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政經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8678

輸入教師是殖民教育政策

$
0
0

文:戚本盛

越來越明顯了,北京政權對港政策的研判是,無須「去殖民」(Decolonize),只要「再殖民」(Recolonize)就可以了。

「英國人可以,中國人為甚麼不行?」是上世紀八十年代香港前途談判時,對部份人質疑中國有否能力管治香港的回答,收回主權十七年後,北京政權在香港再殖民的政策,比起英國人可謂有過之而無不及。

如果民族、宗族血緣等其實只是論述建構的結果,那麼,專制政權對同文同種人民的壓制算不算殖民,便是一個假問題。當年的殖民統治,如果因為語言、文化、地理等等的隔閡,還能使英國這個宗主國多一點謹慎,要多一點「本地化」的機心,那麼,統一了的文字、份屬同一系統的言語、相同的歷史傳統、相近的文化風俗,則只會讓北京政權更肆無忌憚。

廿三條闖不過關,國民教育又觸礁,北京政權也許已陷入一種管治的焦慮,「攻心為上」,似乎更要急切於攻陷「教育」這個殖民的重鎮,加上部份獻媚人士忌諱觸動政制不平等、政權乏認受的核心問題,便只好諉過教育,反正如此也可趁機撈一筆公帑的油水,《國情手冊》、《香港發展報告》、國民教育中心、交流團那樣易吃的肥肉怎能不看得那班人牙癢癢,加強交流、整頓中史、姊妹學校便是這樣成為政策的,不從「殖民教育」的背景來理解,還像葉建源議員那樣大談中史教學「若資料不客觀,或會變成狹隘的民族主義」,只不過像隻鴕鳥,在埋首沙堆而已。

葉議員的語言特色,總是不痛不癢,含含糊糊,好處是留有一手,有彎可轉。像《明報》1月15日報道指政府輸入的人才清單包括「教師」,作為教師工會代表的葉議員竟然這樣回應:「若清單有教師等職位,除非是特殊學科,否則會影響本地教師,因準教師『想入行都入唔到』,會造成惡性競爭。」他甚至說,「人才清單工種要考慮相關海外資歷是否適用於本港。」他關切的,竟然是資歷承認的問題,是否特殊學科的問題。

政權連教師、社工都列入所謂「人才清單」,當然不會視葉議員的關懷為難題,資歷互通不難搞,大不了再到本地學府補修若干學分,某些學府甚或倒屣相迎呢;特殊學科嘛,教學語言能用普通話夠特殊了吧,的確是香港缺乏了吧。普教中後,普通話教常識、通識、歷史、數學、科學皆可以,策略上當然不會一湧而至,不過打開缺口,逐步滲透,英殖民地沒有大舉向香港輸入教師,北京政權透過梁振英政府的雙手就可以做到了。

內地教師與香港教師最不同的地方,在於學術訓練的背景,在於生活中踐行的核心價值,在於習慣上行下效、逆來順受還是據理力爭。內地當然也有優秀的、批判的、秉持公民精神的教師,在內地政權治下,他們仍能有所堅持,令人敬佩,可是,過得內地關卡,通過輸入人才來港的,會是這些優秀教師,還是服從政權如子民、自甘於「威權人格」(Authoritarian Character)的同行呢?

這個問題決不是無的放矢,香港學生和家長辛辛苦苦的在反國教小勝一役,卻要面對更厲害的輸入教師的計劃,洗腦不成,索性換血,連教師都可以輸入時,可憐教協和葉議員還在汲汲於追補加薪,汲汲於加開一個升職職級,眼裡只看到$,自然看不清輸入教師實為殖民教育政策的一步了。

(2015.01.16)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8678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