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政經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8678

運輸署回覆 九巴加幅屬加權計出

$
0
0

kmb2

早前筆者撰文《九巴數字偽術 加價4.9%實加5.6%》,表示九巴疑將並無加價的聯營過海隧巴路線,以及壓低一些「特別路線」的加幅,隱藏了超過0.7關實際加幅。獨媒就此向運輸署查詢,共提出四條問題:

「1. 運輸署今日向傳媒表示,有關4.9%加幅是加權得出的,請問加權的詳情為何?
2. 現時加權的制度是由政府還是九巴提出的?
3. 加權制度是何時開始實行?曾否作出修改?
4. 九巴是次的調整加幅,是否也將聯營過海隧道巴士路線包括在內?」

運輸署昨日回覆查詢,並無正面回答四條問題,其回覆如下:

「行政會議批准九巴由3月17日起加價,車費的加權平均加幅為4.9%。有關加幅是根據九巴所有每條巴士路線車費實際增加的數額及其乘客量推算出來的加權平均數值。簡而言之,這個加權平均加幅反映了每名九巴乘客的整體平均車費在票價調整前及調整後的增幅。

對於專營巴士公司的加價申請,當局的處理手法都是相同的,並且沿用多年。 」

運輸署的覆信要細心留意,才能了解其意思。

首先,運輸署提到是「根據九巴所有每條巴士路線」,換言以今次九巴的加價是包括並無加價的聯營過海隧道路線在內。第二,運輸署指出4.9%的加幅是經過加權處理,包括每條巴士路線的加幅以及其乘客量推算出的平均數。然而古惑之處便是在於,加幅是包括無加價的聯營過海隧道路線在內,因此各條過海路線的龐大乘客量對於拉低其他路線的加幅有甚大的幫助。雖然運輸署無列出詳細的計算方法,但如果單計今次加價的路線,即使加權後的加幅亦肯定會比4.9%為高。

運輸署稱這個制度實行多年,但公眾似乎完全對此毫不知情,反映的是政府資訊封閉,制度如何計算如何加權,公眾仍是無從得知。

目前的制度將加幅以乘客量加權處理,看似公平,但其實有甚多漏洞。第一個漏洞便是上述的聯營過海隧道路線,因為新巴及城巴無申請加價,所以這些路線並不會加價,但九巴也同樣可以將這些路線的零加幅及龐大乘客量作加權處理,拉低整體加幅。

第二個漏洞則是政府只看平均數,但忽略了監管各條路線的加幅,巴士公司理論上可以將某些路線大幅加價10%以上,某些路線則不作加價,平均仍維持5%。巴士公司可以將一些其不希望經營的路線或一些競爭較少的路線,大幅加價至最高准許收費,前者可以迫走乘客,爭取在未來取消路線,後者則因為乘客沒選擇而並迫承擔更高的加幅。而一些原來有其他公共交通服務競爭的路線,巴士公司則可以作較低的加幅,維持競爭力。目前運輸署這種只看平均數,不理個別乘客負擔大增的做法實有欠公平。

政府假如希望令公眾釋疑,應公開整個巴士公司調整車費的制度。在計算巴士公司的加幅,應該從一開始剔除一些涉及兩間以上巴士公司的聯營路線作獨立計算。除了平均數外,亦應該加入每條路線加幅的上限,避免加幅集中在一部份路線。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8678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