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上週在長沙灣乘的士往旺角,因為「佔旺」的關係,的士只能取道上海街前往。談到佔領運動,的士司機說,有一次在尖沙咀載客前往西環,該名客人說:「我唔趕時間,用紅隧吧,唔想俾西隧賺。」本來,最直接的路線是取道西隧,不消15分鐘可抵達。可是西隧的士的收費是50元,紅隧則只是10元,乘客花上更多時間繞道,總車費仍然比取道西隧便宜。的士司機說,不明白為何政府不回購東西隧。
這只是香港運輸政策失敗的其中一例。
筆者早前曾撰文,運輸署為何不每日召開記招,跟進香港仔隧道塞車問題?沒有佔領運動,塞車問題早已惡劣到不行;香港仔隧道每日繁忙時間塞車;東區走廊車龍往往在北角便出現;中環灣仔內街嚴重擠塞;西隧車龍倒塞九龍;紅隧更不消說……政府這些年幹了什麼?
停擺多年的運輸政策
政府上一次進行《公共交通策略研究》已經是1999年,政府計劃進行新一輪公共交通研究,明日(11月25日)將在立法會運輸事務委員會上討論,檢討專營巴士、小巴、的士、非專營巴士、輕鐵及電車的角色,另會進行八個專題研究。從研究範圍來說,可見政府根本沒有無意處理運輸問題的核心。
問題的核心,並不單單是「公共交通」,而是「整體的城市規劃及交通規劃」。
放任港鐵坐大
第一個核心問題是港鐵獨大。政府借港鐵變身「發展商」,將珍貴土地以「私人協議」形式回饋地產商(當然是小圈子選舉的惡果)。港鐵接受政府大幅資助,不斷擴展路線,政府同時推行一系列政策,減少其他公共交通與鐵路的競爭,包括強行取消某些巴士及小巴路線。「紅頂」非專線小巴,亦一直不能進入新市鎮(如青衣及將軍澳),與及被限制使用某些道路(如屯門公路、吐露港公路)。與其說是佔領運動影響的士及小巴生計,政府偏袒鐵路的政策對他們的影響無疑更大,市民沒有選擇,被迫坐貴鐵。
放任私家車增長
第二是放任私家車佔路。私家車數字近五年大幅增長,由2009年的393812架增加至2013年的475752架,增加近21%。雖然香港的道路長度有所增長,然而核心區域的道路並沒有增長。私家車可以快速由新界西經西隧至港島,但一出隧道便會塞車。政府沒有採用任何管制車輛增長或分流的措施,包括回購東西隧減少車輛因紅隧隧道費較低而繞道的問題;實施繁忙時間隧道收費;延長巴士專線;設立限行區;實施電子道路收費;增加私家車登記費等等,任由核心區域大塞車。司機大佬這些苦頭,早在佔領運動前已經成為「日常」。
運輸業界=老闆利益
某些運輸業界團體輕輕放過政府的責任,反而是在佔領運動期間大舉出動,指責佔路,甚至申請禁制令,這也與運輸業界的利益及權力分佈有關。就以「反佔中」的陸路交通運輸業大聯盟為例,24個團體中只有6個團體不屬「航運及交通界」功能組別,此界別不設個人票而是由公司及團體票組成,十多萬前線司機手中無票(每日使用公共交通的小市民更無say),他們代表的利益自然屬老闆階層(「航運及交通界」在選舉委員會中亦有18席)。例如持有大量小巴及的士牌照團體,他們的利益並不一定與前線司機相同,他們的利益所在是牌照。正因如此,他們不一定支持政府根據人口及城市發展而增發小巴及的士牌照,結果是真正的司機車租不斷上升,即使增加車費也不會令司機收入增加,的士及小巴求過於供,於是市民寧願使用私家車,私人屋苑則各自開設屋苑專車「各顧各」(變相令校巴供應緊張)。政府為換取這些小圈子團體的支持,也會採取某些不合理的政策,甚至對「違法」行為視而不見。如「紅頂」的「管理費」制度、有固定站頭的「泥鯭的」、「八折的」等等。
選舉制度一日不改變,也不能打破老闆利益主導的政府公共交通政策的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