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政經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8678

萬里與農村體制改革

$
0
0

中共元老、前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萬里逝世,享年99歲。當我們提起改革開放,總會提到鄧小平、胡耀邦或者趙紫陽,而比較少提萬里。然而回顧歷史,萬里在安徽推動農村經濟體制的改革,在農村,即中國最廣大、最基礎的層面突破文化革命後依然保守的局面和氣氛,其重要性不應被忽略。

分田到戶 瞞上不瞞下

1976年毛澤東逝世,四人幫繼而被打倒後,並不意味著改變,當時的政治和社會氣氛依然保守,祖龍雖死魂猶在,兩個凡是的旗幟底下,遵循毛澤東定下的路線,所有的體制基本上仍與文化革命時期無異。

而在農村,名義上仍然是「一大二公」(第一人民公社規模大,第二人民公社公有化程度高)的人民公社體制,不容許農民有自留地,更出現養三隻鴨是社會主義,養第四隻鴨就是資本主義的荒謬故事,破壞農村生產力,影響了農民農動的積極性,不少農民便因不能維持溫飽而四出討飯謀生。而當時暗地裡全國已有不少地方的農村拋棄人民公社體制而實行大包幹,分田到戶,瞞上不瞞下。包幹到戶打破人民公社體制下土地集體所有、集體經營的既有農業耕作模式,更易為在土地所有權、生產資料仍為集體所有制的前提下,以戶為單位的家庭承包經營的農業耕作模式,即土地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在上交固定的產出後,其餘產品全部歸農民自己所有。相比起一大二公造成的饑荒遍野、生活困難,家庭承包經營模式因超產歸己,亦即按勞分配成果,無疑能夠激發農民的自主和積極性,產量明顯增加。然而,這種模式在當時是不被承認甚至有隨時被批判的可能。

調任安徽 回應暗地搞包產:我看可以試驗

1977年6月,萬里從輕工業部第一副部長調任安徽省委第一書記兼安徽省軍區第一政委、安徽省革委會主任。萬里上任後總愛輕車簡從往下跑,任職安徽不足三年,卻跑遍了省內所有七十四個縣市,遍及窮鄉僻壤,其身影時常出現在田野之間。而當有些地方暗地搞包產到組的事情彙報到安徽省委後,萬里隨即批示:「我看可以試驗。」而他聽取在定遠縣情況彙報後,說道:「尊重生產隊的自主權,實質上是尊重群眾的問題。」1978年2月16日,《人民日報》在頭版頭氣刊登題為《生產隊有了自主權,農業必增產——安徽省定遠縣改變農業生產落後狀況的調查》的文章,專門加了「編者按」,並把原稿中省委領導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單獨拿出來作為「本報評論員文章」,配合調查報告同時發表。

鳳陽小崗村甘冒天下之大不諱

儘管如此,在當時保守的政治氣氛底下,「大包乾」、「包產到戶」仍然不被認可。提倡者仍然有如冒天下之大不諱而被口誅筆伐,批評之聲不絕,背離社會主義制度、有違毛澤東思想的帽子依然嚇人。1979年鳳陽小崗村村民暗裡立約實行「包產到戶」,旋即獲得大豐收,當年糧食總產量66噸,相當於全隊1966年到1970年5年糧食產量的總和。然而在人民日報對「包產到戶」的質疑和批判文章依然不絕,「要堅決糾正包產到戶的錯誤之法」的氣氛底下,村民的勇氣之大可想而知。

其實早在1956年5月,浙江永嘉縣委在雄溪鄉燎原社曾進行農業生產產量責任制的試驗,首創「包產到戶」,社員的生產積極性大大提高。永嘉縣委非常重視該方法和經驗,並佈置全縣開展多點試驗包產到戶的工作。然而同年11月19日,《浙南大眾報》發表文章,批評包產到戶是「倒退的做法」,並向《人民日報》直接投訴,轉發中央高層,試驗因而被逼停止。縣委書記李桂茂、副書記李雲河等人受到批判和處分,被判刑勞改的達20多人,到1983年方得以平反。

所以在1979年初當安徽省委開會專門討論包產到戶問題時。不少人因為過去在這個問題上被批判而不敢貿然表態。萬里說:「農民普遍希望包產到戶。過去批判過的東西,未必是錯誤的,必須在實踐中加以試驗」。萬里提出在山南區進行包產到戶的試驗,成果顯著,並傳到別的地方,滁縣地區很快就有17%的生產隊包產到戶。農民的回應是:「大包乾就是好,保證一年能吃飽。」

「人民餓肚子,是找你們縣委還是找《人民日報》?《人民日報》能管你們吃飯嗎?」

然而當《人民日報》報導安徽的農村改革情況後,引起全國關註,安徽瞬即受到保守勢力圍攻批判,指包產到戶是「搞資本主義復辟」、「歷史倒退」,「所調動的是資本主義的積極性,丟掉的是毛主席的革命路線」。《人民日報》同年3月在頭版頭條發表了河南讀者張浩《三級所有,隊為基礎,應當穩定》的來信和編者按。編者按指出「人民公社現在要繼續穩定地實行三級所有,隊為基礎的制度」….不能從隊為基礎退回去搞分田到組、包產到組。已經分田到組、包產到組的地方,應當正確貫徹執行黨的政策,堅決糾正錯誤做法。」

