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走進舊樓,看到一些舊式裝飾的屋,會聯想到屋主一定是住在這裡幾十年,再看屋中物件,會發現保留了很多東西,就像屋主的大半生都留在房子中,但為什麼沒帶走?我們像走進時光隧道,回顧了屋主大半生,像我或像你一樣的平凡人大半生。而香港的所謂”強制”發展,就是從不斷碾碎別人的大半生衍生出來。”
這是多年前開始走進舊唐樓探索的感覺,市區要重建,以往是較溫柔的方式,讓你可以在原區安置,但這幾年不同了,市建局拉大旗,某田X公司做打手,利益輸送不說了,手段就越來越難看。在舊樓中常常會看到咒罵某收樓公司的字樣,新聞偶爾也看到,但舊樓住的多數是老人家,他們不太懂法律,只可逆來順受,所以可以報導出來的不多。但當你有興趣入內探索,事實就會浮現。
走進舊樓,劏房佔大多數,這原因不用多說。餘下的多數是老人家的房子,木板間隔,舊式風扇,樸實的幾何形狀地磚,就像以往電視看到『七十二家房客』的場景。當然這些房子一早被”收買佬”光顧了一番,剩下的卻是我們眼中的寶藏。一堆堆舊相片、鐵皮玩具、書信、証書及身分證明文件,細看之下,彷彿是某人大半生的記憶,記載著他的出生,在那裡讀書,得到什麼獎項,之後在那裡工作,什麼時候結婚及和子女的快樂時光,我們都一一看在眼裡,感受著他的一生,如看電影一樣。在另一間房中,應該也是屬於一位老人家的,只是他好像迷失了時間與方向,在對著床的一面牆壁上,掛了多個月曆,包括了1983、1997、2009.....這是一些重要年份還是年份對他來說以沒有了意思。
回到現在,他們去了那裡?這些盛載著大半生回憶的東西為什麼不帶走?就算老人離世,他的子女呢?還是因為發展,他們被迫到更小的房間,連半生回憶也裝不下的小房間?曾有一刻,想好好記載他們的半生,但我們在舊樓中,見到的不是一間半間這樣的老房子,而是更多,我們只可簡略地記載,好讓他們的經歷不致消失於虛空中。
除了舊房子也有些較新的,同樣保留了很多東西,但有點不同,不同的是看到一種浪費。屋內很多可使用的物品沒帶走,應該是去到新居再買。小孩的房間有很多玩具,都不要了,食物也有一堆,推去填海吧。還有很多家具........不知算不算是浪費了。
有人說,廢墟記錄是正式歷史以外的記錄方式,在探索舊樓時感覺更深刻,因為這些野史是那麼”新鮮”,他們只是離開了1-2年或幾個月,令我更想好好記錄下來。最近,市建局有良心的官員又走了一個,餘下的只是向錢看,不顧人情的冷酷制度,相信未來會有更多這些滿載歷史的舊樓被拆掉,或者有天你經過這些舊樓,也可拍下一些,幫助香港保留一點歷史。
註:所有相片為荒凝止息所拍攝,絕不會轉載偷相
荒凝止息
從九龍寨城到軍艦島,再由冰島回到南丫島,荒凝止息致力於研究及以傳統拍攝方式記錄本土荒廢之地,近年遊走於世界各國,與外地研究者交流。更開設 facebook 專頁,與同好分享作品。正如本會宗旨「以傳統攝影觀察人類放棄的空間,捕捉浮遊於箇中的沉寂。」
Attachment | Size |
---|---|
2222.jpg | 76.01 KB |
DSC03210.jpg | 73.1 KB |
DSC03239.jpg | 63.86 KB |
DSC03470.jpg | 97.57 KB |
DSC03626.jpg | 97.55 KB |
DSC07290.jpg | 113.85 KB |
DSC07372.jpg | 77.07 KB |
DSC07392.jpg | 85.97 KB |
DSC07401.jpg | 103.31 KB |
DSC07406.jpg | 117.2 KB |
DSC07418.jpg | 89.35 K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