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培訓基金 明益建制派
原題為《政府資助撥款原則應守政治中立》。中西區區議會撥款鬧得如火如荼,已引起廣大市民關注: 到底公帑運用, 能否政治中立, 嘉惠一般無政治立場的市民呢? 讓我們看看僱員再培訓局的運作吧2014-15年度,整體開支預為8.45億元,培訓開支為5.7億,再培訓津貼為5800萬。...
View Article反對大白象基金,自己未來自己救!
【青年重奪未來新聞稿】早前政府建議成立「未來基金」,每年扣起大量盈餘,以應付日後人口老化引致的結構性財赤。近日卻自打咀巴,指未來基金只會投資在大型基建項目,對現時社會上的各種問題視若無睹。因此,一群青年人組成「青年重奪未來」,並於今天連同十幾個民間團體及政黨,到禮賓府抗議,要求撤回未來基金,將公帑用於民生福利。由十多個團體組成的民間長遠發展運動,以及社民連、工黨、街工、民主黨、民協各政黨,今早在長江...
View Article41團體遊行至禮賓府:反對未來基金 要求社會投資
社會投資 全民受惠 稅制改革 拯救未來民間長遠社會發展運動 Social Development Movement for Hong Kong’s Future新聞稿...
View Article看見、被看見、看不見的台灣
台灣學生佔領立法院,抵抗服貿協議。同期,我看了一位台灣人製作的紀錄片,用鏡頭傳達保育土地不能再拖的訊息。前者激進破格,後者溫和得多。不過,兩件事情也震盪整個台灣社會。看見台灣的壯麗《看見台灣》的故事很簡單。台灣本來有很美麗的海岸線、樹林、雪山、農田、動物。人們唯利是圖,大肆發展,破壞生態,污染處處,也加劇自然災害的影響。美麗的土地發出哀愁。導演齊柏林透過紀錄片,呼籲台灣人保育環境,守護下一代,守護土...
View Article回蔡子強,歷史也不會記得行禮如儀抗爭者的名字
最近,蔡子強於其所著的「歷史不會記得犬儒主義者的名字」一文中,對那些只懂得冷嘲熱諷,卻沒有實際作為,企圖透過否定其他人的抗爭,以逃避自身社會責任的「犬儒主義者」作出批評。文中,蔡子強舉出兩個被冷嘲熱諷的事件,其一是絕食爭普選,其二是許智峰於區議會的抗爭事件。文章中,蔡子強設定了一個對象─犬儒主義者,並且給出定義,其定義大概如上文所述。現實確有這類犬儒主義者,而且為數相信不少。蔡子強若純粹想泛泛批評這...
View Article反加煙稅--三個煙民或非煙民的故事
在2月26日的財政預算案前,加煙稅的風聲已經不斷在流傳。香港吸煙與健康委員會曾建議港府,加稅十七至卅四元,最高加幅為一倍,即每包煙加價至八十四元。這建議令不少抽煙的朋友十分不滿,甚至連不抽煙的也忍不住插口說加煙稅不合理。雖然最後煙稅只加了4元,比傳聞的加幅少,但是煙稅還是一項沉重的負擔。一直以來,有關煙稅的討論都只以第三者的角度,去判斷抽煙得失,如健康等問題,但從沒有進入過任何有關煙民的生活細節。所...
View Article政府因為人民的信任而權威
作者:李明慧被人信任是一種幸福,信任別人也是一種福份。人如此,政府更是如此。政府因為人民的信任信任而具有真正的權威。至於民眾,亦只有信任、信賴政府,才可享受到生活的幸福、踏實。信任,關係着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員,也是維繫社會的紐帶。諷刺的是,西方的現代民主卻是源自「人民的不信任」。美國獨立宣言起草人傑弗遜便指出:「我們美國的民主,是建立在人民對政府的不信任上。」至於以政黨輪替為基礎的民主普選體制,選戰落...
View Article那一年,我以失敗去迎戰公開考試
原文刊於此文:冷血兩年前的一個晚上,在完成了最後一遍的溫習之後,我打開了Facebook,看著整個版面充斥著數不盡的支持和鼓勵,即使公開考試在明天才告正式開始,我的腦海裏經已浮現出那「刻苦努力──獲得支持──最終成功」的勵志畫面。在這一個臨陣的晚上,我彷彿感覺到自己聚集了全世界的力量和勇氣,一部少年動畫將在明日震撼展開。我以為──一直都在努力的我,今次定必能如願以償。結果,在第一天的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View Article馬惜珍案其他被告的下場
馬惜珍由代表律師申請撤銷拘捕令,希望法院容許其免受牢獄之災返港度過餘生,並指案件已沒有足夠證據,案中其他被告大部分已經先後被裁定罪名不成立;據傳媒報道,律政司亦向法庭承認,控方其實目前已沒有足夠證據起訴馬惜珍,如果他回港,律政司會以「不提證據起訴(offer no evidence/ONE)」...
View Article梁成安:將數據二分化,曲解民調
圖:蘋果日報文:梁成安 (統計學家)感謝張志剛先生在2014年3月18日於《明報》撰寫的文章。以下是本人對該撰文的回應:杜威曾說:「人總是將問題兩極化」(Mankind likes to think in terms of extreme opposites. John...
