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政經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8678

老師這工作── 普教中的是精英班?

$
0
0

圖片來自互聯網

上週末在茶餐廳聽到一位媽媽帶著六歲女兒和朋友的對話,值得討論。

媽媽對朋友表示,女兒今年一年級,一定要把女兒的成績谷上去,二年班要入「精英班」。後來再聽下去,原來「精英班」是指一級裡面唯一用普通話教中文,全級一百六十人,只有前六十名的同學才有資格申請入讀。

媽媽對朋友說,自己沒讀很多書,現在工作上要用到普通話,更希望女兒能夠「多聽多說」普通話,好讓他將來在工作方面有更多出路云云。

回想起來,似乎不是完全以普教中的學校,都會標榜「只有成績好的學生才能申請入讀普教中」的班別。沒有標明是「精英班」,卻用另一種方法去標示普教中的班別同學特別精英,是為了吸引虛榮心的家長?

曾經有外籍同事問我一個很有趣的問題:「為什麼你們普通話教學要講求口音統一?看你們中文老師不停的進修「普通話」真辛苦。我們英文就沒有這個問題,英國、北美、南美、澳洲的口音都不同,但我們不會說哪一種口音才是正統。如果要這樣計,我們不也要考一個試,按英國的口音作標準?但英國本土已經有不同的口音,是否要根據英語發源地的口音?」

以小妹的英文流利程度,當然無法好好解釋給外籍同事知道。只能告訴他:「It’s political thing.」

小妹目前是以普教中維生,但我並不覺得以普教中的學生學生比廣東話授課的好。
(說來慚愧,小妹文章錯別字不少,多為手誤,感謝朋友發現告知。寫文章時多是夜晚,老眼昏花,若有錯字,請指正賜教,感激不盡!)

現在的公司全以普教中,先談談我觀察到學生的情況。

如果是普通話不靈光的插班生,普教中是阻礙他們學習。當然衞道之士會出來指正:普通話不好才要學!

是的,普通話不好才要學普通話。但中文科學的是中國語文,包含文學的內容,不單是學語言。簡單一點理解,就如英文科( English)和英國文學( English Literature)一樣。

小妹由中一讀到中七,英文科都沒有要求我去讀莎士比亞、分析十四行詩,學的是用於生活的內容。當然我是舊制人,新制度下的英文課程改革如何,我一概不知。就個人經驗,當時補習班的老師告訴我們,高考卷的訓練是較會考卷層次高一點的,例如會考聆聽會要求學生寫下接電話後要記低的資料,但高考就要閱讀資料,整理過後再寫文章(practical skill,希望沒記錯)。因為會考是為了預備學生畢業後去做基本工作,如文職,reception等,但高考是為了預備入大學後的學習,或者做比會考生職位較高的工作。

然而,中文科就不同了。中一學生要學白居易的《燕詩》,中二要學陶潛的《桃花源記》,中三學周敦頤的《愛蓮說》等等。光是「朗讀」一環,就玩死非普通話母語的老師(如小妹)和學生!

學生見文言文如見外星文,字詞上本身已經有許多不明白的地方,還要用普通話去聽課,去學習了解文章內容、寫作手法、作者感情等等,可謂難上加難。

舉個例,朱自清的《背影》,白話文了,學生基本上看得懂,但他們只看到「爸爸送作者火車」的事,至於背後要表達的意思,要由老師用「普通話」講給學生聽?還是引導學生經過討論、思考去學習較好?

