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政經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8678

區選的一點點變化

$
0
0

區選塵埃落定。選前沒有期望,選後沒有失望。

政治現實依然壓抑,親中共/保皇勢力依然壟斷區議會議席,「圍、威、喂」搭膊頭代替認真質詢,認真討論的劣質政治文化依然當道。不過,一些微妙的變化,教人多了點聯想和盼望,儘管香港的政治依然滿佈陰霾。

在中聯辦肆無忌憚,強力介入香港的選舉,用盡種種方法「催谷」親政府票源,誓要維持壟斷。其實這是赤裸裸的破壞一國兩制,但已經沒有人提,選管會亦不會也沒膽去查中聯辦「操控」選舉。不過,儘管親政府勢力在「不公平」的選舉下依然坐大,但同時不滿區議會現狀,以至香港政治現狀的選民亦創新高,他們以選票表達不滿,希望有所改變。這種尋求改變的力量,見諸不少傘後政治「素人」參選,見諸不少挑戰保皇勢力的候選人「雖敗猶榮」,甚至擊退保皇勢力較知名的人馬。

傳媒以至Facebook談論得最熱烈的是民建聯兩名雙料議員鍾樹根及葛佩帆,被選舉新丁打敗事件。尤其連任多屆的鍾樹根,在其老巢東區漁灣選區,被一名原本只是不希望他自動當選的政治「素人」徐子見擊退,傳為一時佳話。為此甚至有市民翌晚走到鍾的議員辦事處慶祝其落選,在政治低壓下「苦中作樂」。至於工黨的葉榮打敗葛佩帆亦值得寫兩句。作為需靠輪椅代步的傷殘人士,葉榮向外界證明他身體雖然殘障,但除此而外,各方面都不亞於任何「正常」人士,並能並志氣和勇氣「創造奇蹟」。這是對全港眾多傷殘人士十分鼓舞的訊息。

一些雖敗猶榮者亦值得一提。過去多年投入反高鐵,重建菜園村,鼓吹農耕生活可持續的朱凱迪,在「發展是硬道理」的新界原居民當道的元朗八鄉南第二度參選,雖然仍然大敗於對手,但得票比去屆的三百幾激增過千票,有千四票,證明他的堅持與投入得到愈來愈多當地居民的認同。至於青年新政的游蕙楨挑戰梁美芬僅敗亦值得一提,不是因為她年輕貎美,而是中聯辦力保的梁美芬,據說在最後一小時依然需要「紅色」選舉機器催票,才能以三百票之差擊敗這位選舉新手,力保「紅色新貴」的議席。

朱凱迪和游蕙楨的例子顯示,「覺醒」認同多元生活方式,要關注「本土」權益的市民的確增多,但親中共/親政府的勢力亦在增長。而後者是恒常有組織動員,有利益輸送,前者則主要靠市民的自覺參與(參選、助選和投票)。正如學者梁啟智指出,區選投票率往往遠低於立法會地區直選的投票率,而在立法會泛民/非建制的支持者,會在區選投票的,比親政府/建制的選民少很多。

他進一步指,就是因為區議會選舉很多泛民/非建制的支持者裹足不前,才令對方可以壟斷大部分區議會議席。他以去屆區選和立會選舉作比較,假設去屆區選和立會地區直選投票率均是53%(2012年立會地區直選投票率為53%,2011年區議會選舉投票率為41%),泛民/非建制可在十八區中的十七區取得多數議席,而非三成不到的議席。

今屆區選投票率47%,比97後歷屆都高,但與53%仍有距離,因此未能左右大局(就是差那幾個%,很多很多泛民/非建制候選人都只能「雖敗猶榮」)。而一般而言,親中共/親政府票源以組織動員為主,換言之,相信中聯辦指揮選舉機器,動員了一切可動員的票源。但平時立法會選舉投泛民/非建制候選人的選民,仍有相當一部分對這次區選沒興趣。何以沒興趣?值得泛民及非建制陣營深入探討。這群很可能是游離選民,對政治的關注和興趣不特別高,因而有機會被中共/親政府的「非政治動員」吸納過去,或更遠離政治。至於實情是否如此,明年的立法會選舉可以獲得進一步「驗證」。

游離選民之外,18至30歲年輕人登記選民的比率亦偏低,這和傘後年輕一代的「政治覺醒」這個觀察看似有所矛盾。這次區選不少傘後新人出選,獲得不少選民支持,成功當選的亦有八人,傳統泛民政黨的年青參選者亦有多人當選。期望年輕新世代要政治發聲這個趨勢可刺激年輕人登記做選民,明年立法會選舉積極投票,改變一下立法會的悶局。

