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政經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8678

即使有真普選,即使中央妥協,那些我們還未準備好的事情——政改後如何走下去的思考

$
0
0

香港人實現民主的道路波折重重,假普選方案很大機會將被否決。民主、平等、自由等雖為我城核心價值,甚至是國際公認的普世價值,但即使我們有真普選,即使我們有充分的選擇權及被選舉權,民主制度能暢順地運行需要有很多條件加以支撐。除了爭取政制形式上的進步,我們社會是否有充夠意識及內涵運用此制度改善社會?而政改被否決後,民間、我們的公民社會如何走下去,有何需要思考的問題,以預備真普選制度一旦降臨的情況?甚至,我們公民社會可以做什麼,以彌補官方選舉制度缺陷的問題?

以下是本人少少看法,希望提出一些爭議及促進大家深思。

1. 毋忘政改的最終目標及社會願景 VS 只著眼追求形式民主

我要真普選、政制改革的最終目標是什麼?改善社會。相信大家都不反對政改是為了大家有更合理的生活,共同創造更公平、公義的社會,讓不同社群、社會階層的利益能被制度充分地保護,直接來說可說是有消滅不公義、拉近貧富差距、促進社會流動、發展多元化(如文化、藝術)等目標。我們一方面聲嘶力竭「我要真普選」的同時,似乎我們欠缺討論甚麼才是一個更理想、更公義的社會。大眾對相關議題很多時候也是不聞不問,既來之、則安之,如標準工時(很多普羅大眾亦未必了解其意義)及第三跑。

只重制度而不動員大家討論議題的話,大家只是在消費追求民主制度的熱誠,空有一句口號,一個夢想。即使有真普選制度,我們市民群眾亦未必有足夠政治敏感度辨識是非、做明智理性的抉擇甚至投身社群改善社會。理想與現實之間的鴻溝似乎不會只因制度的改進而拉近,公民意識及素養更須與時俱進,才能彌補日益專橫的施政方式。

2. 民間的議程及時間表 VS 官方期間限定的修補與施捨

在政府的角度,當市民在某議題上沒有大多數人的共識、相當甚至激烈程度的反抗時,政府是不會放上議程甚至理會的,所以我們往往很大程度上被當局的議程牽著鼻子走,在發生問題時,就如老人院、退休保障問題,大家才痛罵幾句,而往往忽略囤積籌碼及議價能力。政府亦只因應輿論、民間團體等聲音的強弱而制定議程。近來有聲音開始討論「民間特首」、「社區/社會憲章」等嘗試,我認為可以作為即使政改不能向前走的發展方向。就如起草「社區/社會憲章」等能創造討論社會願景的平台,事後主辦者可邀請各黨派、民間團體簽訂,凝聚民意。就像2014年6月全民民間投票一樣,我們要主動將議題提上議程(agenda),醞釀社會討論,製造critical mass及社會張力(tension),累積一定籌碼,向政府施壓。而方法不論如何,重點是民間必須有更高、更強的自發性,搶回主動權,將議題提上議程,制訂建議,扭轉一直政府行政主導的施政模式,在社會革新上才有真正的出路。

3. 身體力行的社區參與 VS 網上形式性的參與

上述要搞公民約章,就仰賴公民社會的活力。現時新一代的政治參與方式多停留在網絡層面,我們最常做的政治參與便是分享新聞、吸晴的金句圖、有趣的片段,這些都能提升對政治的敏感度及意識。雖然這比起數年前已可說是一種質的飛躍 / 範式轉移(paradigm shift),但若停留在這個層面,就仍有不足之處。

看看建制在區議會的議席數目,他們固然有資源上的絕對優勢,但另一方面亦是他們的動員能力及行動力比泛民一邊為佳。思考社會願景、投身政治確實需要個人某種感召(calling)和犧牲(時間上、心力上)。香港人重享樂、慣消費、少反思的生活模式,又或說急功近利、只看眼前問題等特質無不與社會進步及公民社會的建立互相扣連。曾在一些分享會席間聽到泛民在區議會內與建制派的比數是5比37,很多撥款及資源都被建制派濫用及壟斷,如東區聞名網絡的「避雨亭」。只重視民主自由大義而忽略社區的參與、深耕細作,要爭取民間的地盤可說天方夜譚。多想想自己額外可多做什麼,是時候不只安於做一名鍵盤戰士了。社區、各專業群體、工會、甚至友儕間的深耕細作便是活化公民社會的不二法門。

某種政治潔癖也是擴張地盤的阻力。很多時候市民需要的是民生小事上的幫助,有了蠅頭小利才會張開一邊耳朵聽聽你的大理念。人性如此,而民主大業由此起,亦是當然之事。

4. 消除敵我二分、開放胸襟 VS 自high、圍爐取暖式參與

雨傘運動期間,大家有沒有unfriend政見不同的朋友?勿忘記,我們在爭取真民主的同時,我們也在為持其他政見的市民爭取著,他們的意見重要嗎?看看上屆立法會建制派獲得約45%選民的選票,看看區議會泛民主派的弱勢,看看港人講地page的like數及留言。他們已有相當的人數支持,而可肯定的是他們有很多都不是五毛、不是沒有知識的大媽、不是中共赤化安插的份子,而是在地的香港人。就連失態痛慢必旳婦人也是一口流行廣東話及懂英文的(粗略推斷)。特別是本人初次到葉劉facebook page中,看到不乏高學歷的支持者的留言、頭頭是道的評論,這些都簡直嚇我一跳。我們不能單單以「建制派/藍絲收錢」而否定他們的聲音。我們很多人在黃絲、支持普世價值一邊的,不能只在自己地盤透爐取暖。

事實上,香港大部分也是中間、溫和派分子,有自己的判斷能力。香港人很多人擁抱自由,但很多人也是經濟掛帥的,而我們的聲音、討論更需觸及真正的「沉默的大多數」。擴充自己的地盤,才有將來取勝的希望。減少標籤化,不做雙重標準的事。身為代議士卻在立法會監察施政期間看艷照,反霸權卻用言語、行為暴力處理自由行、水貨問題,維護慢必卻對不同路人更為惡毒,泛民陣營、本土陣營、黃絲帶一方亦有很多情緒化、欠理性的表現。是其是、非其非,減少二元對立,不訴諸情緒、暴力,才能獲得大多數人的尊重及支持,亦是培養下一代公民素養質的必要修行。

以上抓出了一些矛盾面,希望刺激大家的深思。政府建制封殺真普選,民主道路艱難重重,還有大陸化、香港被邊緣化等問題,都如陰霾一樣濃罩香港,一份無力感如千斤重。願最黑暗的深宵後有旭日初升之時,而這漫漫長夜中的努力是必要的。共勉。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8678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