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梁敏德
尖沙咀海濱活化項目的漏洞越揭越多:康文署上周在海濱事務委員會上同意補做公眾諮詢,變相承認程序失當;新世界發展主席鄭家純面對傳媒難得坦白,自認「好心做壞事」。究竟這場「壞事」損害了多少公眾利益,是影響廣大市民的「大事」,非要一一算清楚,才有望守住香港龍門,避免公共管治水平越變越壞。
規劃失誤 功能盡喪
尖沙咀海濱是維港核心的黃金地段,一直以來星光大道與尖東海濱發揮不同功能:前者以吸引旅客為主,熙來攘往;後者提供相對悠閒舒泰的公共空間,埋下不少港人情侶的浪漫回憶,無論是憑欄觀星或雨中漫步都會銘記於心。按照新方案設計,兩者功能分野將盪然無存,尖東海濱變成星光大道翻版:食肆商店和明星銅像一直延伸,供倚臥觀天的海旁石欄全部拆毀,商店上層模倣過路天橋加設上蓋(據悉這是油尖旺區議員向新世界苦苦哀求的「成果」,不排除下一步還要加設電動行人步道,方便人流倍增,貨如輪轉)。
這些設計連政府部門也難掩不滿,例如規劃署負責城市及園景設計的總規劃師便在遞交城規會的回應文件指出:「地盤內共有250株樹須移植,但只有83株重新植於地盤內……淨損失有167株樹,須補種更多樹彌補」,但申請文件內「園景設計的資料含糊不清,無法確定該等地段的園景為何。」「梳士巴利公園內的補種樹和移植樹過於擠迫,可行性存疑。」
上述設計規劃漏洞只是冰山一角,發展商考慮自身利益的「有形之手」隨處可見。 魔鬼在細節中,康文署是新世界規劃申請書的共同申請人,所以它是製造問題的始作俑者之一。如此業績,如何能令市民信服康文署聲稱準備成立的管理諮詢委員會,可以為公眾利益把關?
另一項公眾損失更難以估量:以前荷李活道警察宿舍活化項目為例,政府向非牟利團體公開招標,四個入標團體中,同心基金會出資1.1億元作為營運和工程補貼,信和集團屬下的非牟利團體更曾表示出資3億元,但最後評審委員會選取了同心基金會中標,因為該方案更符合保育原意和本土創意產業的需要,成為今日的PMQ。放諸尖沙咀海濱項目,這次經驗有兩重教訓:其一是「一山還有一山高」,新世界甘願「蝕本投資」不等於必定沒有人願意投資更多,更何況信和集團恰巧是「尖東地王」;其二是「錢多唔係大晒」,特別是關乎公共空間如何與民共享的項目,絕不能以金錢掛帥。
法治褪色 市場失效
今次爭議引起廣泛迴響,有人更以「梁振英的數碼港」形容,說明香港人十分憂慮政府破壞程序公義的後果:若果當權者凡事一錘定音,法治變人治,不僅公眾利益受損,商界信奉的公平競爭勢必逐步削弱,市場經濟無法有效分配資源,直接衝擊一國兩制中香港一制的核心。今天親近權貴的得益者可能變成明天新官上任的受害者,從商者大多深明此理,又何必營營役役,急於一時之利而罔顧程序。
康文署署長李美嫦在官場中一向口碑甚佳,今次部門錯亂百出,是否由於去年中才上任署長一職而未來得及撥亂反正,實在不得而知。但對公眾而言,項目方案重新諮詢是重要契機,市民不但須就海濱設計規劃發聲,更須就管理模式深入探討:私人管理有何利弊?公私合營管理以外是否有社區管理的第三條路?鄒崇鳴鼓吹的博洛尼亞「協作城市」或臺北的 open green 共管模式在香港是否可行?非牟利團體投標應採用甚麼評審準則以避免金錢掛帥?影響所及不僅是尖沙咀海濱,更關乎捍衛多年來「保護維港」的公民社會成果。
自己龍門自己守,尖沙咀海濱將會是香港人奮戰的下一個指標。
節錄自原刊於《明報》2015年9月8日《康文署犧牲了多少公眾利益》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