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港台
編按:據報,上周末勞工及福利局長張建宗表示,受佔領運動影響,扶貧委員會上周一才第二次開會討論全民退保,新一屆委員會暫定於本月12 日再討論。社會民主連線副主席黃浩銘在委員會討論前,就全民退保專書《香港要STANDUP》談談近年各界如何為這計劃奮力籌謀。
佔領運動至今已逾兩月,走訪金鐘佔領區,佇立不少雨傘藝術品,瀰漫濃烈的文化氣息。然而,旺角佔領區(編按:截稿前仍未清場)卻又有另一番風味,不難見到有拾荒長者彎起腰來堆砌紙皮,亦不難在上班時候見到一個個長者站在港鐵站欄外收報紙轉賣,猶如小時候在深圳出關後向我伸出手掌要錢的小孩。當我們走到佔領區高呼「我要真普選」,建設不少「豪庭」和藝術品的同時,到底只是空洞地爭取意識形態上的「民主」,抑或純粹覺得佔領運動新潮,流連忘返?還是,為了社會福祉,甚至自己生活奮鬥,豐富我們的抗爭內涵?
我自小由爺爺照顧長大,記起在2004 年左右,爺爺曾希望爸爸給予每月3000 元家用,可是因為當時經濟環境差,爸爸未能答應爺爺要求,兩父子起了爭執。最後,爺爺要搬到外面獨居,申領綜援。直到爺爺去世前一段日子,與爸爸仍然心存芥蒂。那時候我只是一個中學生,無力承擔爺爺的生活,只能夠多找時間陪伴他,但畢竟爺爺晚年生活艱苦,至今我仍耿耿於懷。這個故事只是社會縮影,相信當年不少家庭亦有類似遭遇,而且此事推動我今日如此關注長者的晚年生活。同年,超過40 個民間團體成立「爭取全民退休保障聯席」(下稱聯席),開展至今長達10 年的全民退休保障運動。
強積金制度未見有足夠保障
自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至今,有關港人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爭議多時,港英政府在1993 年欲推行老年退休金,得到工聯會及民建聯支持(今天民建聯已改變立場,反對全民性的退休金),卻因為工商界強烈反對,才轉而推行私營公積金。可是,自1995 年確立強積金後,制度未見有足夠保障,政府小修小補,政策為人詬病。即使政府大刀闊斧改革強積金處理管理費及對冲問題,依然未能保障基層打工仔及無業人士如家庭主婦及傷健人士等。上季強積金表現更強差人意,平均每人虧損2577 元,只靠強積金及政府援助的退休保障完全不能令港人有安穩的退休生活。
長者貧窮問題嚴重,社民連梁國雄由2012 年年尾政府設立「長者生活津貼」起,在立法會發動拉布爭取全民退休保障後,政府終究不得不有所回應,委託港大周永新教授研究不同的退休保障方案。經過年多研究,在周教授交出報告前,政府疑知悉周教授將建議成立全民性的老年金,突然要求加入財政司司長《長遠財政計劃工作小組報告》的保守財政推算,以圖影響報告結果,質疑全民退休保障制度並不能持續。可惜,推算結果證明三大全民性免審查的方案當中,尤以聯席方案在2041 年所剩餘的資金最多,高達1270 億元。至於其他帶有經濟審查的方案,每年開支已高達600 億,而且全由政府負擔,持續性反受質疑。
到目前為止,退休保障主要爭議是(一)要否全民?(二)錢從何來?以一直推行剩餘福利模式(residual welfare model)的特區政府,雖然將「對不同退休保障制度時開放態度」掛在口邊,但實際依然強調「自己食自己,不要靠政府」,認為福利就是施捨,將退休保障權利包裝成扶貧政策,只想改革流弊不斷的強積金,以及設立三級審查制的養老金(即民建聯及新民黨方案)。相反, 全民退休保障乃是制度性福利(institutional redistributive model),倡議者強調退休保障就是權利,不是乞討,不是扶貧,正如醫療和教育一樣,都是港人應有權利,亦是全民性質,毋須入息審查。
論戰已逾30 年
那為何要全民性而不是針對個別貧窮長者呢?說審查制度將長者分層,分化社會,令他們難堪,不敢申領援助,當然有理,但更重要的是即使採取審查制度,當人口老化,加上社會資源分配不公,愈來愈多長者跌入貧窮線以下,政府需要獨力承擔退休保障開支(如上述到2041 年每年600 億) 。長遠而言,政府只有加稅或扣減退休金才可以解決財政問題,屆時亦必引起民憤。反之,全民退休保障要求政府、僱主及僱員三方供款,不會由政府獨力承擔開支,財政是否穩健,周教授的報告一再有精算師驗證,如到2041 年尚餘千億也未能釋除疑慮,到底誰可確保一個制度可以長治久安至千年不衰?
