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政經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8678

一週一行:治了甚麼,治不到甚麼?

$
0
0

中央突然推出「一週一行」政策,擾民多年的水貨客問題始露解決的曙光。

誠然「一週一行」短期內會導致部份人士的「利益受損」,但以此換取旅遊業、香港社會和中港關係三者的長期健康發展,絕對值得。一來即日來回的「旅客」人數減少,香港市面擁擠的問題得以改善,真正的旅客方能舒適地在港旅遊;二來「一週一行」有助緩解本地居民(尤其是居住於「水貨重災區」者)的怨氣,否則水貨問題長此下去不解決的話,反水貨示威只會陸續有來,愈演愈烈,仇恨情緒滋長,造成社會內耗。

「一週一行」已經落實,旅遊和相關業界無論願意與否,都必須重新適應新的經營環境,不能再重量不重質地盲目追求旅客量,依賴單一客源。近年旅遊業畸形發展之弊顯而易見,其所帶來的經濟增長大半聚在部分商家財團手中,市民所享無多;而物價飛騰、日常生活受擾的代價,卻幾乎全是升斗市民來承受。街上藥房多得不成比例,港鐵擠得水洩不通......香港政府經常強調保持「好客之都」形象之重要,然而旅客帶來如此惡果,還叫香港人「好客」,豈不是現代版「何不食肉糜」?究竟是誰在一點一點毀壞香港的招牌,昭然若揭。

惟有旅遊業恢復健康生態,香港市民對內地遊客的怨氣消減,「好客」才成其可能。「拓闊市場、提升服務質素、增加消費額較高的過夜觀光旅客」不是用來應付公關的口號,而是旅遊業切切實實需要改望的方向。

近期化妝品店、藥房等的營業額增長實已逐漸見頂,「一週一行」實施,必然加速零售業的生態改變,以短線內地客、水貨客為主要顧客的商鋪,可能出現結業潮。相關從業員的生計可能受到暫時影響,但隨著服務本地市場的商鋪重臨,自然產生足夠的就業機會。店鋪主打街坊生意,對本地消費者和小商戶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整個旅遊和零售行業回復常態,對香港社會非常重要。

當然,「一週一行」也非萬靈丹,只是應對香港變成「陸客/水客天堂」的危機的第一步。內地政府限制深圳居民來往香港次數,無疑重創內地水貨客,但水貨需求仍存,水貨集團大可轉向本地人招手,如早前網上出現以六百元招聘本地人運水貨之例。由此可見,「一週一行」不可能徹底解釋困擾市民的水貨問題。故此,香港政府方面亦當加強抽檢,打擊本地水貨客。

除以水貨為業者,「一週一行」基本無損一般深圳居民的生活。即使是常來香港渡假購物的年輕一代高收入白領,每週來香港遊玩一次的配額亦足。然而新政策顯然引起部分深圳居民的不滿,認為有歧視之嫌。內地政府應做好配套,確保新政策真正有效,不會誤中副車。內地政府須確保他們能真正有需要的人,例如在深港兩地來回穿梭的商人、記者,孩子在港上學的父母等順利申請到特別簽證,但另一方面審查亦不能過於寬鬆,以免有人濫用特別簽證。此外,內地政府亦可考慮限制香港水貨客的出入境次數,以示公允。

以上談了技術問題,但「一週一行」畢竟是治標不治本,只多能舒緩香港居民的生活困擾,但中國的商品安全問題一日未解決,內地人始終對香港的優質貨品有龐大需求,難保水貨客改頭換面、鑽別的空子再現。問題根源在於中國政府監管不善,才會導致有經濟能力的內地人都一窩蜂來港掃貨,嚴重影響香港市民生活。而沒有能力買港貨的內地基層民眾,則只能硬著頭皮用不安全的產品。內地貨品的信心問題應由內地解決,香港沒有責任,也沒有能力承擔後果。中央政府如欲真正解決問題,則應從改善中國產品的質素監管入手。單靠出入境關卡增截水客,徒添兩地矛盾。

(原刊成報國是港事專欄 25/4/2015)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8678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