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政經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8678

科技界必須擺脫左膠思想

$
0
0

最近兩星期,筆者頻頻被邀請上電視節目發表對創科局未來工作方向的意見。對於一個一向認為創科局可有可無的人來說,被迫要在政府設下的鳥籠內討論政策是十分無奈的。

首先,楊偉雄局長提出的八項重點工作,稍為有些新意的只有「再工業化」四個字。再工業化的意思大概是把過去因為人力資源成本和供應鏈等因素而流失的實業帶回來源地。可是,當我們細心比較香港和其他工業國家的經濟條件,不難發現香港無論在工資和技術上都欠缺競爭力。

香港雖然擁有一定數量的尖端技術人員,但是在整體數量和技術層面的廣泛性上遠遠不足以使該群體產生龐大的連聚效應。說明白點,就是香港過往偶有佳作,例如九十年代的快譯通、八達通,到新世紀的MyCar等等,在誕生時均是產品領域內的領袖之一。可是,有些在成功壟斷一區域的市場後不思進取,在幾年內就被新的產品取代或被對手技術性擊倒,有些在輸掉一兩場戰役之後就選擇投降賣盤。總之就是規模太小,在成長成一間可以帶動其他相關產業發展、富可敵國的國際知名巨企之前就鳴金收兵。

最近,中國南方的中低端工業已因工資上漲,紛紛逃往其他窮鄉僻壤。由此可見,希望低端工業回流工資更高的香港以重新建立人才儲備這路數已幾近無望。
依愚見,香港的產業單一化問題是可以解決的,但是不可能也毋須由政府解決,原因有三。第一,政府在決策時不可能在沒有足夠的民間壓力前把所有利益優先分配給既定集團。第二,香港政府的政治任務不是以港人為優先,它制訂的政策也必然是為了服務中國和歐美的二流企業。第三,大部份港人,無論是職員或老闆,在骨子裏還是一個只顧着要求政府提供更多更好公廁的左膠,他們就是不會去賣高級廁所建築材料,再用賺到的錢把家裏的廁所裝修成五星級酒店般豪華。
香港的科技界有着為數不少的員工對工作的薪酬待遇和前景十分不滿。可是,他們並不明白香港最需要的不是提高從業員薪酬福利待遇和社會觀感這些傳統左膠理念,更加不需要政府製造更多工作機會。科技本身就是用來消滅低生產力工種的工具。以一家小型公司的系統管理員為例,當電子郵件服務可以只用每月數千元買到更好的,公司的博客網站可以以每月數百元外判給世上任何一家更穩健的承載公司,工資不可能高出這個成本太多。就算公司願意支付兩萬月薪,工作也不可能只單純地要求員工擔任系統管理員一職。

在幾乎每星期都有新軟件產品自動化支援人員職務的時代,低技術含量工種員工的議價能力急速下降是不容置疑的。不求上進的科技界人員在要求別人提升自己的待遇和社會地位之前,理應撫心自問,自己在職業生涯上到底是在增值還是貶值中。

香港需要土產巨企

香港科技界最需要的是一些能夠立足本地、放眼全球、有遠大目光和抱負,可以把公司發展到有國際大企業用十億、百億收購或上市,在上位之後會繼續投資回本地業界的良心人才。只有有這些人才,才會有國際私募投資者肯大手筆投資。公司需要有巨額投資,才可以高於市價聘請最一流的人才。要有最一流的人才,公司才可以幾何級數成長。公司有能力以幾何級數成長到被巨額收購或上市,僱員股票期權才會產生極大利潤回報。香港需要一間真真正正的企業的僱員股票期權值錢,才會引發到其他公司效法,吸引到更多一流人才以自己的青春來作賭注。只有這種經濟誘因才會有年輕有為的星級人馬不斷發揮潛能,向上流動,成為業界領袖之後再把自己的資金和經驗貢獻回本地業界生態圈,推動香港的經濟發展進入良性循環。

香港的未來不只是政府的責任,也是每一位對香港依然有莫大歸屬感的人的責任。在官、產、學、研四個範疇內,政府只需要更進取地改善高等教育,想方設法減低人才流失,和大幅度增加基礎和應用科研資金。選擇留在香港的人才也必須擺脫依賴性和惰性,在自己的事業上不斷力爭上游。香港現時最需要的是一家在國際上能夠令人們把該公司品牌和香港畫上等號、令香港人驕傲的土產巨企。只有這家土產巨企的出現才能令人心重新振作起來,驅使更多的人才參與更長遠和更具野心的經濟項目,使知識型經濟不斷向前發展。

黃源浩@前線科技人員

原刊於《蘋果日報》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8678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