View Article先行「中期檢討」問責制,再談創新及科技局之設
圖:蘋果日報香港需要國家實驗室先進的經濟體系都重視科技帶動經濟。日本制訂《未來開拓戰略》,英國發表《生命科學藍圖》,南非發佈《2009—2014年中期戰略框架》,南韓修訂《基礎研究振興綜合計劃》,美國推出《美國創新戰略:推動可持續增長和高品質就業》。奧巴馬更把超過GDP的3%投入到研究與開發,期以科研帶動經濟。梁振英現再重提成立創新及科技局,以為這樣『才能維持一個能令科學以至社會其他界別有所增長的生...
View Article港大論壇論未來基金 無助解結構性問題 未惠基層大眾
(獨媒特約報導)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於財政預算案提出設立2,000億「未來基金」,聲稱解決人口老化帶來的開支不斷增長,而導致未來收入追不上開支的問題。香港大學學生會主辦的「港大工人週」於昨日(4月14日)舉行論壇,請來社民連梁國雄、自由黨鍾國斌和環保觸覺創辦人譚凱邦,討論「政府『未來基金』能為香港未來帶來出路?」。鍾國斌:經濟發展一面倒...
View Article【拒絕平凡】(六十)「政改之戰」(十三)公民提名是常識吧!
上海之行結束,港人得到什麼?一個清晰的結論:「中央篩選」。但有些不肯面對現實的人,仍然覺得這不是中央最高指示,中央仍未一錘定音。實屬可笑!港澳辦主任王光亞指出,只有提名委員會才符合基本法。即是公民提名,政黨提名皆違反基本法。不論坊間的方案有多開明,有多受市民支持,只要有以上兩種元素,中央立即否決。中央早把大門關上,試問還有什麼商討空間?政改諮詢期已過一半,特區(包括中央)由初期「有商有量」,擺出一副...
View Article論無知
有讀者留言:「人民無知是因為他沒有時間好好坐下來了解這些經濟理論,這些經濟措施背後真正的內涵為何,因為人民忙著找工作,忙著賺頭期款,忙著還學生貸款,請原諒我們人民無知,請理性看待人民無知,好嗎?」「人民跟你說他們害怕沒有未來可言,你說他們沒有理性可言,因為他們讀書不多所以沒資格害怕?」人民無知我可以理解,甚至可以說出原因。但理解並不代表我要認同你因爲無知而提出的言論和主意。而任何有見識又有風骨的人,...
View Article溫和改良提委會,基層弱勢人士當災?
圖:Hongkong2020民主是一個建基於政治平等的集體決策制度,促進每名公民的福祉。在眾多由民主派人士提出的特首普選方案之中,不少也只著眼於如何溫和地改良提名委員會,目的是為了讓泛民有一個人能夠入閘。但不論怎樣溫和地改良提委會的組成,若果提委會仍然是分成「工商、金融界」、「專業界」、「勞工、社會服務、宗教等界」和「政界」這四大界別的話,無疑是違反了「普及而平等的政治權利」之原則,就算泛民能夠派出...
View Article泛民若要杜絕「黃毓民」收錢分裂泛民,最好就是將自己變成「黃毓民」
民主黨創黨元老李柱銘往美加訪問,在某次發言中(片段連結),他暗示有人收錢分裂泛民。收誰的錢,呼之欲出當然是共產黨,「有人」是誰,不言而喻就是激進派,或激進派個別頭領,如黃毓民。斷言「有人收錢分裂泛民」,由泛民頭領口中道出,已非首次,這個問題很值得探討。李柱銘的發言簡短含蓄,於此,為他的發言補充若干理論根據,讓他的推測可言之成理。其理論根據是,共產黨透過扶植激進派,狙擊傳統泛民,使支持傳統泛民的市民對...
View Article靠估的制度
筆者大兒子今年就讀六年級,學校辦了很多升中講座,好讓家長們對升中制度有更多了解,因為事忙,直到最近才參與了其中一次,卻使我滿腹疑惑!老師很努力地講解怎樣填表,甚麼甲部是不限區域,但每間學校又只得10個位,所以第一志願你要選自行收生的第一志願,到第二志願你要小心選擇,否則又會適得其反.......到了乙部就只可選區內的學校,另加部份教育局已揀選好的區外學校,,而每間區外的學校,其實也只得三幾個位可給予...
View Article選舉法修訂 增出錯作弊風險
圖:蘋果日報當局建議修訂與立法會、區議會及村代表選舉程序有關的法例,有關草案於今日首讀,立法會預料會成立法案委員會審議。政府聲稱曾經就法案內容先後三次諮詢立法會政制事務委員會,但事實是政府又重施「賣豬肉搭豬頭骨」的慣技︰在去年四月、十月和十一月的事務委員會會議上,議員只是討論了有關因事故押後選舉兩星期、選民登記相關限期及刑事責任、超級區議會組別選民登記、點票程序安排、因應惡劣天氣延展選舉程序限期等事...
View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