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今年四月以「從外國政治素人例子看香港」為題(http://goo.gl/7DjYMd),探討外國政治素人的成功例子可以給香港甚麼啟示?半年過去,無論日本的橋下徹或台灣的柯文哲在他們政治生涯的路上都受到市民不同程度的攻擊,其執政能力都遭到質疑,那麼他們的失敗又是否能帶給我們什麼啟示呢?
政治立場的飄移
有別於現有執政黨或在野黨,這些政治素人的立場未必能夠始終如一,有時甚至可能出現言論前後矛盾的情況。在公開的場合如訪問或電視辯論中與有政黨背景人士同場較技下定會相形見拙。究其原因,如果政治素人只以鮮明或專業的形象去挑戰現任議員,而沒有相應的政治論述,那麼選民為什麼還要支持他們呢?畢竟他們並非出生於黨內選舉,也未必有足夠的社區服務經驗,所以他們最需要學習的是對於當時政治形勢的判斷及地區議題的了解,塑造一個統一完整的意識形態是成就自己政治前途的關鍵。
今年歐洲各國政治生態均有極左及極右勢力的出現,素人必要處理的是其在政治光譜上的定位,如果只因為考慮能否當選而把自己定位在中間偏左或偏右路線,難免會受到極左或極右派的攻訐。還有,政黨始終有經驗能對政局作長遠分析,路線上調整的功力及前瞻性定必比素人佳。
如台灣的時代力量般的第三勢力,究竟是代表著左右逢源,還是孤身走我路呢?而素人在選舉後無論當選與否,是否會向其中一派系的政治聯盟靠攏都值得選民留意。政治是一門妥協的藝術,一些學運領袖在社運當中的角色是很立場鮮明的反對派,在當選後是否仍能堅持自己,不向當權者低頭呢?
魅力VS 組織力
大多數我們看見的素人都有出眾的魅力,但隨著傳媒的日夜追訪,久而久之,他們予人的新鮮感會慢慢下降。而且,如果作為在國家行政機構有席次的素人議員,人們更看重的始終是他們的立場而非外在的身材樣貌、言辭技巧或感染力等。
如何將個人魅力轉化成為組織力呢?如果一個素人僥倖能當上一市之長,在籌措自己行政班子的時候吸引力可能來自於個人魅力而非工作能力。如是者,政府的行動力、決策力、領導力及組織力上如何結合及維持將會備受考驗,要從素人走到政治當然需要對權力分割、制衡及管理概念有認知。
如果一個素人要參與選舉,當中的行動力則在於如何宣傳自己的政治哲學,到達每一個潛在的選民當中。政黨在這些方面毫無疑問比素人更優勝,也就更能事半功倍。素人沒有政績,純粹靠勤力,還可以靠什麼呢?空有魅力,沒有足夠的行動力及組織力支撐,即使民調居首,選舉時選民也可能棄車保帥,只要選民對現任議員或政黨仍有一絲眷念的話。(這涉及選民文化及選舉的具體操作,有興趣的讀者可參考一些論者就剛過去的新加坡大選發表的評論文章)
公關與傳媒輿論
基於素人未必具備相關的政治知識又可能不善辭令,背後的公關團隊攸關重要。在素人說錯話之後團隊如何打圓場還是道歉、對於對手的抹黑攻擊指責如何避重就輕、掌握輿論同時奪取主動權及何時何地如何發動攻勢爭取曝光呢?一個專業的公關團隊能在千鈞一髮瞬間作出最恰當的決定。筆者在四月的文章就曾經說「敢言,言辭尖銳等絕對是把雙面刃,說錯話就當勇敢認錯」,如果連認錯的勇氣都沒有,還能繼續面對選民嗎?還能給選民希望嗎?
在香港的政治格局裡,保皇黨有中共及親中報章撐腰,泛民也有他們的宣傳喉舌。如要參選明年立法會的本土派,他們要懂得的是如何取得媒體上的話語權,如何製造輿論,如何控制輿論導向。當然,沒有自己設立的媒體機構是不可能的。筆者認為,網台或手機應用程式可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效率VS利益集團
針對地區或議會行政的失衡,素人與新人一樣,爭取要為大家解決這些問題,旨在提高行政效率及減少資源的浪費。然而,無論解決問題的綱領、實際的政策措施甚至公平公義的大原則往往都直接削弱當權者的利益,利益受損的人士往往可以利用媒體、行政措施或者社會動員來對抗素人提出的政治衝擊。
商鞅在秦孝公在位時大舉改革社會制度,就是因為其政策傷害既得利益者的權利,在秦孝公死後遭到舊貴族勢力的報復而被殺身亡。故此,要提出大刀闊斧的改革建議,也得適當地尊重既得利益者集團,不應輕易提出一刀切的政令。過程當中必會涉及談判,素人背後所代表的民意就是最重要的議價力。
素人是英雄?
素人政治顯示出的是對當前政治體制的不信任。因此,其政治論述需配以理念及政見並與相對應的選民基礎配合。以香港為例,區議會選舉相對地比立法會選舉更「在地」;換言之,考慮於明年出選立法會的本土派在其本土論述上需要預先設計具吸引力的口號,務實的政策倡議才能提高勝算。
素人政治,無論是以外來者姿態介入政治,還是在政治體系下充當素人,都必需兩者相輔相成。素人不是沒有社會經驗的,但如何在時代洪流下突出自己並活化政治系統以促成改革步伐呢?英雄造時勢還是時勢造英雄就在於英雄與時勢如何配合。
https://www.facebook.com/gwaazi?ref=hl
圖片來源:台灣民報網(圖為洪慈庸,將代表時代力量參選台中市第3選舉區立法委員,挑戰現任國民黨立委楊瓊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