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選當天,落街吃午飯兼投票,給一位老街坊攔途捉住,聊起我的網台節目。臨走,他指着在邨口拉票的泛民候選人,用認真的眼神問我:投了票沒有?要投呢個!街坊不是助選團成員,年齡應該超過60,是我主持節目的網台聽眾,平日應該挺關心政治。
選舉翌日,晨跑完回家,同層的一位街坊開完通宵回來,還未知區選結果。坐升降機時,他問我們的選區誰勝出?我說,當區的泛民候選人贏了300票,他回應:就好啦!我再用少過20秒時間向他說了泛民和建制的老將都落敗,他說:區議會都應該畀啲後生做吓。他的樓層到了,這位平日從未聽過他談政治的街坊,關門前,轉過身來,笑笑口對我說:我們家有五票。我跟他說,我們也有三票。
今屆區議會選舉投票率達47%,投票人數多達147萬,創了歷史新高,甚至比2003年五十萬人上街反廿三條,那年區議會選舉泛民大勝的投票率和投票人數還要多。與上屆比較,投票人數多出近30萬,究竟這些是甚麼人?甚麼原因驅使他們出來投票?
我遇到這兩位街坊可能都是典型,第一位,關心政治,泛民支持者,每次投票都不缺席。第二位,為口奔馳,碰面從不談政治,不知有沒有投票習慣,可能受近日的政治氣氛刺激,又或雨傘運動影響,走出來投票。說「我們家有五票」的時候,有盡了一分力,左右選舉結果的自豪感。
投票率飆升,對泛民有利,這個香港政治的傳統智慧,越來越不靈。泛民支持者受雨傘運動的感召,或梁振英政府倒行逆施的刺激,自發出來投票,固然是推高投票率的原因之一。但從選舉結果來看,建制絕對不是省油的燈,在中聯辦一如既往深度介入選舉,組織協調、動員人手、協助籌募選舉經費、一車一車選民載到站投票,方方面面都做得細緻周密,由選民登記,到催票投票,做到滴水不漏,投票人數驟增30萬,當中有不少是建制的組織票。
但中聯辦並不是外界想像得那麼無孔不入、無堅不摧,不然,就不會有民建聯老將雙碩士兼博士候選人鍾樹根,敗給最後一日才報名參選的傘兵徐子見。也不會有民建聯博士葛珮帆,輸給工黨的議員助理葉榮。
埋單計數,18個區議會,建制仍佔主導,民建聯仍是地區最大黨,但議席卻比上屆少了17席,建制整體,也失了13個議席。梁振英Vote them out的呼籲,選民不但沒有回應,反而傘兵和溫和本土派大有斬獲,看來,張曉明和梁振英都會被問責追究,要出來孭鑊了。
中聯辦勢立會收復失地
民建聯老將鍾樹根、葛珮帆被新人狙擊落敗,泛民老將何俊仁和馮檢基,也保不住經營多年的老巢,鎩羽而歸,不約而同地都敗給空降或新人之手。請不要賴地硬,不要賴甚麼政治化首投族選區重劃,要檢討的是,挾立法會議員的全港知明度,為何會輸給空降新人和小花?地區工作不足?面孔和作風都太老了,選民需要新意?還是正如我的街坊所言:區議會工作,留給後生做,用來訓練新人吧,一把年紀了,還霸着這些位置來幹甚麼?
8名傘兵當選,新人勝舊人,當然可喜可賀。2003年也出現過同樣的新氣象,但當年的新紮區議員只做了一屆,就無以為繼,然後銷聲匿迹。地區工作相當瑣碎無聊,有時甚至非常令人厭惡,憑理念進入區議會的傘兵們,有沒有足夠心理準備?還是試過就算,只做一屆貨仔,又作鳥獸散,四年之後,一切又要重新聞始。
2003年區議會選舉泛民大勝,再過一年的立法會選舉,泛民逃不過鐘擺宿命,以大敗告終。今屆區議會選舉,建制稍為挫敗,泛民有所進賬,中聯辦心戰室定會重整策略,盡力收復失地。明年立法會選舉,對泛民來說,才是一場見真章的硬仗。
原文刊在蘋果日報,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