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後,泛民政黨參與區選中出現一些碰撞的情況,特別是民主黨與民協之間,因此何俊仁、劉慧卿等在2002年籌組民主動力,作為一個泛民政黨間區選協調平台。公民黨、社民連等還未成立,當時我未有加入任何政黨,故此被推為召集人。
民主動力資源很少,一直沒有辦公地點,過去籌款聘請全職職員,經濟最困難的時候要各執委科款支付薪酬。現在民主動力的工作較為市民熟悉,因此能吸引一些捐款,有大規模遊行時亦會在街頭籌款。現時只有三份一個職員,其三分二時間為一位泛民區議員服務。工作地點則借用朋友的辦事處,每用租金二千元。
目前的運作模式大概會維持。去年底執委改選由趙家賢區議員擔任召集人,兩年一任;我自己擔任副召集人,決定在下屆退休。執委近年吸引了一些年青朋友參與工作,希望能繼續年青化。經費稍為充裕時,民主動力會支持一些研討會、出版、組織參坊團等活動。過去出版了一本區議會參選指南的書,明年一月會與華人民主書院組織一個團往台灣參觀總統和立法院選舉。
民主動力最初從事區議會選舉協調工作是2003年的一屆;因為當年反對』廿三條立法」。七月一日大遊行的效應,泛民區選大有斬獲,奠定了民主動力協調工作的基礎。2004年的立法會選舉,民主動力聯同_其龍神父、朱耀明牧師一起進行協調工作,各選區協調共同參選名單,協調工作尚算順利。
不過實際選情不算理想,泛民贏得二十六個議席(當時立法會有六十個席位),未能取得突破,掌握立法會的多數議席;港島區何秀蘭落選反映協調工作的不足。以後泛民有公民黨、社民連等組織成立,各方認為協調沒有必要,故此立法會選舉的協調只做了一屆。
區議會與立法會的選舉制度不同。後者得取多議席單票制,泛民各候選人同場競爭,雖然票源有相當重疊,但因為泛民政黨之間沒有能力配票,而且各政黨希望本身能取得最好成績,因此泛民立法會選舉大概沒有什麼協調工作可言,最多是避免相互批評和攻擊。
區議會選舉持取單議席單票、簡單多數制。泛民政黨如果在同一個選區推出兩個或以上候選人,差不多是拱手把議席文給建制派,取勝無望之餘,還會給支持泛民的選民批評,因此有足夠的誘因不去參與協調工作。
2003年區議會贏得議席在2007年甘多全部輸掉;2011年的區選泛民議席只有輕微的損失,希望今屆情況能基本維持,親中陣營選舉機器早前已有分析,泛民弼勢下只能收縮戰線;今屆參選者接近200人,加上支持民主的友好和「傘兵組織」的候選人,民主動力的名單大概有250位候選人。
這當然不是一個理想的情況,430多個選區應該每一個選區均有人參選。但成功挑戰現任區議員的確不容易,要長期札根地區工作的挑戰者嚴重缺失資源,而且即使成為區議員,要再發展其政治事業也前路困難。對中青年的專業人士而言,認真參與區議會遺舉代價高,回報低,須要祟高的犧牲精神。
泛民在區議會選舉的劣勢在可見的將來難有機會扭轉,雖然立法會選舉與區議會選舉性質不同,今屆區議會選舉對明年立法會選舉的直接影響不會太大,但長期下去,泛民政黨地區工作逐漸萎縮,基層網絡為親中陣營全面掌握,後果自然嚴竣。
就協調工作而言,民主動力早在2003年中左蛄就開始,早開始是容易讓候選人作調動,因為還來___動地區服務,因此如果要考慮轉區比較容易。2007年一屆的區選協調,發展出一套機制,這往後兩屆再作調整,減少了阻力。
今次參與協調的組織差不多囊括全立部泛民政黨,除了人民力量和黃毓民議員的組織。人民力量今年上半年與民主動力達成協議,交換資訊,互不攻擊。參與的組響沒有發生撞區的情況,協調工作總算達標。
協調機制的第一項共識是互不挑戰現任區議員;從這項共識延伸,上屆落敗但取得百分之三十五選票或以上者均取得泛民的提名資格。然後是根據五大選區各組織提出名單,有出現撞區的組織均商互遷就。到最後階段何有撞區的個案,再__優先次序____選民,力求解決碰撞問題。
如果最後仍有若干選區有碰撞,各參與組織願意接受現實,不再強求。如果有候選人退黨參選,這自然脫離了協調機制;民主動力無能為力;今屆有一個選區出現這種情況。
今年初,民主動力開始處理支持民主友好人士與「傘兵組織」的問題。前者早有先例可援,友好參選人要求加入民主動力的協調名單,可經由一個參與協調組織推薦,如果沒有任何參與組織反對,就可加入,意思即是每一個參與組織均有否決權。
至於所謂「傘兵組織」,民主動力的基本立場是盡量與它們多接獲和溝通,增進彼此瞭解,而絕對不談及協調問題。民主動力單方面提供參選的資料,讓這些組織盡早掌握情況,避免碰撞;民主動力並不要求對方提交資料,只是盡力搜尋有關訊息,向各方友好提供。當然這些訊息不能做到全面準確,因為選情變化迅速,民主動力的人手有限。
民主動力尚提供兩項服務,它所主辦為候選人而設的研討會歡近各方友好參加,「傘兵組織」如果提出要與泛民政黨負責人或候選人碰頭,民主動力亦樂意協助安排。鑑於各友好人士及組織均瞭解要避免碰撞,結果與「傘兵組織」有碰撞的最後選區減少至六個,這是較預期好的成績。
選舉期間各參與的泛民組織及候選人間有爭執,民主動力多有參與調解,並謹守不作任何公開評論的原則,以免「親者痛,仇者快」。這次區議會選舉泛民組織與候選人相互批評與攻擊大幅減少,相信各方盡力顧全大局,應對目前用難形勢。
就共同政綱方向,民主動力曾嘗試提供,但進展有限。宣傳工作方向,民主動力負責安排選舉日的報章廣告,希望為支持泛民的選民提供指引,各候選人要小心處理選舉經費的上限,推介性質對宣傳活動有安排上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