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政經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8678

賺錢先於安老,壓逼女性依舊?荒謬的「家是香港」

$
0
0

文:羅沙

去年政府推出一個活動名為「家是香港」的公關活動,目的是「促進和諧」,並提倡所謂的「家庭價值」。顯然事實並非如此。在剛發表的施政報告當中,我們可以看到政府把香港當成一盤生意而非一個家庭。在梁振英長篇大論吹噓政府在推動大企業的經濟增長同時,他忘記家庭是這些政策背後的重要支柱。在幼兒和長者照顧,以至保障女性生計等各方面,政府選擇不負任何責任,並任由市民在「自由市場」當中自生自滅。目前香港的長者正面臨這種困境。

一拖再拖的長者照顧服務

「我們不能單靠政府提供全民退休保障。」梁振英在施政報告如是說。毫無疑問,對政府來說,長者不過是一個煩人的「社會問題」,而非採取積極措施讓長者能夠安享晚年。

截至2014年8月為止,有超過3萬名長者輪候公營安老院,平均輪候時間長達32個月。然而單是在2014年,已有5700名長者在輪候期間離世。然而勞福局長張建宗卻稱政府難以硬性制定安老院舍的輪候時間。

「傳統價值」及「自力更生」——繼續強逼女性勞動

施政報告承諾將預留500億用作退休保障,好像表達了政府改善長者退休生活的決心。然而報告沒有列明款項具體如何使用,更明確拒絕推行全民性,免審查的退休保障制度。我們可以預見,政府只會透過加大資助私營安老院繼續縱容環境惡劣的院舍牟利,把市民急切的需要變為少數人的商機。

與此同時,政府亦透過各種保守團體宣揚「傳統家庭價值」,鼓勵照顧家中長者。在目前的香港,這是極不現實的——低工資逼使一家所有成人出外工作,長工時令打工仔缺乏與家人相處的時間——這時打工仔又如何能夠照顧長者?更重要的是,所謂的「傳統家庭價值」將照顧家庭的責任全都推在婦女身上——無條件、沒有休息、沒有回報。

香港婦女中心協會的研究指出,全港有超過13萬名照顧者,每日照顧家中長者。他們可能是長者的子女、配偶或其他親友。這些照顧者承受身體、心理、社會及財政上的各種壓力,例如當他們成為全職照顧者後,明顯出現較多痛症和疾病。可是社會鮮有認可女性的辛勞,並給予應得的回報。

移民工受更嚴重剝削

較富有的長者或許有能力僱傭外傭照顧生活。然而這些來自東南亞的女性移民工往往要承受低工資、無上限的工作時間、沒有私人的空間和時間、以及中介公司的剝削。從這個角度看,我們不過是將本地女性無償勞動的情況轉嫁到移民工身上。當然,這數十萬移民工的狀況,在施政報告的世界當中並不存在。

出路——投資在人身上

目前政府依賴私營公司提供安老及醫療服務。日漸高昂的養老開支,令所有香港市民,包括基層和中產都感到苦惱。另一邊廂,政府嚴重依賴金融業推動經濟發展。這些產業帶給市民的訊息卻是,要確保生活質素,你必須買保險,投資未來!更有甚者,政府主動推動強積金及自願醫保等措施,強逼市民投資。醫療及安老等必要服務大量金融化,說穿了不過是確保金融業有永不枯竭的財源,因為人總會患病、衰老——這些經濟發展的背後,卻是政府逃避承擔公共服務的責任,將市民送到基金經紀手上的結果。

這種狀況必須改變。一個公平的社會,必須讓人在每個人生階段都得到尊重,並按自己的意願組織各種家庭。然而我們清楚知道,政府不會主動讓步,傳統的性別分工也不會自然消失。因此作為女性,我們需要持續為自己爭取平權——同工同酬,家務勞動受尊重,在經濟上能夠自主。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8678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