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大兒子今年就讀六年級,學校辦了很多升中講座,好讓家長們對升中制度有更多了解,因為事忙,直到最近才參與了其中一次,卻使我滿腹疑惑!
老師很努力地講解怎樣填表,甚麼甲部是不限區域,但每間學校又只得10個位,所以第一志願你要選自行收生的第一志願,到第二志願你要小心選擇,否則又會適得其反.......到了乙部就只可選區內的學校,另加部份教育局已揀選好的區外學校,,而每間區外的學校,其實也只得三幾個位可給予抽籤,而你填寫時,又不能心頭高,即子女屬第三界別的話,你不要妄想為他/她選擇第二界別,因為機會渺茫等等一大羅“選校貼士”,當時,我坐在後排,看見家長們開始交頭接耳,也隱隱覺得他們的頭臚,開始越來越大了!回到班房,班主任再作詳細講解,了解越多,越令筆者一頭霧水!
原來教育局為中學及準備升中學生所定的級別,學生及家長,甚至乎校方都無從得知的,那即是說,學校建議給學生所揀選的中學屬於那個級別,純屬靠估!而學生本身屬於那個級別,也是靠估!這是甚麼升中制度?
教育局曾經強調,求學不是求分數,但一個小朋友由一年級至六年級所經歷大大小小的考試,全部都是用分數來衡量(到5年級,卻轉為用ABC來評分,莫非這政策叫做鴕鳥政策?),這個制度,更衍生很多坊間所謂的怪獸家長,除了平常學校所給予的功課,更會為子女們不停地補習,安排有利於升中的興趣班或課外活動(其實當怪獸已成主流,沒有安排課外活動的,才是怪獸),一切也為子女升讀心儀中學作準備。卻發覺,原來六年來一切的努力,成績如何,是沒有確實的答案!
對於一些明確處於第一組別最頂層或第三組別最低層的學生,他們沒甚麼疑慮,但畢竟這是少數,大部份都處於難於選擇的位置。人望高處,是常識吧!在一切都不清不楚的情況下,家長在選校時進取一點,是無可避免,但在這抽籤的制度下,每年都會有很大數量的家長,對派位結果和他們預期的有很大的落差。那麼,為何教育局仍容許這樣的事情每年都發生?
這種一切都靠[估估下]的制度,對於家長來說,是一大煎熬,也令筆者這種愚人摸不著頭腦,莫非教育局諸位高官皆沒有須要為子女升中的問題而煩惱?噢!對呀!據說很多高官的子女,都往海外升學的,難怪!難怪!
其實公務員也不一定將子女送往海外升學,筆者認識很多的公務員都會安排子女在香港就讀,不過大多都會安排到直資學校,因為政府有津貼嘛!我不是說公務員就會用盡津貼,而是直資學校的而且確比較津貼學校有更多的資源運用,對於津校來說,這是一個非常之不公平的制度,怎樣不公平?有機會再同大家分享吧!
本文謹代表個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