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蘋果日報
審計署最新一份報告批評,獲得盛事基金撥款的多項活動,吸引旅客及創造職位的成效不佳,甚至出現主辦機構與代理人涉利益衝突、賬目混亂及漏報收入等不當行為。其中備受批評最厲害的香港龍獅節,其籌委會召集人陳鑑林承認,所填報的開創職位數目,「某程度上,是符合要求去提供一個數字」。
陳鑑林「坦白」的說法正好證實了盛事基金的一個流弊:藉著所謂「盛事」來創造就業機會根本不切實際。正如盛事基金評審委員會主席林健鋒所說,盛事只是臨時性質,所提供的工作機會大多只會是臨時工作。
而盛事基金的另一重大目標是吸引遊客,表面看似很合理,但是如何衡量獲批撥款的盛事對遊客有多大吸引力並不容易;而且對遊客真正有叫座力的活動,在舉辦一、兩屆後,理應可以吸引到商業贊助,不用盛事基金重複連年贊助。
目標不明確,成效難以評估,隨之而來的自然是審批欠缺真正客觀的標準,容易淪為審批者將利益輸送予「自己友」的工具。盛事基金評審委員會的主席是行政會議成員林健鋒,成員中有三個是政府官員,結果獲批(同時也備受審計署批評)項目的籌劃人包括了民建聯議員陳鑑林和經常在傳媒中為政府保駕航的高志森,有些計劃填報時要「篤數」以符合申請標準,反而有69%申請的計劃被拒,就實在是「理所當然」了。
更值得注意的是,盛事基金絕非唯一的例子,政府轄下有大量這類「自己友基金」或撥款計劃。「上網支援學習計劃」(前任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葛輝踢爆招標程序不公平)和區議會的各項所謂地區服務資助,實際是巧立名目把公帑轉化成買票的「蛇齋餅粽」,均是大家熟悉的例子。
早前民主黨區議員許智峯揭露政府為宣傳基本法而撥款的25萬,被中西區某些區議員黑箱作業,撥款益自己友;而觀塘區亦使用同一筆資助在會所設宴搞所謂研討會,討論不足半小時成了伴碟,飲宴吃花膠卻成了主菜…等,都只是冰山一角。筆者實際觀察估計,區議會的撥款超過大半是如此被人「蛇齋餅粽化」,分贓以自肥。
另外,如果細心留意各項政府基金資助計劃,例如伙伴倡自強基金、社區投資共享基金、環保基金……等,分析其每年的獲批資助團體及其背後的關係網絡,就會發現建制派及其衛星組織已大比例分食各項公帑基金,以公家資源為他們變相長期買票,情況已極之嚴重和失控,例子不勝枚舉。只要審批欠缺客觀標準、有關權力由官員或建制派把持,就有可能這種偏袒「自己友」的情況。
陳鑑林辯說,搞龍獅節不涉及利益輸送,即使這是事實,但是活動有助聯繫到數以千計的「工作人員」和其他參觀者,又怎會對拓展社區網絡沒有幫助?民建聯等建制派組織的地區工作做得用心細緻的神話,有多少是依賴政府這類「自己友基金」的資源而達致的?
長遠來說,這類「自己友基金」必須作出全面的改革:難以肯定實際成效的如盛事基金,理應取消,由政府相關部門自行推展工作,避免架床疊屋,浪費公帑;較有實效的,也必須增強評審撥款的委員會的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