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政經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8678

在街工實習的日子

$
0
0

在社工的訓練課程,有機會在街工實習半年,將近離開之時,不知為何並沒有逃之夭夭的感覺,相反地卻是臨別依依,在這裡有很多令人不捨的地方。這裡的工作並不事工,而是在感受與「人」工作,與人對話連繫,這裡有感情,有自由,有規矩,但不是教條式的管理,而是人與人之間的協商。實習的經驗,實習的見聞,當中有喜,但更看見社會的悲。

「人」的工作

回想在街工實習的最初階段,與老師及同事討論實習的方向,收到的訊息是「這裡很自由」,而他們也表示一切也有空間及彈性。沒有想到的卻是,自己對「自由」原來這樣恐懼,聽見要自己尋找街坊,組織街坊進行行動,一手一腳製訂小組的內容及題目,沒有前人的參考,感到的是吃驚,對於面前的挑戰,亦沒有信心面對,情況就如一個奴隸剛重獲自由回到社會,對於自由,對於沒有指示,感覺只是迷失,亦祈求可以獲得更多的指示,或是希望回到循規蹈矩的生活。到底應該做什麼呢?到底應該如何組織呢?或許自由確實來得太易,一時之間令人不懂運用。

接觸工傷工友的經驗

基於時間,基於自己的興趣,於是選擇了接觸工傷的工友,希望為這群人帶來一些不同,也希望以自己的專長,去與工友一起討論社會政策。對於工傷的題目,腦海中的第一個想像,就是一個「慘」字,思考如何面對他們,是如何去安慰他們,更想去試試透過講述權益,講論社會的不同狀況,讓他們從自己的經驗走出傷痛,用自己的力量改善處境。

的確,未接觸他們的想法,與自己觀察他們的時候,發現「慘」只是一個先入為主的形容,而不是真正在理解他們的處境。他們遇到的情況固然是「慘」,但悲哀的並不是工友的傷痛,而是社會制度的缺失,以及他們遇到的不公義,社會的不公直接使工友變得無助,間接把傷痛變得劇烈。僱主及保險公司運用法律的漏洞,剝削工友認有的權益,這些情況非遇到過工傷並不能身同感受,但與他們共處過之後,理解他們的處境,除了是震撼的感覺,也想去改變香港社會的冷酷無情、唯利是圖。

與阿珊一起組織街坊

除了在葵芳的街工可以接觸工傷工友,亦能夠前往葵盛西邨與社區幹事梁靜珊接觸該區的工傷工友,阿珊與我同為社工,她一直在西邨接觸不同的街坊,亦由於她的服務網絡,我有機會與葵西的工傷工友進行小組,亦由她身上,了解到工傷工友的情況。跟葵芳或是葵西的工友進行小組,名義上是我在服務工傷工友,但實際上我是在學習他們的生活經驗,一些工傷後才會知道的經驗,一些工傷之後才會遇到的處理問題方式,當中包括判傷的制度、判傷百分比、疏忽責任賠償分配、法援申請等等,以及在現有制度之下,工友希望獲得的支援,只是卑微的生活保障、醫療保障。

因為受傷而未能工作,只有五分之四的工資供養家庭,還要面對同事、家人的質疑及壓力。而保險公司卻為了減輕賠償,僱主為了減輕保費,提出所謂的「合理懷疑」,對工友的傷勢作出質疑,推翻工友是在工作受傷的事實,從而停止工友受傷後的工資發放,當工友走進窮途之時,保險公司就會提出和解,在末路之下,工友面對和解可獲得的費用,並沒有選擇的空間,到最後唯有接受。但當接受和解之後,工友便不可再作追究。然而工友獲得的是否「合理」賠償,是否能支援醫療費用,是否能支付因工傷造成的生活影響,未來回到原來職位的損失,這就是工傷工友面對的「不合理」情況。而街工的同事在做的,就是為他們提供協助,給予全面的分析,提供社會上他們可運用的資訊,給予工友更多的「選擇」。

因為工傷工友的經驗,從他們的情況了解到工傷制度的不足,而自己可以做到的,就是與他們分享我在學院學到的知識,一些對制度的分析,一些工友可獲得的權利,而更加重要的是讓工友知道這些知識、制度的決策並不複雜,人人也在制度之中經歷,他們有能力去處理。而他們的生活一直也被制度影響,與他們的討論勾起了他們被影響的經驗,而討論就是了解制度及改善制度的原點,社會工作所相信的,就是人有能力,可以在制度改變上發揮作用,提出改變的建議。

相信人的能力

在與工友討論之中,正正使我經驗到工友的能力及關愛,受傷的工友最能夠體會其他工友的困難,看見工友彼此之間的互相支持,真誠地分享自己的經驗,協助其他工友處理工傷的問題,他們來到街工,是接受幫助的人,但這不是描述的全部,因為他們也在工傷小組的平台之下幫助其他工友,他們在發揮力量,支持其他工友,在街工內,看見一位又一位的工友成了「助人者」。

與工友經歷半年的時間,光陰似箭,他們比我想像的更有能力,他們熟知如何面對工傷的處境,他們對於自己的情況十分了解,特別是在討論制度的漏洞及自己遇到的不公平的時候,他們不斷在提出改變的方法,亦願意參與不同的社會行動,推動制度上的改變。實習最初說要提升他們的意識,對制度的敏感度,但與他們一起的經驗,是工友在把我對制度及社會問題的意識提升,因為他們在催促我找尋更多的資料,因為他們讓我更能看見工友的需要、工友的情況及制度的不公,而我更看到的是,工友們有能力去「參與」改變,他們在組織同路人,為爭取勞工的權益打拼,而為了使制度更公正,他們成立了一個自助組織<工傷工友及家屬互助中>,繼續發揮互助的精神,延續彼此之間的關愛。

社會工作的追本溯源

回到社會工作的實習,反思在這裡的經歷,與工友不斷談論政策、分享時事、以及在討論之中的工友回應。或許是工友在充權,其實卻是我在充權。社會的壓迫真的很多,工作也真的很沈重,教我們忘記了追本溯源,找尋社會工作的真正意義。

在賓習前後,腦海中也不斷浮現一個問題,「社工的實習,是為了什麼?」或許社會工作的實習不只是學懂「工作」,而是在實習之中,找到社工在社會之中存在的意義,明白社會工作的真正目標,實踐的更不應只是工作,還有工作背後的信念。社會工作是為了什麼,那句「助人自助」又是應該如何去做,在街工這半年的實習,給予我一個很好的機會,找尋這些問題的答案。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8678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