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倒陳文敏,阻截他擔任港大副校長,一直有計劃有步驟有策略地進行,跟中國大陸的政治運動,幾乎用同一個模倒出來。
輿論先行,本地黨報打頭陣,展開文革大批判:包庇佔中,搞政治,不務正業,學術水平低下,影響學院排名,總之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把你抹黑搞臭,聲名狼藉。
這只是序幕,好戲還在後頭。副校長之職,由物色委員會負責尋找人選,去年底已一致推薦陳文敏教授為學術人事及資源的副校長,按慣例,若物色委員會一致推薦,校委會沒有不通過接納之理。人選已經決定了近兩個月,但校委會卻遲遲未開會確認,甚至還未放入有關議程,單是這點,大有文章,相當可疑。
最大可能,是在這關鍵時刻,有權威人士連環發功,令有關決定一再拖延,企圖以拖待變。
梁振英的重要智囊,負責對所有重要諮詢委員會成員作政治篩選的中央政策組全職顧問高靜芝,接受記者查詢,承認曾在「茶餘飯後」跟人討論過陳文敏和港大副校長人選,但已忘記了什麼對象和場合。高女士這種說法,對「欲蓋彌彰」四個字,作出最完美而準確的示範。
傳聞滿天,被媒體點名的,還包括在不少政治事件都擔任紅棍打手的當朝重臣。被傳媒追訪,他說對港大副校長一事全沒興趣。兩天前還在報章長篇大論談及此事,兩天後就說沒有興趣,是失憶?失言還是失格?港人眼睛是雪亮,讀者自有公論。
傳媒報道,矛頭直指特首梁振英本人。特首辦隨即發表聲明:特首及特區政府沒有干預港大副校長的遴選工作,對失實報道深表遺憾。
用揭穿「語言偽術」的科技解讀,沒有「干預」,不等於沒有提醒、討論、指引、暗示、警告、恐嚇、打招呼,又或只是茶餘飯後閒談和溫馨提示……以上一切,用長官的辭典,都可定義為「沒有干預」。
傳媒一直有這種說法:「傳聞是假的,直至當事人出來否認。」前科纍纍,又否認得那麼技術性,不但未能釋疑,反而引起更多疑問。
為何要出盡九牛二虎之力,阻截陳文敏教授出任港大副校長?整個思路,不是秋後算帳那麼簡單,而是在於對高等教育意識形態的全面控制。
原文刊在明報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