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政經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8678

雨傘一代,最崇高也最物質,何來後物質?

$
0
0

有文章謂「年輕一代生長的年代,物質豐盛,不愁三餐,在這個氛圍下,他們更關心的是人類整體的幸福,推崇人權、環保、自由等價值,我們稱之為「後物質主義」(Post-Materialism)。」我的理解剛剛完全相反。今日香港沒有進入後物質主義,而是年輕人經濟前境極度暗淡的時代。這是一場世代之爭,但同時也是階級之戰。後物質主義是60年代的產物。當時世界從二戰的廢墟中走出來,年輕人都對前境十分樂觀。想想60-70年代的大學生,就算攪社運,也對自己會變成中產確定不移。他們追求自由消費的價值,反對性別或種族的壓迫。如果剛巧是個中產白人直男,或許可以算是後物質。(要求同工同酬的女性和黑人其實也有強烈的物質基礎。)

但自70代年新自由主義興起,全球中產就開始下流。單看一樣工作時數,就知道全球打工仔的環境自後就不斷惡化。這是全球資本主義收縮的大周期。縱然我們有許多新科技和生產力的提昇,但並沒有改變資本主義下財富被日益壟斷的趨勢。(可參考《二十一世紀資本主義》)金融海嘯及其後果,反映的是全球經濟的衰退下,富人財富不減反增。

說香港年輕人後物質,事實是離地萬里。本人身邊就有許多年輕大學生,剛畢竟就徬徨無依,望著天比高的樓價知道永遠與自己無緣。為了方便上班要在港島用一半工資強租一個100尺的劏房。你可以說他自己攞來,但不可否認年輕人的生活比90年代難捱。另一方面,食材質素及安全日差,香港正宗冇啖好食。以往比起鄰近地區有美食天堂之稱,今日香港人則以外遊吃平價新鮮食材為樂。看著自己的居所,自己的城市日漸擠逼陌生,悲從中來,哪裡是後物質?看著高官巨賈,耗費千億公帑,用基建之名破壞農民生計,尚要貪污醜聞不斷,新一代由是義憤填胸,哪裡是後物質?看著社會敗壞,富二代輕易登上雜誌,還要吹噓自己成功須苦幹,階級身份順利相傳,對此深痛惡絕,哪裡是後物質?

說到底,爭取普選理念崇高,同時也最物質。公平公義是價值追求,但本來就與資源分配密不可分。如果比照是前英殖民地讓利的高明,提供基本居住、教育、醫療的全面保障,維持公平競爭的假象,新一代自然有維持中產憧憬的餘地,也不致要走上街頭。

雨傘一代的「覺醒」不是拋棄物質追求的結果,而是覺悟香港物質生活下流的絕地反擊。呈現為世代之爭,因為上一代的人事實受惠於大陸市場開放,新自由主義第一波的經濟成果,靠著早期置業,今日已是收租(包括地租和資產投機之利)一族,生活安穩。這才佔中運動年輕人特別支持,而中老年人不接受之故。

如果有人以為佔中是後物質,恐怕是其人太過幸福,沒有隨整體社會下流;同一時間自己又受自由人權價值感動所以支持運動。他們自我反省,當然覺得自己不為利益是「後物質」了。可惜卻是離地萬里,以為年輕人都與他們一樣,在家幸福快樂,然後才出來犧牲自己。其實哪有呢?年輕人早知道香港沉淪在即,「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係未都死,所以盡搏一鋪。可以選擇,才可以說自己選了犧牲。但年輕人都知道,他們沒有選擇,而是時代選擇了他們/我們。

作者面書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8678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