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政經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8678

政黨的承諾

$
0
0

隨著去年初「和平佔中」發起開始,政改問題談了差不多一年,但坊間對政改前路仍然感到不安,政府甚至可以「死撐」,漠視民間投票結果,高傲對待民主力量。這個問題源於兩方面,前者是泛民政黨間仍未得出共同爭取目標和路,形成政黨與民間力量遲遲未能合流,而後者則是「和平佔中」未夠「穩陣」,未能得到普遍參與和認同,令群眾仍然流於觀望態度。筆者在此必須指明,後者在運動目標上受前者的影響,如前者未能解決,後者的力量則視乎群眾參與的力度及目標是否清晰而決定。

對「公民提名」的承諾

最近元旦日的電子投票更顯示九成多人支持「公民提名」,可見公民提名在民間已經成為「不言而喻」的提名方式。然而,各大政黨雖然「響應」民意,最進步至最保守的政黨均打出「公民提名」的旗號,但之間仍然存在「不反對」、「並非不可或缺」、「不可或缺」的差別,反映政黨之間未見目標一致。日前「真普聯」推出「三軌制」(公民提名、提委會、政黨提名)方案希望集結政黨之間的「最大公因數」,但日內就有政黨發出聲明,指「三軌」不是「綑綁」,亦不是「缺一不可」,連表面團結、強硬姿態也不在意,此舉無疑是打擊了外界對「真普聯」和泛民政黨的信心。

政黨之間意見零亂分散,不斷削弱市民對政黨的信任,「真普聯」不斷推出方案也無補於事,因為大家認同「公民提名」同時,但也明瞭泛民並非團結一致地爭取,個別黨派只是借「公民提名」延續其談判地位及「激進」的外表,以「公民提名」之名暫時安撫民意,但又同時提出「並非不可或缺」之論,又叫市民如何應對、如何相信?我們須知道泛民每一票都是關鍵,只要任何一黨軟化,最終客觀效果就是整個泛民陣營失去「議價」能力,加上現時政府和北京仍然處於觀望,戰未開則有退意實在令人難以認同,不論日後民間有多大,但只要議會內部不配合民間的意志,運動結果已經可以預見,而這個「預告」也就是現時民間對政改前境感到無力的來源。

對「佔中」的承諾

對面「不言而喻」的「公民提名」,泛民陣營須首先尊重民意,與民間合流成為爭取目標,但如何爭取?「和平佔中」啟動了差不多一年,各黨和民間團體表明支持,又協助舉辦商討日,但對「佔中」的發展又貢獻了多少?「佔中」是一個手段,但單是認同手段是不足夠令人信服的,因為關鍵在於政黨和民間參與「佔中」的目的地是否相同,也就是最終方案是什麼。

「和平佔中」在六月發起民間全民投票,讓全港市民決定「和平佔中」的目的地,也就是方案的立場,六月過後大家就知道我們為何而佔,什麼方案才值得我們「去佔」。此時民間得出共識,但議會的力量又會否以民間的意志為立場,確保「佔中」的力量?「佔中」的力量又可否「綑綁」泛民陣營在未來一年的方向,不會以黨的議程凌駕民間共識,接受其他方案?政黨會否作出尊重民間公投結果的承諾,不作他選?假如有政黨高調支持「和平佔中」,又擺出準備與民間一起「公民抗命」的姿態,但在政改目標上另謀出路另找目的地,其實只是暫時借用(難聽一點就是「要脅」)「和平佔中」的形象和民氣,換取自己與政府及北京談判的空間,一方面向民間表現一個民主戰士的形象,另一方面向北京說「我」有民間力量支持,此舉不但打擊「和平佔中」的成效,更打擊日後民間參與民主運動的信心,還有民間對政黨的信任,最終輸的就是一個又一個對「佔中」抱有期望的香港人。

哪誰是贏家?面對民間爭取「公民提名」的訴求,一個可以不作堅定承諾,背離民間期望的政黨又如何應對未來的政治責任而生存?筆者真的不知道了。

圖為編輯所加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8678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