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政經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8678

中大體育.大學教育

$
0
0

文:李峻嶸

二零一二年,香港中文大學的本科課程恢復四年制。因應「三改四」,本科課程自然進行大幅度改革。主修科、通識科和語文的學分都有所增加,唯獨是體育科的必修學分仍然維持在兩分。談及此事時,中大體育部主任盧遠昌先生說體育部同事之間也有談過是否可藉機增加體育課程的份量,但最後並沒有向校方正式提出建議:「中文又要加(學分);英文又要加;通識又要加……已經加了很多學分……加上受制於場地等因素,我們因此也沒有提出要求」。

體育的尷尬地位

體育部在中大的尷尬地位除了體現在課程發展外,在近年大興土木的校園空間分佈中也可見一斑。乘大學改四年制之機,數年前體育部曾經正式提交建議書,希望在夏鼎基運動場側的位置興建一座Sports Complex(體育大樓),內裏除了會有活動室、健身室外,還有現時體育部最需要的室內泳池。現在中大只有室外泳池,所以下學期就不能編游泳課,對體育科的編排有很大影響。此外,中大泳隊要練習,在冬天也只能離校到康文署的公眾泳池訓練。不過這個被盧主住任稱為「深思熟慮」的體育大樓大計暫時還未得到校方的正面回應,因此室內泳池的計劃也仍然是遙遙無期。

另外,現時在大學站附近有一個臨時停車場,該處在零八年奧運時曾是馬術比賽的候車處。盧主任說校方曾經兜兜轉轉問過體育部該地是否適合興建臨時的運動設施。不過,在體育部來得及回應前,他又收到消息說該地因不在校園範圍內,校方覺得學生到那兒做運動似乎不太好。於是,由被諮詢到得悉校方對該地的用途另有它想,當中都沒有甚麼正式的會議或者程序讓體育部發揮影響力。換言之,雖然場地無疑是大學運動發展至為關鍵的一環,但其實也沒有機制讓體育部能介入規劃校園運動設施的發展。

當然,說校方完全無視體育科也不公允。例如最近校方就為體育部興建了一幅攀石牆。但無論如何,相信校友和同學都會像盧主任一樣感到「大學都是比較注重學術科目」。

體育的教育功能

相信對不少中大的校友或者是在校生來說,體育部的處境並不奇怪。始終絕大多數人升讀中大都是求證書、求學問。體育科只佔兩學分,一般來說與自己的主修科關係不大,它不受重視好像是理所當然。然而,體育在教育上能扮演的角色,其實有十分豐富的潛力。在古希臘,柏拉圖就提出在教育中加入競技運動有助甄別出刻苦堅毅的學生。而在中國,春秋時代孔子的教學內容中也有射、御兩項,可見傳統儒家絕不如後世所理解那樣重文輕武。到十九世紀,現代運動在英國興起,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精英學校的主事者看中了競技運動在個性教育上的功能:團隊精神、服從、公平競技等等都是當時英國教育家希望藉競技運動提倡的東西。

盧主任本身也很清楚體育科的教育意義。他指出,體育科在大學教育的角色其實不單是要提升同學的運動技巧和建立終身運動的習慣,還包括培養學生的共通能力(溝通、合作、解決困難、批判思考及創新能力)、增加學生的心理素質及自我管理能力(專注力、自省能力、抗壓/逆能力、決斷能力等)、培養學生的體育精神等幾項。說得簡單一點,體育科就是「全人教育」的一部分。

體育科和中大歷史

「全人教育」這概念,基本上是任何大學都會「講」的,但如何實踐(又或者是否真的實踐)當然往往是另一回事。中大體育必修科成為本科課程的一部分,其實源於中大獨特的歷史。眾所周知,原來的中大由崇基學院、新亞書院和聯合書院合組而成。三所院校未搬到馬料水校園前,已在各自的校舍有體育課。到一九七二年,三所院校進駐馬料水後,就順理成章成立了大學體育部,首任體育部主任為李小洛先生。盧主任憶述,李小洛以「全人教育」為基礎,向大學爭取將體育科列為必修課。該建議獲大學接納,於是在大學一年級上體育課就成為了所有中大本科生的必經階段,以訓練他們成為文武全才之輩。

