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特約報導)街市無人去,點搞?食環署轄下的街市,常被批評為欠缺人氣、空置率高企及營運效率欠佳,去年度虧損達3.2億元。當局在2013年建議外聘顧問,研究改善措施。本月1日提交予立法會的顧問報告建議,選定駱克道街市、牛池灣街市、雙鳳街街市、荃灣街市、榮芳街街市及油麻地街市六個街市「活化」作為樣版,下周一續會。然政府將討論重點設定為街市安裝冷氣,完全是有意轉移焦點。獨媒記者走訪六個街市,看看六個街市面對的問題。其中記者到訪位於灣仔駱克道街市,遭身為業主的多位食環署人員無理驅趕,除拒絕透露身份外,又謊稱記者採訪要向「食環署新聞部」申請,做法野蠻。
顧問報告維護食環署
食環署管理的公眾街市,一直被外界批評街市吸引力低、檔位長期空置、處理檔位做法官僚,又如街市是否安裝冷氣等問題,硬性規定須85%商戶同意,令不少街市不可能裝設冷氣等(最新修訂為80%)。顧問報告並無直指食環署的管理問題,相反卻花在「改變心態」一節(第33-38段)花大篇幅、避重就輕談食環署人員面對的挑戰,指食環署雖為業主,但「行使的權力相當有限」,又指食環署為政府部門,行為會受到「上訴和法律挑戰」,令「工作量百上加斤」,加租亦會受到反對等,處處維護食環署。
獨媒記者走訪灣仔駱克道街市時,便面對作為「政府部門」的食環署人員的無理對待,記者在街市完成順利數個訪問後,身穿碧瑤制服的街市外判清潔人員竟向記者表示,如在街市採訪須預先申請,除無理緊隨記者外,又通知食環署數名制服人員,要求記者離開,謊稱採訪要向「食環署新聞部」申請,又拒絕向記者透露全名及職級的全稱。
稱11%空置率 逾半不營業或改作貨倉
食環署人員為何對記者採敵視態度?原因自然是他們管理的街市問題眾多。記者中午走訪街市,人流已經極為疏落。在食環署及顧問報告中紀錄為「出租」的店舖,實際或不營業或營業極短時間,令街市有十室九空的感覺。記者當日除見家禽店已關門外,二樓不少乾貨檔位均關門大吉,地下的濕貨店則有近一半檔位均為冷櫃佔據,全屬儲存用途,營業檔位數目極少。乳鴿店店主被問到街市空置問題,指其中一個原因是營業時間不同,販賣家禽的店於上午四時入貨,下牛約兩時左右便會把全數貨品售出關門。
顧問報告建議增設食店,菜店店主歐先生則認為增設流動或暫時性小食店並不可行,會遭到二樓食肆反對,又認為街市已被定型,重新裝修也難以改變人流。食肆顧客梁先生直言平日較少到訪,指駱克道街市位於鵝頸街市與新灣仔街市之間,令人流欠佳。根據去年9月資料,兩街市的空置率分別僅為1%及0%,不過更受灣仔市民歡迎的買餸地點,當然是鵝頸街市外及太原街一帶的半露天市集,其開放的空間感及習慣難以被食環署街市取代,這也是為何原為三層的新灣仔街市須將其中兩層更改用途。
位於灣仔核心商區軒尼詩道的駱克道街市,目前地下(濕貨為主)及一樓(乾貨為主)為街市,二樓則為裝設空調的熟食中心,甚受上班一族歡迎。根據當局於去年9月30日提交予立法會的資料,駱克道街市的空置率為11%。顧問報告認為位於商業區的駱克道街市,須「重新調整行業組合」,增加出售小食及即食食品,並開通面向軒尼詩道的位置開設臨時售賣店,建議將儲物用途的位置集中於一樓。
記者數日後再到駱克道街市採訪,惟當舉機拍照的時候即被商戶阻止,並要求刪除照片。當記者追問不可拍照的原因時,商戶指街市是「私人的公眾地方」,拍照訪問前需要向街市辦事處申請,否則「有可能被人告」。記者之後蓋起鏡頭在街市內視察,惟大部份商戶仍對鏡頭及記者充滿戒心,不時側目而視。
或為日後「領匯化」鋪路
圖:領匯在2013年將油麻地海富街市變為超市
記者走訪多個街市,發現商戶對顧問報告的改善建議反應負面,街市面對的問題亦屬全方位,報告的「小修小補」,或是為日後為街市動大手術鋪路。報告提到街市的定位,指為大眾購買新鮮食糧的途徑之一,保持衛生及舒適環境(但未必需要提升至成為過分高檔的購物場所)。然文件中提到位於受歡迎位置的街市須吸引一定人流,以善用土地資源,又提到街市不應視為租戶的社會福利,期望街市提供廉價貨品亦是「不切實際」,暗地回應坊間對「領匯化」的批評。報告挑選了六個各有不同特點的街市,作為「活化」其他街市的試點。對於其他軟件上的「活化措施」,報告特別提到食環署人員管理面對的困難,明顯傾向「領匯化」或將整個街市批租予單一承辦商的做法。
記者:黃杏美、古樂兒
編輯:黃俊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