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特約報導)的近律師行昨日(4月3日)捐贈超過2,100個歷史檔案予香港大學永久存放,資料由1846年涵蓋至2007年,其中包括了港英時期搬運鴉片的文件,以及富商何東1900年以$7,990港幣投得土地的協議備忘錄,呈現出殖民地時期的商業及社會狀況。港大於4月4日至28日在港大圖書館一樓展出此批文件,公眾免費入場參觀。
珍貴文件見港大發展歷史
展覽展出與香港大學歷史有關的文件,包括港英時期港大辦理按揭的文件 (圖一),香港大學圖書館特藏部主任陳桂英表示,當時香港大學正在發展階段,為求增大利潤,香港大學財政委員會於1920年借出捐贈基金予本地按揭,以保障更高回報。
圖二:1924年港大委任康寧爵士為校長。
此為1924年港大與康寧爵士的協議(圖二),當時港大決定委任康寧爵士為第四任校長,年薪為$2,000港元;而港大亦於1953年成立以康寧爵士命名的宿舍,命名「康寧堂」。
圖三:麼地爵士遺產帳目,箭咀標示捐贈港大的項目。
其中展出的麼地爵士遺產帳目(圖三)顯示,麼地曾捐出$150,000港元資助成立港大,他亦於臨終前(1911年6月11日)將$223,205港元捐贈港大,而現今的「麼地道」及「麼地廣場」亦以其命名,可見他的顯赫地位。
殖民時期社會狀況 鴉片合法 華人地位低
圖四:巴倫治洋行搬運鴉片許可證。
歷史文件中亦可察看殖民時期的社會狀況。圖四為1914年巴倫治洋行進出口部門負責人搬運鴉片的許可證。巴倫治洋行自1840年起成為本港主要貿易商,進出口中國絲綢、印度鴉片及棉紗。文件中記述該洋行從都爹利街運送830.25磅鴉片至蘇杭街122號,可見當時本港鴉片買賣仍然合法,而且在社會上亦為平常之事。
圖五:何東投得黃泥涌道土地的備忘錄。
圖五是1900年的拍賣土地協議備忘錄,政府拍賣黃泥涌道1577號(今跑馬地黃泥涌道135號,禮頓山附近)土地,底價為港幣$7970,而商人何東以港幣$7990投得該地,只比底價高$20,使用權為75年,其間只准許興建歐洲建築及供歐洲人居住,可見當時種族階級之分。
檔案具研究價值 望向大眾呈現
的近律師行首席合夥人蔣瑞福表示,移交予港大的歷史檔案中,不少極具文化、歷史及商業研究價值,同時能反映殖民時期的社會狀況,希望讓公眾參觀。蔣又指保存檔案需要不少心血,的近在二戰時曾把檔案存在於秘密地點,以防日軍銷毀;而的近於2005年請政府檔案員負責保存歷史文件,以防文件潮濕或腐爛。蔣瑞福表示的近尊重顧客私隱,所有展出的檔案皆事先得到當事人的批准,早於2005年開始詢問,整個過程亦十分漫長。
編輯:劉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