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為香港高等科技教育學院特任導師
早前,香港足球隊作客力戰中國國家隊的賽事,說得上是「未開波先興奮」,全城一片沸騰。
賽事以零比零結束,相信是最美好的結局,因為沒有任何一方的支持者因亢奮過度而尋釁滋事,也沒有任何一方的支持者有機會受人奚落敗走。
賽事如此這般的受到關注,確實非比尋常,究其原因,或多或少與近年中港矛盾日益深化卻缺乏機制疏通不無關係。從特區政府落實停止雙非孕婦到公立醫院輪候產子,到教育局見北區小一學額告急才推出跨境校網,以及此起彼落的反蝗蟲、反水貨客行動,彷彿每一步都是衝着內地人而來的,內地人自然滿腹牢騷;既然香港足球隊到來作客,內地相關部門自然會為可能引發的動亂作出預防,無怪乎內地當局會大費周章,如臨大敵般動用5000警力維持比賽場地的治安。
內地人可接受港人?
諷刺的是,中港大戰的場內場外安排,反而突顯不少根深柢固、似又無法於短期內消融的中港隔閡。中港大戰的其中一個政治意義,是讓我們看到一直以來所謂民心未有回歸的問題,原來不是香港獨有的現象,反而不少內地人(甚至相關單位)也未有把回歸後的香港人當作自家人看待。
比方說,比賽前,內地已有不少輿論或互聯網留言針對香港足球隊,甚至有網民留言,國家主席習近平愛好足球,做夢也想中國足球殺入世界盃決賽周,因此港人應該成全習總的足球夢;有網民甚至以「香港隊不放水,就閘東江水」之類留言,以施下馬威。
事實上,內地政府不是一直在網絡起着監察的角色嗎?只要稍為「看緊」一點,這等傷害兩地人民感情的留言叫罵,應可過濾一下吧?即使內地可能已把互聯網開放為一個可以暢所欲言的平台,但是在真真正正的中港大戰一役的操作安排上,似乎進一步突顯迄今為止仍未能接受中港兩地已經互聯互通、兩地同根同生理應平等共處的反而是內地一方。
更甚的是,現場觀眾由衣着至打氣道具均受到限制,香港球迷大部分的打氣道具,諸如鼓、旗一一給公安沒收的同時,中國球迷卻可如常帶備打氣道具進場。此外,原定場內劃予香港球迷的打氣區竟遭一班神秘人士佔據。
凡此種種,均已突顯內地對香港同胞的接受程度是如何的低,甚至令人有種不希望接待的感覺。
自從回歸以來,香港人普遍被認為只是形式上回歸中國,骨子裏還是沒有把一國放在心上,因而「愛港之聲」曾經表示會從教育方面向年輕人着手,培育他們的愛國愛港精神,以及對國家的歸屬感,協助「民心回歸」云云。
然而,所謂一個巴掌拍不響,透過一場小小的足球比賽,或多或少已可看出究竟內地相關單位與一般市民到底有多願意接納香港已經回歸中國、中港兩地理應無分彼此的正統思維。
門票分配也許是既定模式,但是當下對賽的一方,是已經回歸祖國的香港隊啊!為何入場安排可以如此不公平?
更有趣的是,本地足總主席在電台就港隊門將葉鴻輝遭中國隊隊長鄭智辱罵的事件未及印證,便已急急澄清(葉氏不表認同),正好說明面對天朝大國,不少港人依舊有一點兒自我矮化的劣根性。
然而,按《基本法》規定,縱使中華人民共和國為香港特別行政區的主權國,由於兩地的政治制度有別,兩地奉行「一國兩制」,在「兩制」下的香港擁有高度自治權。既然如此,究竟是什麼因素引發香港人對內地戰戰兢兢?
無可否認,香港與內地的關係自回歸後不斷增長,兩地關係由最初以經濟貿易合作為主,發展至今天已延伸至社會、文化和生活各個範疇,但是在雙互交流的過程中應該如何自處,顯然仍是一個艱辛的課題;香港必須及早走出面對天朝大國的那種臣屬心態,更重要的是,明白香港依靠內地發展的同時,香港其實仍是內地走出海外的重要幹道。
面對天朝毋須自我矮化
任何政策造成的影響均有正反兩面,雙互交流,自然有利有弊。隨着內地與香港的關係愈來愈密切,某些政策必然看重北京口味,但在港人依賴內地的程度逐年深化的同時,內地依賴香港的經濟和法律支援,仍然大有市場,好像股票市場的互聯互通,經歷北京的「暴力救市」後,相信香港的股票市場必然比內地巿場吸引。
在內地人口中的「人心不回歸」的中港意識形態衝突,令不少港人(特別是年輕人)對中國人與香港人這兩種身份的側重出現變化,只是內地政府如能同心同德,幫忙解決搶購奶粉和日用品此等影響香港民眾生活的活動,以及在內地多推動一些融合的措施,諸如在處理球迷待遇此等小事上無分中港,必然可以令矛盾緩和。
香港政府及社團組織也不應過分自我矮化,要適切地爭取權益,既然明明白白聽到一句「你為什麼那麼狗」,大可不必淡化為引人失笑的「你為什麼那麼久」,欠缺主導流於被動,反而落得「被融合」的下場;也不見得這種結局會是北京真心希望見到的。
延伸閱讀:
革新保港 民主自治 永續自治 —— 香港前途宣言:https://goo.gl/aAAKqv
《香港革新論》網址:http://www.facebook.com/reformhk
本文章原刊於《信報》評論版,特別鳴謝作者及《信報》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