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讀本土派健筆孔誥烽教授鴻文〈什麼是中國人?〉,不無感慨:很多時候,政治論述都不過是為了效果,能有實質影響,甚至只要能鼓動或在精神上支持同路人,便足夠了;文章討論的問題,即使煞有介事,洋洋灑灑,其實只是幌子而已。孔教授討論的「什麼是中國人?」,正是這樣的一個幌子。
孔教授引經據典,大談種族民族主義的起源、中華民族「想像的建構」、大漢族的排滿意識、五族共和的主張、中共的公民民族主義觀、改革開放後種族民族主義觀的復興,如數家珍,然後得出這個大概沒有什麼人會反對的結論:「1911年之後百多年來,如何定義中國人,仍是爭論不休的題目。若再加入美國、新加坡等地的海外華人一併考慮,問題便變得更為複雜。」
然而,像大多數「幌子政論」一樣,孔文的結尾才是真章:
『下次有人再以「大家都是中國人」召喚你我時,我們不妨帶引對方進入一場思辨之旅,反問:什麼是中國人?你搞清楚怎樣界定中國人了嗎?至少我們也可以用港女的氣勢回應:「你自己仲有咁多嘢未搞清楚,咪嚟煩我啦!」』
這是針對說「大家都是中國人」的人,例如早前因此禍從口出的香港藝人官恩娜。假如要先搞清楚怎樣界定「中國人」,才可以(在某些語境)使用「中國人」一語,那麼,說「大家都是中國人」的確不妥。可是,請不要忘記,那些一聽到「大家都是中國人」便心火起的人,都會堅持「香港人不是中國人」;孔教授提出的霸氣一問,一樣可以向這些人招呼:「什麼是中國人?你搞清楚怎樣界定中國人了嗎?」孔教授學識豐富,頭腦清晰,難道連這麼簡單的一點也想不到?
孔教授在文章裏沒有提及這些堅持「香港人不是中國人」的本土派,但如果不是因為這些人的言論,「大家都是中國人」這句話怎會在香港引起激烈爭論?孔教授又怎會有需要寫這篇鴻文?假如「中國人」一語由於定義不清而不應隨便使用,那麼,無論說的是「大家都是中國人」還是「香港人不是中國人」,都可能不妥(註)。假如對「中國人」一語可以各自表述,那麼,未搞清楚應該怎樣界定「中國人」,並不成其為指責別人說「大家都是中國人」的理由。孔教授為何只針對說「大家都是中國人」的人?
那些堅持「香港人不是中國人」的本土派,關心的可不是「什麼是中國人?」這個問題;他們只是強烈反對別人將他們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簡稱「中國人」或「強國人」)歸為一類,這才是「香港人不是中國人」這句說話的真義。孔教授在文章裏好像很學術地討論「什麼是中國人?」,骨子裏不過是要支持「香港人不是中國人」這個本土立場;否則,以他在文中提出的論點,根本沒有理由只針對說「大家都是中國人」的人。
看穿了本土派只是用「什麼是中國人?」做幌子,下次有本土派要求你先搞清楚怎樣界定「中國人」,你也不妨用港女的氣勢回應:「慳啲啦!」
(註)當然,「中國人」一詞的意義未含混到令我們難以判斷「法國人是中國人」的對錯。順便一提,孔教授用的「華人」一語,不見得比「中國人」有較精確的定義。
(圖為編輯所加)
原文刊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