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政經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8678

海耶克的理論與現今香港經濟發展

$
0
0

之前在蘋果上看到一篇文章,標題是<金融雲端:海耶克與催淚彈>,寫自謝榮耀,很認同作者的立場以及套用海耶克的理論去解釋香港現今的經濟現象與問題,因此寫了一篇文章加以補充與介紹海耶克。

海耶克(Freidrich August von Hayek)所謂的自由社會必須要將政治、經濟與法律等層面之於人們的強制性降至最低,才能整體地確保人們自由。在經濟方面,他區別了計劃經濟(planned economy)與自由經濟(market economy),主張後者的重要性,市場本身會透過自動調節機制而產生自發性秩序,政府的介入使得市場系統性扭曲,無法達到市場自由競爭下的平衡,因而強烈批評政府計劃性從上而下干預市場,計劃經濟的惡果會導致政府逐漸控制市場體系,造成極權主義的產生,長久下來會對社會與經濟添上沉重負擔。海耶克抨擊在社會主義國家裏,政府所作的一連串對市場價格系統的控制,這種控制的狀態嚴重損毀了經濟上的自由。

然而,海耶克以及其學說卻不被當時所接受,他大約於上世紀三十年代提出了此學說,主要目的是強烈反對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所提出政府必須對市場加以管制的論述,但卻被視為非主流的異端學說,人們主要傾向於支持政府擴大支出以解決失業率與通貨澎漲的危機,直到80年代開始,英美為了解決當時所面臨到的停滯性通貨膨漲的問題,無論政府如何擴大財政支出仍然無法解決停滯性通漲,當柴契爾夫人(Margaret Thatcher)與雷根(Ronald Wilson Reagan)分別當上英國與美國的總統後,在立場上全力倡導海耶克所提出自由經濟的競爭市場,政府必須停止干預市場機制,撤銷對企業的補助與控制,削減財政支出,讓市場自由競爭產生一套合理的價格機制。尤其柴契爾夫人第一人把國營事業私有化,把煤礦、鐵路甚至是自來水等被凱因斯視為國家理所當然必須主動管制的制高點拋到市場上任其自由競爭。海耶克的思想造就了自由經濟市場的抬頭,逐漸成為經濟學的主流學說,其自由經濟論與凱因斯所提出的政府管制論相互制衡。

套用至現今香港,香港在這二十年來一直是全世界最自由的經濟體,而要判斷一個地區是否為自由經濟體必須包含下列條件:法制水平、監管與效率、政府大小和市場開放程度等,相對於其他城市,香港一直以其自由經濟為豪,但反觀這幾年,香港所得的整體分數有逐年下降趨勢,原因來自於中國大陸對香港經濟的控制力逐漸擴大,有學者也提出了「中國政府對香港的控制將危害香港目前市場主導的資本主義經濟。」中國大陸影響了香港社會的企業家精神與其競爭力,商人不斷向大陸靠攏,法術水平和監管能力下降,政府透明度不足,使其逐漸失去引以為傲的特色,導致了香港中國化或中國化香港的現象,對此,大部分的香港人民對於政治與經濟自由的日漸遠離是相當抗拒的。

海耶克認為政治與經濟是緊密連結且一體兩面的,政治自由締造了經濟自由,然而反之亦然,以香港現今的情況來看,中國政府的專制政治被海耶克視為無法接受,海耶克一生反對社會主義國家的專制極權,在經濟強烈抵制國家對市場的干預,若然套用海耶克的學說,中共對香港不論是政治抑或經濟上的影響都是對其自由的一種損害和干擾,是無法被認同且接受的,他在其《自由與憲章》一書中提到了:「本書關切的是,盡可能減少人們在社會中受他人強制的處境(condition),我們將此種減少受他人強制的狀態,通稱為自由的狀態(a state of liberty or freedom)。」,這種自由的狀態並不意味著管制是完全不好的,而是使用最適然的管制力度減少社會對於人與市場的強制性,我依然認為,縱然不受管制的自由市場機制亦會發生市場失靈的問題,但是市場失靈的破壞力並不及政府管制入侵市場機制來的傷害大。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8678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