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誘拐與決斷》:另一種北韓故事-拉北者
31/7/2015 健仔
筆按:此書作者蓮池薰是日本人,於1978年在家鄉附近的沙灘上被北韓人員拐走,人間蒸發24年。期間於北韓接受「再教育」,與同被拐到北韓的另一日本女子結婚生了一對孩子。2000年,日朝就綁架問題展開談判,2002年,作者夫婦2人獲准回日並決定留日;2004年一對子女亦得以回日本,一家人再度重聚。
談論北韓的書籍非常之多,有勞動黨黨內幹部的視角,有北韓知識分子的視角,有西方記者眼中北韓的視角,但作為外國公民被綁架到北韓去看待北韓的視角,何謂鮮少見到。此書作者蓮池薰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一個從自由世界進入極權封閉國度生活24年,以一個外國出生的「北韓人」的角度去述說北韓世界。雖然作者被綁到北韓後仍然與一般北韓平民的生活隔絕,但從他的筆下,我們仍然能夠窺探這24年來的北韓社會的真實狀況。
70年代,國際間一直遣責北韓政權於全球範圍內綁架他國公民,但北韓方面一直矢口否認;而當中最著名的例子除了作者蓮池薰外,還有橫田惠、松木薰、有本惠子等三名旅歐學生。當中猶以日本公民數目最多,據日本政府統計至今遭受綁架至朝而確認身份的有17人,而據民間團體統計所得,被綁架而無法判定身份者高達800人。
這種綁架行動,朝方稱「移種政策」,日方則稱為「拉致問題」。日方其實並非自始至終關注綁架問題。直至1987年11月,一架從巴格達飛往曼谷的南韓客機,在駛至印度洋時爆炸墜毀,機上全員罹難。南韓政府遂調查出事原因,並從乘客名單上鎖定2名持日本護照並於巴林中途轉機的人士;期後與日本政府確認後得知護照是偽造的,並於巴林首都機場將2人扣留。經盤問後,原名金賢姬的北韓女特務承認爆炸事件責任,意欲破壞88年漢城奧運。一口流利日語的金賢姬又透露,她的日語是由一位名叫田口八重子的日本女性教她,遂將日本公民生活於北韓的事實曝光。而且,1993年,脫北者安明進逃到南韓,供出北韓綁架人質內情;同時,在日本,被綁者家屬亦組成關注團體,多年來要求日本政府盡一切外交努力救回自己親人,都令日方開始關注綁架問題。
另一方面,80年代後期,東歐共產政權相繼消失,蘇東波令共產主義陣營幾乎全面消失,只剩下中國與北韓;北韓一直以來最大的依靠是蘇聯及中國,隨著中國改革開放及融入世界,逐漸資本主義化,北韓開始討厭與中國打交道;在國內對中國作出批評,指對方是社會主義叛徒。另一方面,蘇聯倒台令北韓失去夥伴,更形孤立。加上天災,令90年代北韓經歷大飢荒,北韓國內稱之為「苦難的行軍」。此情況一直維持十數載,期間北韓極欲尋求外間援助,但作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國家,怎能夠在外交上失去「霸氣」,尤其是面對前殖民者日本。不過北韓因國內的經濟已面臨崩潰邊緣,因此自90年代尾開始跟日本進行斡旋,美其名要求日方對二戰造成的損害負責,實則希望日方對朝方進行實則的援助。日方亦把握此峰會機會,將綁架問題提升至國家層面來解決。因此,綁架問題就成為2000年,日朝峰會的日方主題。本書作者亦因緣際會地,得以重燃回鄉的希望。然而,即使2年後作者得以回到日本,作者反而想重回北韓生活。留在日本,是後來經歷艱苦的思想爭扎後的結果。
作者被綁架到北韓後,成了北韓社會中的特權階級。由於作者在日時是大學生,因此被綁架後能夠從事高階工作-日語翻譯及日語老師。所有被綁架者都會按其技能及能力進行劃分,然後按等級進行工作及生活分配。因為作者的學歷緣故,被分配到被綁者中最高級別,基本上可以獲得勞動黨內一般幹部級別的生活待遇及生活配給。既有穩定的生活配給品,包括食物、衣物、定額北韓元及外幣配給、還能夠定期獲得境內旅行的機會。即使後來「苦難的行軍」時期,配給顯著減少,但仍然不會因此而感到飢餓,只是營養素減少,或食物數量減少。作者亦坦言,在北韓生活絕對並非政權所說般富足。但作為外國人身份,作為被綁架的肉票,他們要生存下去基本是不成問題的。
北韓社會極度封閉,對思想高度鉗制,限制個人人身自由等外界並不陌生,作者的24年北韓生活經驗就讓他學會了適應與沈著冷靜。適應是指他慢慢地適應永遠不能重回日本,重回家人身邊的生存狀態,他只能在北韓渡過餘生。而且24年來,國際局勢的變化令他不得不打斷對日本的情懷。他居住在平壞近郊的一處監控所,並嚴禁離開監控所範圍,就算要外出,也必須要有指導員及司機「陪同」方可離開。在北韓國內,勞動黨一直宣稱政府沒有綁架他國公民,一切都是西方帝國主義揑造以圖危害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威信。因此他(們)的身份屬國家機密。每當局勢不穩,他們就有機會遷到更隱密的深山地區監控所中。
而沈著與冷靜就是因為生活經驗的累積。只要作者稍有不慎,流露出思鄉(日本)情緒,就會遭到嚴厲的批判。令作者最為擔心的是影響一對子女的生存狀況。因為一經被打為敵對階級,一對子女就只能夠在勞改營中過活,因此作者24年來,已把面部每一吋肌肉訓練得收放自如,並能夠按照勞動黨的要求而隨意收縮放鬆。24年來惟一能夠令作者鬆懈的是-運動比賽的轉播節目。不論是北韓選手的轉播節目,日本選人的轉播節目更甚,都能夠令仍作者血脈沸騰,甚至不慎透露了自己支持日本國足的情緒。
回鄉的念頭早已被打消,直至2000年,作者因為工作的關係得知日本時任首相小泉純一郎即將訪問平壞。當時作者最擔心的是否又要搬家,是搬往深山地區,還是搬去平壤西北部遠離首都,孩子們能否跟他們在一起等。但出乎意料地,黨批准他們未來一個月可以享有沒有指導員或司機的「自由時間」,其目的在於營造及顯示日本公民在平壤生活是擁有自由及幸福快樂的,此段時間亦是作者24年來首次外出用膳及自由行逛的日子。回到日本後,作者夫妻2人其實已決定回北韓,因為擔心影響孩子們的生存問題。但經過在日家人的多番勸導,對北韓的種種恐懼,及對孩子們未來的想像,終於鼓起勇氣留在日本,並寄望日本政府努力爭取孩子們回日本一家團聚。最終於2年後的2004年,一對孩子終於回到父母身邊,一家人於日本團聚過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