然而以廣東話為母語的學生,真的都有能力完全以普通話完全表達心中所想?或許是我能力不足,有時有些字詞,我也會想不到用普通話該如何表達,許多時候還要用廣東話說出來,讓學生一起集思廣益,尋找最接近的「翻譯」。例如:「你上完PE流晒汗癡笠笠」,和學生討論了一陣子,還未找出如「癡笠笠」般貼切的詞語。(我認我讀得書少,真係唔識,唔洗鬧啦)

由於學生的普通話能力沒有廣東話好,剛好小妹我不才並非普通話母語老師,聽得懂廣東話,許多時學生發言中,偶爾都會說「可唔可以用廣東話呀,真係唔識講」。為了讓他們勇於表達意見,我會讓他先以廣東話說出意見,請其他同學們幫忙「翻譯」成普通話。

課堂時間、課節都有限,要花時間處理「語言」問題,自然處理文學、理解等方面的「文學」問題時間減少!

實在看不出,普教中哪裡讓學生「學得更好」。

對母語非普通話的本地中文老師來說,普教中差不多是把我們趕入絕路!小妹母語是廣東話,小五到中三每星期一節普通話課,學了點拼音和簡單用語。大學才開始學國語。是的,我學的是國語,因為我在台灣讀書。

大一的我,心口掛個勇字,連自己的名字也說不準,就去用國語聽課了!幸好,A-level時中國文學夠用功,大部份學習的內容都有基本概念,筆記都是同學借給我抄的。剛開學的時候,同學聽不明白我的「國語」,我和他們有時要以紙筆交談。後來,我也會說國語了,但當然,沒有人會糾正我的發音,例如有沒有捲舌、捲舌有沒有到位、元音夠不夠清楚、後鼻韻母有沒有到位等等。

當時我很怕分組報告,幸好那時系上老教授居多,仍沿用傳統講課和文字報告模式,才不致壓力太大。當我的普通話還未到流利的時候,每次要站在同學面前發言,緊張得不得了。也許當時我說的,只有會聽廣東話的僑生才聽得懂吧!

也所以我非常明白我的學生為什麼怕以普通話發言,以及他們對掌握普通話的語音難點,因為我也是過來人!(雖然我覺得這是本地中文老師的優勢,可惜家長和校長仍崇尚「北京口音的普通話母語老師」)

工作以後,先要考基準試。

由於我大學才開始學國語(要強調不是學普通話),我口試的分數極差。為了考試,我上過大學舉辦的預備班,也找過一對一的老師上課,這些進修都是經濟、時間、心理上的負擔。

最神奇是基準試中課堂用語一卷,基本上你沒有基準試,學校不會讓教普通話或普教中,又何來「課堂」讓你觀呢?原來行內多以「借堂」解決。大佬!我的堂已經夠多,還為了考你的課堂用語再額外借堂,而且那班不是我的學生,我怎知道學生的能力、平日上課情況呢?

第二個送錢考試是「國家語委水平測試」,我想我前後可能考了十次八次了,還是考得不夠好!由於小妹沒有母語為普通話的先天優勢,而行內也迷信這張證書,於是只能和眾多中文老師一樣KO完基準試,又再預備水平測試。

如此將中文老師的時間、心力折騰,到底是為了什麼呢?

陰謀論說,為了讓「母語為普通話」的國內教師取代本地教師,把國家的人脈、價值觀等等滲入學校⋯⋯

為什麼大家還停留在外國人一定會教英文?母語為普通話一定會教中文?又或者說,語言能力是否和教學能力一定成正比?

開明的校長和科主任會接受「老師教得好,普通話差少少(不夠純正)都可以接受」。但仍有學校以中文老師「母語為普通話」作賣點!

親愛的家長,當你們討厭大陸同胞的時候,卻一窩蜂送孩子去給「母語為普通話」的老師教,是怎樣的思維?

我只能說,我觀察到學生用廣東話討時較為投入,也更願意發表意見。至於什麼「我手寫我口」,鼓勵學生課餘多看書,以此去改進文筆,比那一天一節的中文課有用得多。

井底之蛙如我,只是窩在那小小的一所學校,以上只是個人觀察及經驗。

實際資料,請參考:
從普教中看新殖民霸權
普教中有助學好中文?
普教中違反語言學習的規律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8678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