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推新版通行證:香港員警點查遊客逗留時間?
4月15日《南方都市報》報導,廣東將在五一前後試點簽發新版往來港澳通行證。「新證改為類似內地二代身份證樣式的晶片卡,過關時刷卡可驗放,無須蓋章」。據此報導,新證正面上有持證人的個人照片和資訊,包括「出生年月、性別、有效期以及簽發單位和簽發地點」,反面則有三個資訊區,分別為「前往香港簽注區、前往澳門簽注區以及備註區,在資訊區內,標注了二維碼」。該新聞強調新證的好處是,未來持新證「往返香港、澳門,僅需刷...
View Article自由行到底是什麽經濟問題?
又是說經濟學的時候。早兩天看到「路邊政策組」發表一篇文章,内裏引用IS-LM模型說自由行帶動成本上漲,引發排擠效應,旅遊業、酒店經營和金融的投資擠走其他投資。這個推論有很大問題。首先,IS-LM說的不是這回事;第二,這個邏輯跳過了幾個重要過程,這個所謂的「分析」完全是爲了滿足作者的既定立場而爲,不是客觀的分析。IS-LM要說的是投資需求和貨幣供給跟利率和總收入會形成什麽樣的互動關係。縱軸的 r...
View Article高鐵超支無底深潭 愈多口岸愈多旅客
高鐵超支無底深潭 預計多五十至三百億每日多2.5萬大陸旅客 「貼錢買難受」跨境大型基建欠公眾諮詢 大陸政府逼上馬 推行倉促勘探不足蓮塘口岸也超支81億...
View Article佔中嚇走遊客投資者?睇睇報告先判斷
「瑞銀證券發表報告,估計佔領中環會成功阻礙置地、鷹君和九倉等地產財團賺錢,令香港重新思考經濟至上的發展邏輯……」以上語句純屬虛構。該報告本意是指佔中一旦發生,對香港經濟,尤其是中環辦公室和商場的影響。這會打擊香港的金融和旅遊業。然而,報告也道出哪些地產財團佔了中環核心商業地帶,以及較依賴旅遊業生存。筆者透過朋友取得瑞銀證券3月31日發表的14頁報告。報告估計佔中在2014年第三季或之後發生,約1萬人...
View Article有誰把Betty寫的原文讀過一遍
文:志達今年愚人節,美國媒體NPR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他們寫了一篇名為「為什麽美國不再閱讀(Why doesn't America read...
View Article一夜白頭失家國,淺談香港人的身份及公義
日前拜讀了協記辨方鴻文〈同情心不能蓋過公義〉,內容提及Betty所作所為與港人公義標準的差距,筆者拜讀後略有所感,希望借此文淺抒己見。香港人的身份認同和公義標準,從來模糊而混亂;基本公義標準是同情弱者;除了要將利益分給他們時以外,事不關己,全當贊成。大部份香港異性戀者能接納同性戀者,主因並非他們對公義的執著,只因同性戀合法化除了讓我們偶爾在街上見得兩三對同性愛侶,跟我們生活幾乎無所交接,反正諸君不會...
View Article先佔原則絕非至上——與陳雲先生商榷
陳雲先生近日在臉書發表了一個狀態更新,淺談了先佔原則。就先生的想法,不才有幾點意見,希望各位指正。陳雲先生的想法是這樣的:「復活節假期,同大家講解《香港城邦論II》的右翼政治。我們的社會,大家先是右翼,保障生存的自由,再來一點左翼,裝點一下公平。右翼是自由,左翼是公平。例如先佔原則,左翼認為不公平,要人人平等分享,看來很誘惑,很值得支持,特別是你擁有的資源不多,是個窮人的時候。然而,我們每個人都有父...
View Article香港在慢性自殺,可以還我未來嗎?
前幾天,聽到有人講左句:「香港人冇左自由行就等死la」,我立刻在想,你又知?香港無左自由行真係會死?我先不說這個,但如果香港政府打算就靠自由行旅遊業作為香港長遠發展,就真的是死路一條。我們撫心自問,香港真的有什麼好值得去發展旅遊業?風景?文化?其實都不是,其實現在香港的旅遊業有很好?先不說有所謂的零團費做成的惡性競爭,現在很多的大陸人都選擇自由行,跳過了旅行社,所以我沒有認為旅行社能夠賺到很多,最少...
View Article美軍來了你帶路嗎?
首先大家要明白一個事實:香港只是中外關係之總和在中國邊境上的一個具體表現。即是說,假使從來沒有外國人來華,或者外國人來了,只是納貢上國、領了朝廷賞賜就滿心歡喜離開,那麼今日的香港根本不可能出現,香爐峰依然故我,九龍半島仍然會是「此一帶皆係山岡不毛之地」[1],猶如大亞灣和附近荒涼的海島一樣,是不會有人想到要來的。香港所反映的中外關係有兩個重大的轉折,第一個轉折當然是鴉片戰爭後中英兩國確立了戰勝國與戰...
View Article「自己友基金」可以休矣
圖:蘋果日報審計署最新一份報告批評,獲得盛事基金撥款的多項活動,吸引旅客及創造職位的成效不佳,甚至出現主辦機構與代理人涉利益衝突、賬目混亂及漏報收入等不當行為。其中備受批評最厲害的香港龍獅節,其籌委會召集人陳鑑林承認,所填報的開創職位數目,「某程度上,是符合要求去提供一個數字」。陳鑑林「坦白」的說法正好證實了盛事基金的一個流弊:藉著所謂「盛事」來創造就業機會根本不切實際。正如盛事基金評審委員會主席林...
