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政經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8678

究竟港府如何對待民意

$
0
0

梁特首早前到連接屯門至赤臘角的工地中,講到政府多項基建和計劃怕皆遭到後反對,寄語日後的工程可得到社會配合。說穿了,議題的背後大程度視乎官媒關係與時代趨勢下的政冶決擇性。

現屆政府負面形象日趨嚴重,加上持不同意見市民的距離逐漸拉遠,使反對的聲音變大,政府對待相反意見或處理爭議性議題的偏向避重就輕。為收窄矛盾,地區諮詢似乎是官方公關最常用的推銷正面形象方法。然而,現今的諮詢會已淪為示威者敵對陣地,成為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花生騷,使收集民意的有效性大減,叫人質疑諮詢會用途和放大設計政策的盲點,拖跨管冶公信力。

北望神洲大抵是社會趨勢,亦成港府規劃持續發展時考慮因素,奈何中港矛盾的撕裂甚惡,使港民更大力反對港府偏向與內地合作的計劃。只會在議題面對大幅度的反對之時,受制於廣泛媒體的報導與官府傳統面子的因由,港府才會推倒本來計劃,先是廿三條立法,國民教育推行,以至最近普選方案,也成為改變政府及建制議員決定的一隅。

所謂民意,對評估公共利益價值取向甚為重要。如何獲得與處理民意,最終成為民主和公信力高的政府,應該依然是未來政府管冶又一大議題,相信公開非制度化溝道渠道將是討論改善方法的第一章,亦是政府面對高透明度政冶管理的考驗。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8678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