傳統泛民那群「萬年」議員,是時候好好反省讓年輕新世代接捧問題了。若果明年選舉仍要爭著出選,爭著排頭位,那祝你貴黨好運了。

跟著想講講「本土政治」。這次區選,「本土」因素的確起重要作用,首先,傘後新人很多都是「本土派」。其次,泛民政黨中,打正「本土」旗號的新民主同盟十六人參選,十五人勝出,是得勝率最高的政黨,其成員任啟邦更成為歷屆票王,得票四千多。

不過,香港市民大多仍然「務實溫和」。由民主黨分裂出來的新民主同盟,是由幾個從民主黨出走的區議員作為骨幹,當中知名度較高的是范國威,屬類似街工、民協的地區型政黨。多年來在地區「紮根」亦令他們被「街坊選民」受落。雖然他們同時以「反蝗」、「反水貨客」訴求爭取支持,但會適時與「激進」的「反水貨客」團體,如熱血公民以至一些「城邦本土派」劃清界線。現在似乎證明這種「溫和務實」的「本土」路線可行。明年新同盟能否在立法會選舉取多過一席議席,而非只是如民協馮檢基、街工梁耀忠般的「一人黨」(新同盟目前只有范國威一位立法會議員),便可進一步證明這路線是否可行。

而新同盟一方面強調「中港區隔」的「本土優先」,另一方一面維持與泛民的關係,把自己視為泛民一員。他們的這種取態,被「激進本土」人士抨為機會主義,但他們的取態亦與很多泛民/非建制選民「一致」。看看聲稱要狙擊民主黨的熱血公民及一些「激進本土」候選人的得票便清楚。

熱血的方智龍和以北區水貨客關注組名義出選的梁金城,分別出選深水埗元洲及蘇屋、北區彩園兩個選區。兩人的對手都是民建聯候選人,沒有其他競爭者。雖然最終兩人都落敗,但得票相當多,方智龍過千,梁金城則接近二千,遠比其他熱血及「激進本土」參選者高。

其他有泛民(主要是民主黨),當然亦有其他親政府候選人同場競逐的選區,熱血和「激進本土」候選人得票便變得很少,例如「香港皇帝」陳雲的「入室弟子」中出羊子,在油尖旺櫻桃出選,僅得172票,被他狙擊的民主黨林浩揚雖落敗,也有858票;另一知名度較高的熱血成員鄭松泰,於屯門樂翠狙擊民主黨何俊仁,得票也只有391票,何俊仁1736票落敗。另外兩個熱血成員黃潤基及蔡文龍分別在南區利東一和二,狙擊民主黨的「新星」區諾軒及羅健熙,結果黃只有177票而蔡只有119票,而區和羅都順利當選,前者超過三千票,後者亦有二千五票。

唯一比較不同的是北區天平西選區,狙擊民主黨的熱血成員李政熙獲不俗的797票,民主黨的潘德榮以1445票不敵民建聯對手。可能北區水貨客問題較「埋身」,令以狙擊水貨客「著稱」的熱血公民成員在北區有更多的支持率?

從泛民/非建制選民「務實」的角度,當對手只有親政府候選人(方智龍及梁金城個案),即使平時並不認同「激進本土」要「驅趕支那人,香港建國」的政見,也會投給「激進本土」候選人,反正最反對的是親中共/親政府候選人。相反,有泛民候選人可供選擇時,大多數人會投給泛民候選人,期望他們擊退親中共/親政府候選人,只有少數死硬「城邦、熱血」支持者才希望泛民候選人敗給親中共/親政府候選人。

泛民/非建制選民這種「務實」態度,可能「香港皇帝」陳雲會批評為「港豬」思維,但這種態度卻是絕大多數不喜歡中共,不喜歡政府建制,不喜歡香港逐漸「大陸化」香港人的取態。喜歡到處樹敵的「激進、城邦本土派」,會否因應現實政治而政見有所調整,還是堅持「眾人皆醉我獨醒」。但無論是前者還是後者,從這次區選所見,他們對「現實政治」影響非常有限。

無論如何,「立足本土,共抗北京」在香港的「反對」政治已形成「共識」,在中共「君臨」的大氣壓下,這「共識」如何影響香港未來的政治進程,明年立會選舉也許可看出一點端倪。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8678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