由於體育課不是純粹的技巧訓練,因此在課程設計時也要經過一番心思。盧主任提到,除了必然要考量的因素如成本、場地、師資外,體育部還要思考該運動的運動量是否足夠(例如射箭就因為運動量不足而一直不被列為必修課程)、同學修過課程後是否能延續為終身運動、隊際項目是否能訓練團隊和合作精神。當然,同學是否對該項運動有興趣也很重要。體操課程就是因為不受歡迎而在九十年代取消。執筆之時,體育部亦打算增加瑜伽和舞蹈班以回應同學的興趣。

至於在組織校隊方面,原來跟中大的體育課是否設該項目沒有關係。盧主任解釋,組織校隊的先決條件是大專體育協會有舉辦該項目的比賽。而每位體育部導師都會負責一隊校隊。但某些項目如果體育部沒有適合人選任教,則會外聘教練。而就算同學是某運動項目的學會中的活躍分子,要代表中大校隊的話,也一定要參加體育部轄下的校隊訓練。

進步體育課?

如果以一個較為批判的觀點看,現代運動與教育間的關係常被視為一套「維穩」的手段。體育課常強調服從教練、裁判、優勝劣敗等等訊息,某程度上與「民主」、「平等」等價值有矛盾。儘管當代大學難免複製既有社會制度,但大概還是有空間利用體育和運動來推動一些進步議程的。例如對於打破有關性別的保守和刻板觀念,體育課可擔當的角色其實絕不小。比方說,現在足球課程仍然只有男生班,如果有女生班的話,對改變主流意識對足球的理解和性別的標籤一定會有幫助。

另外,現時體育課仍然是分開男生班和女生班。正如盧主任所言,這安排的好處是能令同班同學之間的能力差異不會那麼大。這不能說不合理。然而,體育部也可以考慮推動合球、終極飛盤(Ultimate)等容許男女同隊的運動,以改變男女在運動場上總是分家的狀況。

中大使命與體育?

中文大學的使命是「結合傳統與現代,融會中國與西方」,其實必修的體育科也可以在此發揮一些角色。例如在必修課的運動項目當中是否可以包括武術這項中國運動呢?盧主任認為將武術列為必修課的難題是門派眾多,在缺乏規範的情況下難以推動。即使太極算是較為標準化和規範化的國術,但盧主任亦擔心年青人對太極興趣不足,故體育部暫時未有將太極列為必修科的打算。

中大的體育必修科缺少了中國運動似乎正反映出一個有關中西文化交流的問題。到底我們用講求理性、標準、規範的西方現代準則來去推動中國的傳統文化是否可行呢?如果硬以在西方文化的框架去推動中國的傳統文化,當中又牽涉多少的妥協?

體育部作為大學正式部門之一,總會受到大學的一些規範所制肘。相反,學生的自發活動就較少這方面的煩惱。即使體育部較難在正規課程推廣武術,但書院的各個武術學會卻仍可令到這項中國的傳統運動能在中大校園出現。這說明了體育運動作為文化的一種,不能只靠體育部推動,學生的自發性也十分重要。事實上,他們甚至因為比體育部較少顧慮而做得更多。

如果體育部在未來能將體育課的內容與社會平等或者中大使命結合起來,同時更多同學能明白運動不單是減肥、保持身段苗條的工具,而同時是反映某些價值的文化活動,現在體育運動在中大的尷尬地位就有改觀的可能性。即使香港的大專體育不像美國那樣可以成為吸引公眾眼球的活動,中大的體育科和運動文化也有可能成為中大的招牌之一。

鳴謝:感謝中大體育部主任盧遠昌先生,抱恙接受訪問。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8678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