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政經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8678

網絡宣洩情緒的利弊和社工可如何應對這種趨勢

$
0
0

不少青少年遇到煩惱時都會在Facebook留言、在網誌訴說憂愁,透過這些渠道與別人分享感受,藉此發洩負面情緒、紓解鬱結。筆者將探討當中的利弊和社工可如何應對這種趨勢。

在好處方面,青少年遇到煩惱或受情緒困擾時,除了寫網誌和 Facebook外,還可以利用 MSN 等即時網上通訊工具,與網友傾訴心事。由於網絡上可避免面對面溝通時的尷尬,部分青少年會較暢所欲言,更安心訴說個人感受,甚至可以與人分享自己一向難以啟齒的心事,讓情緒獲得釋放。有時候更能得到許多網友的問候和關懷開解,獲得他們最需要的鼓勵和關愛,進一步幫助他們紓緩負面情緒。

此外,青少年心情不好的時候,可上網溜達、玩網絡遊戲、聽音樂等,以暫時轉移他們的注意力,發洩內心的不愉快,釋放壓力,緩解煩悶,既不影響別人,又可以紓緩個人的負面情緒。

然而,網絡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始終較疏離,青少年未必可以從網絡上尋找適切的開解或關懷,反而長時間上網更可能導致青少年與現實世界分割開來,日漸減少與社會身邊人的溝通,甚至疏遠家人和朋友,最終產生孤獨感,變得情緒低落。  

況且,互聯網傳播資訊的速度驚人,如果青少年不斷透過互聯網表達負面和悲觀的想法,負能量便會不斷擴散,令青少年沉溺在充滿負面情緒的環境內,負面情緒會在網民之間互相感染。此外,一些網誌或網上討論區常有描述自殘行為,當部分青少年在灰心失意時看到,便可能擴大他們的負面情緒,受感染而產生自殘的念頭。部分青少年可能在現實生活中遭遇挫折,面對壓力和不快,便逃到虛擬世界中,甚至網絡成癮,把互聯網看作逃避現實、尋找精神寄托的工具。結果本身的情緒問題未有適當處理,反而產生更多問題。

不少青少年在現實世界都會隱藏感受,只有在互聯網這個虛擬世界才會宣泄出來。

正因如此,社福界開始有同工認為,網上外展輔導服務較傳統外展輔導服務的有效,原因如下:

首先,不少援交、隱蔽或有自殺傾向的青少年都隱藏在網絡世界中,因此社工即使親身到區內尋找這些問題青年都未必可以成功接觸他們,反而透過接觸面廣泛的互聯網,可補傳統外展工作的不足,透過搜尋載有與負面情緒、援交、死亡等相關字眼的網頁,識別更多於現實生活中隱藏的問題青年,然後與他們進一步接觸,提供適當的情緒輔導。

而且,許多青少年被動、怕麻煩,部分更可能因為介意別人的目光,為了避免受到標籤而抗拒社工的協助;網上的社工輔導服務則可避免這些青少年受到他人標籤及歧視,因而讓青少年更願意接受輔導。

另外,社工如能成功進入青少年的網絡世界,將更有效與青少年建立互信的關係。為了不與青少年脫節,社工亦需融入青少年的網絡潮流,通過MSN、Facebook、電郵等途徑跟對方溝通,提供網上情緒評估、支援和輔導,從而協助其處理困擾。這樣才可以增加青少年對社工的肯定和認同,讓青少年更願意與社工分享感受。

再者,部分青少年可能對社工感到反感,非常抗拒跟社工互動溝通,這個時候社工便可利用互聯網虛擬身份的特點接觸青少年,逐步爭取青少年的接納,或默默地透過留言表達對青少年的關心和鼓勵,讓青少年感到關愛。

還有,與現實生活相比,青少年在虛擬網絡上一般都比較能暢所欲言,敢於向社工傾訴,因而可以促進互相了解,讓社工更有效進行輔導。部分社工團體更設有討論區、聊天室等,讓青少年盡情訴說心中的鬱悶。

不過,亦有社福界人士堅持傳統外展服務的重要性。因為社工透過互聯網接觸情緒受困擾的年輕人會面對一定局限,例如兩者的溝通不像面對面或電話交談般直接、真實,社工單從青少年的字面回應難以深入了解他們的心情。相反,在傳統的外展輔導服務中,社工卻可以透過語調、表情、肢體動作等其他訊息的協助,更有效洞察青少年的心理狀況和真正想法。

另外,互聯網上的人際溝通相處始終不及現實生活般親切緊密,透過互聯網接觸青少年難免存在一定的距離感。相反,傳統外展輔導的社工跟青少年面對面接觸,身體語言間流露的關懷和支持,如靠近青少年以表示重視和尊重、輕拍青少年的肩膀替他們打氣等,這些都是網上外展所不能做到的。

有時候,輔導服務並非只涉及青少年本身,社工在傳統外展服務中「落區」輔導問題青年,甚或透過家訪幫助問題青年,在過程中,社工可接觸到青少年的家人和朋友,可從更多不同角度了解青少年,並透過他們身邊重要他人的協助,促進輔導的成果。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8678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