而《山西日報》(文化革命時期,農業學大寨,山西因而在農業方面有舉足輕足的角色)更立即組織文章對安徽的做法開展大批判。安徽不少實行包產到組、包產到戶的生產隊,因受衝擊而暫停了春耕、春播。當萬里到視察滁縣地區時,有幹部、縣委書記紛紛圍著萬里,希望省委拿主意,有的更疑慮重重地要求向萬里提出:「包產到組是錯誤的,要堅決糾正,這可是《人民日報》說的呀!我們怎麼辦?」萬里激動地回應:「是與非,只能從是否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來衡量,靠實踐來檢驗,絕不能靠報紙一篇編者按來裁決。《人民日報》說是錯誤的做法,我看是好辦法。能叫農業增產就是好辦法,能叫國家、集體和個人都增加收入就是好辦法,反之就是錯誤做法。….我們要重視和尊重農民的選擇。肥西縣有的搞了包產到戶,怎麼辦呢?我看既然搞了就不要動搖了,一動就亂。管它《人民日報》怎麼說呢,生產上不去,人民餓肚子,是找你們縣委還是找《人民日報》?《人民日報》能管你們吃飯嗎?」其後萬里到皖東六縣視察,沿途做各縣領導的思想工作,穩定幹部、群眾情緒,使春耕生產恢復正常。

在安徽的任上,萬里推廣肥西縣「包產到戶」以及鳳陽縣小崗村的「包乾到戶」做法,積極推動安徽省農業管理體制變革,並將安徽經驗帶到全國,突破了文化革命以來農村人民公社的經濟體制,更破除了當時仍然籠罩全國的保守思想束縛。

上調中央 推動第一個農村一號文件出台

1980年萬里上調中央,出任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務院副總理、國家農委主任,主持農村改革農業,組織大批幹部到各省農村調研。調研結果顯示絕大部份農民和基層幹部支持包產到戶,而已實行包產到戶的則明顯增產。萬里呼籲解放思想,衝破「左」的思想束縛,總結農業學大寨的教訓,全面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改革村生產經營體制,發展商品生產。「包乾到戶」被肯定為「黨領導下的農民的偉大創造,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在我國實踐中的新運用。」

1982年1月1日,中共第一個關於農村工作的一號文件正式出台,正式明確指出包產到戶、包乾到戶都是社會主義集體經濟的生產責任制。由此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包產到戶、包乾到戶)正式為中共官方所承認。

從央視電視劇看萬里改革農村經濟體制的政治意義

去年央視為紀念鄧小平誕辰110周年而製作的電視劇《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 中,亦有不少的篇幅提到萬里和安徽鳳陽小崗村衝破阻撓推行包乾到戶的種種困難,得到鄧小平支持的故事。無可否認,《歷》劇代表官方黨史的主旋律。但從中亦可以在宏觀的層面看到萬里在安徽推動包乾到戶的政治意義。在其論述下,當時鄧小平雖然復出,但全國局面和氣氛依然保守,雖不再手執紅寶書,凡是派對毛澤東路線依然始終不逾地執行(當然,毛澤東思想仍然是當時各派必須手執的理論資源/工具,包括鄧小平、胡耀邦),鄧小平因此不能放開手腳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於是鄧小平在不同的層面慢慢打破凡是派的規限,營造改變的氣氛。首先在文教系統進行改革,恢復高考、引進外國教科書(特別是理工科)以及知青回城;其後由胡耀邦領導中組部平反冤假錯案,包括劉少奇、陶鑄案(此處甚妙,文革時期劉鄧陶是文革全國頭三號走資派),並推動真理標準大辯論,直接挑戰並繼而推倒兩個凡是思想;而萬里則在安徽推動農村體制改革,實行大包乾(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農村層面撼動既有文革以來既有農村經濟生產體制。每一條線看似各自發展,其實環環相扣,其中心主旨不言而喻:解放思想,打破因循文革的兩個凡是保守思想,確立鄧小平的領導地位和權力,放開手腳改革開放。此種論述是否實情,值得討論,但《歷》劇無疑能夠在當時文革後的歷史如何轉折走向提供一個清晰的官方論述。

文章部份內容整理及參考自:

1. 澎湃新聞 - 萬里打響農村改革頭炮,「要吃米,找萬里」成時代口號

2.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爭論中艱難推進——中央五個農村一號檔出臺前後

3. 中共中央 全國人大常委會 國務院 全國政協訃告 萬里同志逝世

4. 萬里支持農民包產到戶與趙紫陽同獲民眾稱許

5. 百度百科 - 包產到戶

6. 百度百科 -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7. 電視劇《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 第36集 (有關萬里在安徽推動包產到戶的部份)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8678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