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立法會產生辦法和2017年行政長官產生辦法今天提交立法會審議和表決,如無意外,不獲通過機會壓一,再無懸念。由於中央堅持原則,寸步不讓,政改方案必須按照《基本法》和人大常會8.31決定的框架制訂;27名反對派議員在毫無下台階的情況下絕不可能華麗轉身,在最後一刻轉投贊成票,否則無疑政治自殺,會否即時引起無法估量的政治後果,亦難預計。
其實,通過不通過政改方案的政治效果, 都不會實質改變香港當前的政治困局和現實,勉強通過後,反而可能刺激所謂本土主義, 尤其是雨傘新世代的躁動。儘管催生第二次佔領行動的機會不大,但短期的騷亂難免。
改投贊成票的幾個泛民議員更肯定會成為眾矢之的的「人民公敵」,備受本土派、年輕一輩以至廣泛要求民主的市民攻訐,慘烈之程度,必定比民主黨當年(2010年)支持政改改良方案後遭受圍剿的情況更甚,解釋了為何最有機會妥協的溫和民主派只能投下反對票,因為沒有選擇的餘地。
現時長毛炮製的一億元買票論,雖然說過了頭,引起反彈,讓689和建制派反噬死咬不放,卻發揮更強大的綑綁效應,誰人在最後關頭轉軚,等於默認收錢,定必千夫所指,不得好死。
2007年,中央通過人大決議,承諾2017年讓香港特別行政區「一人一票」產生行政長官,目的旨在提高行政長官的認受性,加強行政主導的行政機關的管治威信,解決回歸以來特區政府管治效能每下愈況的問題。
但如果政改方案未能得到絕大多數港人(支持通過政改方案的民意至少七成或以上), 以及立法會內反對派議員至少一半或以上的支持,僅以願意妥協的泛民議員四票加立法會主席辭職投票的一票勉強湊數通過,香港社會的兩極分化情況只會更趨嚴重,連立法會主席曾鈺成亦同意特區政府管治失效的情況根本不會改善。
如果反對派議員有一半以或上改弦易轍,支持通過政改方案,情況至少會與2010年通過政改改良方案一樣;理論上,至少有一半支持泛民主派的民眾願意循序漸進發展民主,議會內外,絕不妥協的激進主義路線和聲音只會被邊緣化,成為微不足道的少數,不會影響大局和動搖社會根本。
政改方案不獲通過,政治困局當然不改,但政治現實行將出現顯著的變化,無論建制和泛民兩大陣營,都肯定會出現分化和重組。
然而,不少人擔憂的第二次佔領行動爆發的機會微乎其微,原因有下列兩點:
一、歷史不會簡單重複
去年長達79天的佔領行動,可說是回歸以來最大規模和激進的體制外群眾運動,由於絕大部分參與者和支持者基於原則或現實考慮,堅持進行和平非暴力鬥爭,所以除了在一段時間內對社會秩序造成障礙外,根本不能改變政治現實,因此相信少數主張所謂直接行動的激進主義者仍然存有不切實際的主觀意願以外,實不再容易凝聚和動員社會上支持民主的政治力量,再發動第二次佔領行動。
二、沒有運動的理論,就沒有運動
去年由佔中運動意外催生的佔領行動由2013年初戴耀廷在《信報》發表的一篇文章引發,經過一年多的討論(包括支持和反對的爭議;中央和特區政府的打壓和社會的反彈)和部署(佔中運動的商討一、二、三活動;電子公投和人大8.31決定後連串集會),形成社會聚焦,為歷史的必然(佔中是社會深層次矛盾政改爭拗、世代之爭和貧富兩極化的集中爆發),通過歷史的偶然(特區政府下令警察濫用催淚彈、甚至準備開槍鎮壓民眾激發普羅市民自發上街抗爭,佔領街頭)創造了足夠條件。
不過,雨傘運動失敗後,反對派陣營內部四分五裂,非暴力和所謂勇武鬥爭、獨立/自治/城邦自主和在「一國兩制」下爭取港人高度自治的爭拗,以及中港矛盾和世代權力交替的爭議,都不可能在短期內形成共識,再讓社會聚焦,集結一切可能集結的政治力量,出現規模更大足以動搖特區政府統治的政治運動。
不過,亦正因如此,因着社會深層次矛盾,尤其是世代之爭和貧富殊懸兩極化不但沒有解決反而勢必更趨惡化,五六十後的傳統泛民政治力量肯定會面臨八九十後雨傘新世代的嚴峻衝擊。
政治經濟學.政改表決.二之一
原文刊在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