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政經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8678

雨傘世代的反蛇齋餅糭(五):文化創作能做職業嗎?

$
0
0

雨傘運動,並非只是七十多天。長期運動要贏,雨傘世代的經濟勢力亦是重點。最近很多同伴引述了李小龍的話:像水。政治或街頭運動以外,在商業領域,我們亦需兵形如水,佔領一切能佔領的經濟空間。最好是能將現有顯露出來的能量,融入商業領域中。文化創作,是其中一個途徑。

文化創作,從來都受整體政治社會形勢所影響。沒有社會變遷,創作出來的作品往往沒有靈魂。中國近代的文化創作,最興盛莫過於民國時期;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當時的社會動盪,令很多人有話要說。魯迅的棄醫從文,就是例子。香港在六十年代開始,經歷了一個文化高峰。當時的冷戰,華人社會化成壁疊分明的兩岸三地,提供了無數的啟發。回看當時的作品,很容易能看出各種明喻隱喻。

雨傘運動,是一個分水嶺,無論長遠結果如何,香港也將轉型。沒有人希望會出現動盪,文化創意亦不需要政經動盪,但是香港人的身份認同、共同觀念、乃至文化符號,都已經在急速轉變。這種轉變,能化成創作能量。所以筆者認為,香港未來十年,應可迎來另一波文化高峰,而當中最重要的作家、詞人、導演,很可能是今天的中學生或大學生。

香港的文化創意產業,其實一直都重要。在2012年,它的直接貢獻,比號稱四大支柱之一的旅遊業更大(註:香港統計處《香港經濟的四個主要行業及其他選定行業》報告,請看附圖)。從2009至2012年三年間,文化創業產業的經濟貢獻上升了59%,遠較整體經濟增長為高。從事文化創作,並非沒有經濟誘因。

在一眾白領工作裏面,文化創作,是少數電腦替代不了的工種。試想想,很多以前的優差,例如律師樓管理案例的圖書管理員、金融的研究助理、沒有核數資格的會計員,都漸漸由電腦主理;而且電腦能處理的工作,會像滾雪球般,愈來愈多。三十歲以下的你,的確要考慮,你的工作,會否在未來三十年被電腦替代。似乎,要教電腦處理複雜的數據,遠較教導電腦做文化創意工作容易。文化創作,反而可以是條活路。

香港還有一張皇牌。最少到今日為止,香港還有創作自由,社會亦趨向多元。這才能引導出好的作品。閣下不相信,可以自己比較大陸跟香港的論點,看看兩地年輕人的創作。無論題材多元、劇情編排、還是作品代表的觀念,筆者都覺得香港人數雖少,但是作品水準卻更高。各種網上創作,包括惡搞,其實都在練兵,訓練下一輩文化人的表達能力。

的確,因為各種理由,香港的文化創意產業,此刻亦在轉型。要入行,並沒有一條明確的路;如何賺錢,恐怕連現在的管理層,亦未必說得清楚。但正是在這種亂局,才令現在加入更有意思。雨傘世代,在街頭政治層面,已在現有模式以外,開拓了一條新路;政治層面,亦在密鑼緊鼓,打開上一世代未做過之事。假如有心,亦沒有什麼理由,我們不能在商業模式等事上,找到一條屬於我們世代的路。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8678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