪麗醫院重建及其他教育撥款等,來迫使財委會就範。對於這種陰險的政治伎倆,社會絕對不能容忍!

必須嚴正指出,這次粗暴通過撥款事件的根源,在於立法會功能組別的不平等制度,在於行政長官並非由人民平等選出,致使政治暴力可以不受約束,可以肆無忌憚公然宣惡!治本之道,在於公民有平等的參與權利,我們認為未來行政長官選舉,必須貫徹公民的平等提名權、選舉權和被選權。而立法會亦必須廢除功能組別等種種不平等的制度。

我們呼籲教師關注這次事件,了解來龍去脈,把握機會向學生講述、剖析箇中問題。教師更須指出的是,假借整體香港利益之名,摧毀新界東北村民家園,是以多欺少,毫不道德。我們期望學生作為公民,必須關心社會,掌握全面而公允的資訊,獨立思考,不受包括政府官員在內的任何人所誤導,有能力戮破種種不符事實的謊言。

我們心痛,但不應心死!當議會投票成為暴力,街頭運動爭取正義勢將無可避免。在此呼籲各位同工和市民參加「七一」遊行,為我們和下一代爭取公義。

剩下的一根柱

$
0
0

一早已經說了,梁振英上任有四大政治任務。當然,他否認了,正如他否認自己是地下黨員一樣。你有權相信,反正我就不信了!

不認不認還須認,新界東北發展的真正目的是深港融合,為了將香港進一步赤化,什麼「新市鎮發展」是壞男人的情話,只是氹女人上牀。

家陣香港的狀況已經到達懸崖邊緣,再踏一步,就是萬劫不復。看看,主流媒體歸邊,新聞自由已經奄奄一息,立法會建制派的「議會暴力」令任何違反民意踐踏民權的議案在違反秩序之下強行通過,所謂「監察」行政部門的角色簡直就如一個玩笑,市民一直信任有加而且表現專業的香港警隊在利慾熏心的曾偉雄領導之下,竟然淪為類近大陸城管的政治打手,執法手段愈來愈邪門,香港剩下的一根柱就是司法獨立了。現在中、港政府連這根柱也要拔起!

我們還有退路嗎?!告訴我,七一還有什麼不上街的理由?!

教育不是商品-對於城大變賣專上學院的幾點憂慮

$
0
0

日前有報道指出香港城市大學將計劃出售其專上學院,並已找到兩個潛在賣家。空穴來風,未必無因,其實早在去年十一月的時候,大學校董會已有討論,當時筆者是校董會學生校董,故有參與有關議題的討論。然而,當時校董會主席胡曉明表示計劃屬初步階段,還有很多討論空間。半年過後,想不到變盥一事原來已發展到如絲地步。在沒有公開諮詢全體師生的情況下把專上學院變賣的決策令不少城大師生及舊生感到詫異,對於城大變賣專上學院一事,確實令我們感到憂慮。透過此文,筆者將解釋反對城大在沒有諮詢師生的情況下將專上學院轉請給其他辦學團體的原因以及關於賣盤的幾點憂慮。

反對教育商品化 師生不是商品

其實在香港幾乎所有辦副學土學位課程的專上學院都是以公司註冊名義來管理的,故是次變賣轉讓管理權在商業活動層面上是絕無問題的。但正是如此,城大把是次轉讓計劃看成一宗商業交易,才令我們感到教育商品化的問題更趨嚴重。買家會因應院校本身的教學設備以及資源,師資質素和口碑等等因素作出價考慮,師生頓時成為了有明碼實價的商品。此外,大學在決定出售專上學院一事上,根本沒有理會師生們對計劃的接受程度及意見,然而師生卻是代表著整個城大專上學院的主體。今天大學為了發展可以不顧專上院校全體師生的利益,他日同樣的情況也可能會出現在本部。

值得一提,如果城大成功割賣旗下的專上學院,將會成為全港首宗大學割賣專上學院的個案。屆時只會令教育商品化問題繼續惡化。更甚者會出現某一集團壟斷市場的局面,現時香港政府沒有法例規管專上學院的收生及收費,可預見倘若專上院校市場被壟斷,受影響的一定是學生們。

交代師生安排 確保教育質素

出售專上學院亦會衍生出一系列的問題,包括院校設施使用權、教職員的工作安排、課程的認受性、畢業後銜接學位的安排以及是否再由城大獲頒證書等。這些問題都需要妥善處理,以及有周詳的安排。否則是次變賣,將會嚴重行剝削師生以及有意升讀城大專上學院的中學畢業生的權益,甚至對剛入讀的學生有「過橋抽板」之嫌。

近年大學趨向以短期聘約即合約制,取代實任制來聘請教師,年期由一至三年不等,期滿後再需要續約。現時城大專上學院的大部份教職員皆為合約制員工,如果賣盤成事,是否代表這班教師們將面臨不獲得續約的情況。城大若不及時出來回應有關質疑,只會令這股憂慮的氣氛滿佈整個專上學院,極有可能出現「逃亡潮」令整個院校的土氣變差,直接影響教育質素,最終受害的亦會是學生。

城大專上學院能夠在社會及學生心中有一定的認受性,就是因為院校名稱以「城大」冠名,如果日後不再以「城大」冠名,頒發證書的認受性將受到質疑,因為現時完成城市大學專上學院的課程後的畢業證書是由「香港城市大學」所頒發,並由香港城市大學校長所簽發。轉讓至其他大專院校或辦學團體手上,所頒發的證書會否出現認受性下降的問題呢?這是其中一個關於賣盤一事的憂慮。

校董會黑箱作業 決策欠缺透明度

校董會決策欠缺透明度,漠視師生知情權,是最人感到不滿的地方,出售專上學院絕非一宗普通的校政問題,而是直接影響各個持分者的一個重大決策。因此,整個程序應在陽光底下進行,必須公開諮詢各持分者,包括老師,學生,畢業生以及所有相關的教職員。城大是次的決策明顯就是缺乏了這一步驟,如此黑箱作業地處理賣盤一事,就是我們反對是次變賣專上學院的重點原因。

一二年,城大在沒有任何諮詢下削減所有自資銜接學位課程惹來教育界極大回響,最終在一遍反對聲音下大學決定延遲兩年推行計劃。事隔兩年,城大不但沒有吸取教訓,更變本加厲地在不公開的情況下,打算來一招快刀斬亂麻,將專上學院割賣。如非傳媒揭發事件,所有的師生們都會被蒙在鼓裡,可能要到城大專上學院易名為「某某大學專上學院」時才發現這個政策的存在。屆時城大專上學院將不會再是城大專上學院,它只會成為了我們這代人的共同回憶。

現時城大專上學院有近七千名師生,而且目前學院總資產達約九億元,因此變盤一事並不能草率進行,必須要進行廣泛諮商,並協調各持分者之意見。筆者並不希望大學一意孤行,罔顧師生利益及感受,繼續在不公開地進行決策。否則,城大師生們必定會站出來,捍衛自己的權益,不讓教育淪為商品。

香港連程序公義都沒有之後會.....

Viewing all 18678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