其實以上論戰已超過30 年,再次解釋最多只是溫故知新,政府對所有理據數據基本上心中有數。周教授交出報告至今已有多個月,但政府一直採取「拖字訣」,遲遲未能展開公眾諮詢。最近更一度傳出中央政策組打算調高長者生活津貼至3000 元以取代全民退休保障……為何既要委託周教授做研究,又在研究報告推出後一再拖延,甚至拒絕親自委託的周教授建議的全民老年金方案呢?原因是周永新教授早年一直提倡需要經濟審查的三級退休保障制度──頤老金,此方案深得政府認同,隨後委以重任以圖借研究之名推廣三級審查制,可是,周教授的研究報告卻倒過來支持全民性的退休保障方案,提倡人人3000 元的全民老年金。政府明顯「捉蟲」,結果要急急腳搬龍門,加入保守財政數據,拖住公眾諮詢日期,以處理佔中運動為由,淡化改革退休保障制度的責任,實在相當無賴。
集匯成書
今年是聯席投入運動第十年,編委會整理不少文章及數據, 集匯成書──《香港要STANDUP》。書中除了回顧歷史,當然不乏支持全民退休保障的理據,旁徵博引,近至台灣,遠至希臘均有所述,解釋各地退休保障制度的情况,反駁全民退休保障必會破產的說法。書中較為有趣的是呂大樂及李劍明同樣提到的舊日中產一去不返,提醒反對全民退休保障的中產階級不要以為憑些微經濟優勢可以偏安一隅。在今日的政經形勢,中產階級面對高樓價高租金,薪酬增長慢,物價增長快,跟其他勞苦大眾一樣,退休生活並不穩定,如只靠強積金,難保不會有「乞米」的一日。
不久將來,自1990 年代暫止的退休保障制度大辯論將會再次出現。我曾挖苦長毛說,是否因為將近退休之齡,才為全民退休保障這麼賣命?長毛若有所思地跟我說,眼見爭取全民退休保障的老人家在這些年月一個一個離開人世,至今制度仍未得以落實,深感歲月無情,自己總想更努力做點事,在任期內推動全民退休保障。三次拉布,由初時千夫所指,到今時引起辯論,長毛沒有怠慢,繼續埋頭苦幹。
多年以來,不平等的政治權利導致我們喪失決策權,不少倡議改善勞苦大眾生活的議案都在立法會被功能組別否決,例如全民退休保障及標準工時等。佔領運動時至今日,政府拒絕讓步,運動膠着,最近更發生衝擊立法會事件,亦有「不要大台,解散糾察」的內部爭拗。唯盼佔領者處理內部分歧,思考如何發展運動時,毋忘初衷,不要忘記民主是為了一個平等制度去改善民生,更不要忘記佔領區內外每天仍在捱苦的貧窮長者和勞苦大眾。大伙兒公民抗命,只是為了平等政治和經濟權利熱切奮鬥!
(原刊於明報世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