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梁振英任內屢次以「用人唯才」的原則任命富爭議性人物出任重要職務。他是否做到口中所言的「用人唯才」,其他社論分析已經觸及,在此不再贅述。本文的要旨在於闡明在公共社會「用人唯才」的準則不是絕對,只是眾多考量之一。
驟眼看,政治任命本著「用人唯才」的原則似乎並無不妥。任何人出任公職都必須擁有相稱的能力,否則的話,不擅其職不但浪費公帑,更阻礙社會發展。在此基礎上,筆者對「用人唯才」是予以肯定的。然而,單憑能力作為唯一標準是沒法建構出公平公正的社會。公義的社會著重審議性,即集體決定(collective decision)必須通過理性溝通來進行(理性不代表溝通必須彬彬有禮)。即使公共審議並非在政治的每個角落都能夠開花結果,但公義社會必須尊重社會持份者的聲音。當特首作出一個政治任命,若公眾對其沒有異議,這決定在程序和結論上都富有一定的正當性(legitimacy)。相反,即使特首完全按照程序任命,假若公眾質疑其決定,這項任命即使乎合程序公義,結果都難免缺乏充足的正當性。政治上,才能和信任絕非魚與熊掌,兩者同樣重要。在匱乏公眾信任的環境下,仍誤以為「用人唯才」是絕對的政治領袖,難免予人漠視政治正當性的感覺。
有人可能認為若果要求特首連政治任命都必須處處順從民意,未免有點過份。的確,一般情況下公眾無須操心政治任命的問題-因為在有民意授權的選舉制度下,公眾對政治領袖的信任能夠反映在選票之上,社會亦具備監察和制衡政治人物的工具。如斯背景下,政治領袖獨斷獨行,背離社會主流民意的機會極微。換一個角度看,在缺乏真正普選特首的情況下,如果香港人連監察和反對政治決定的權利都被剝奪,卻必須無條件地奉獻我們珍貴的信任,哪麼我們跟活在獨裁下的愚民有什麼分別?說到底,香港人並沒有真正監控特首的能力。在建制派的護航下,公眾對特首的質疑往往只是無聲的吶喊,制度上難以撼動特首一絲毛髮。在如此虛偽和霸度的體制下,有人還希望社會不要把權責的胡作非為「政治化」,聽來不禁令人發噱。
香港人對特首不信任,普遍源於對體制的不信任。在政治上,相比起「用人唯才」,「用人唯信」更是經得起考驗。沒有誠信便難以贏得公眾信任支持施政,間接對社會造成損害。社會和諧與否,不在乎民眾政見之間的距離;一個成熟的社會,不同聲音都能夠融和結合,產生推動社會的新動力。香港內部的撕裂,決不是扞格不入的觀點之間的衝突,而是制度本身的劣化無可避免迭起爭執。受壓迫的人民無法信任政府和制度,利益既得者和人民漸次形成對立,造成社會耗損。如此氣氛下,成功的治理倒不盡在於如何任用所謂的賢能,而是回復公眾對政府和政治的信心。然而,這項工作極度艱鉅。一個真正愛惜自己社會的領袖,會不惜一切代價撫平社會的傷口。特首梁振英是否這樣的真正領袖,相信心水清的讀者都有一致答案。
作者Facebook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alexdiscu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