View Article電訊業「調解」糾紛計劃 400萬處理不足100宗個案
在2007年建議設立電訊業的自願性另類排解糾紛計劃,香港國際仲裁中心免費提供審裁服務。電訊局於2008年9月至2010年2月推行為期18個月的解決顧客投訴試驗計劃,在推行試驗計劃的18個月期間,3家參與電訊公司向計劃提交共18宗個案, 相對於電訊局收到的大量投訴(2007年4629宗 ,...
View Article八鄉報專題:黑箱規劃 摧毀錦上路鄉郊
圖片說明:被選中開發的錦上路鄉郊地帶,包括大面積的活躍農地。圖片說明:如何在有高度限制的錦上路新市鎮塞9萬人?規劃署在給城市規劃委員會的預想圖中,描繪了從錦田行人橋望向未來新市鎮的景像──西鐵站兩邊的停車場及巴士站成了一片樓海(右),遠景是錦莆路兩旁的公屋。(取自規劃署文件)秘密運作了超過兩年的八鄉錦田發展黑箱終於打開。政府於四月十一日突然向城市規劃委員會提交研究報告,計劃在包括錦上路西鐵站、八鄉車...
View Article申訴專員公署樂意公開資料?
資料圖片(獨媒特約報導)本年3月20日,申訴專員公署(下簡稱「公署」)發表調查報告,恨批政府的《公開資料守則》制度,建議政府訂立《檔案法》及《資訊自由法》,建立完善透明的檔案管理及公開資料制度。然而,網站Webb-site.com發現,負責處理投訴的公署本身並不受《公開資料守則》規範,它於是向公署索取相關資料,以作測試。公署在報告中提到共收集39份意見書,卻沒有逐一列出,亦沒有刊登在其網站。網站We...
View Article【文化論政】阿透:驚心動魄推普機
教育局用作推廣普通話的兩套短片早前曾引發諸多議論,但在一輪政治口水戰中已成明日黃花。然而不少學校還是沿用著這些官方教材,電視台還在定期播放,如果內容有偏差和謬誤,學生和老師還是會一直受到誤導,最終受害的還是我們的下一代。兩套短片分別是《語文雙女俠》和《驚心動魄(粵普比較之二)》,原意或許是透過輕鬆的和戲劇性的手法去推廣普通話。可是短片從意識和學術上都大有問題,片中說粵語的人不是刁蠻任性或笨拙無能,就...
View Article政黨的邊緣化
圖:民主黨絕食應該是最撼動人心的社會運動策略,尤其是當數名政治人物集體為了一個重要而偉大的目標而集體絕食。3月底,香港17名泛民主派議員和成員為了爭取真普選而發起絕食,他們的口號是「雞蛋抗高牆,絕食為普選」,並且說希望為日後的佔領中環行動點燃第一根火柴。這個看似悲壯的行動應該是香港政治的震撼彈。然而,殘酷的事實是,不但市民大多沒反應,甚至有不少評論人訕笑批評他們:有人說這代表泛民派黔驢技窮,有人說他...
View Article堅持原則 繼續抗爭 不要倒退的學者方案
「學者方案」一出爐隨即引起各界嘩然,一批學者在最應凝聚民氣、共同選擇一個理想的特首選舉方案的時候竟拋出一個「四不像」,建議貌似增加市民參與程度、增加民意基礎,「循序漸進」,最終決定權卻又只能落在「四大界別」的千多人選委會手上,決定誰能入閘。潑出一淌魚目混珠的渾水,叫香港人來接,並聲稱這最可能是中央給出的甘露,這是學者該做的事情,有著學者該有的風骨嗎?為求入閘...
View Article陳太與十八學者,請勿拆散佔中
圖:Hongkong2020近日,十八位學者聯署一個「學者方案」,期望在符合基本法的框架下實現真普選[1]。這個學者方案與早前的陳方安生「香港2020方案」及湯家驊方案可謂 一脈相承,希望在中央能夠接納的範圍內,擴大提名委員會的代表性去達至2017特首普選。目前兩個方案均已放入佔中商討日(三)[2],有機會正式成為佔...
View Article接納,才是大愛
最近忙得很,本想暫時休息一下,不過今日回家看見那些家長在立法會的發言,忍不住要寫點感言。今日在立法會是為著終審法院就w小姐的判決,政府要修改法例而作出咨詢,那群家長卻將同性婚姻、跨性別人士混為一談,更將一些謬誤放大,如男性可入女廁、青少年會對自己的性別產生疑惑等等,以圖恐嚇公眾,甚至將其妖魔化,這樣只會令一些性小眾更加邊緣化。這真是作為父母應有的態度嗎?當中有些言論,更加令人啼笑皆非。有家長指責周一...
View Article粵語、鼻咽癌與汽車、冰激凌
發表在《海南醫學》上的論文《《鼻咽癌語音易患因素與難患因素分析》(2004年第十五卷12期),近日遭到內地媒體《廣州日報》駁斥《粵語粤语易致鼻咽癌?瞎掰!》,該文章被港陸兩地媒體紛紛轉載,網民譏諷為「腦殘無下限」。筆者純粹出於好奇心,不設任何立場,從網絡上的論文庫,下載了論文仔細的閱讀。(論文見http://www.doc88.com/p-783441726790.html)顯然,《海南醫學》不是什...
View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