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回應開源軟件工程師黃源浩反對創新及科技局(創科局)的公開信,莫乃光議員除了文字回覆外,亦於上週六(2月7日)應約會見一群科技界人士。會上莫議員明確表示,除非收回人大831決定,否則他一定會投票否決現有的政改方案,而即使政府承諾2020「普選立法會」,泛民與建制派之間實在難有互信可以通過。莫議員亦回應多項關於創科局的疑問,及現時政府稱2月14日為通過創科局撥款死線的問題。
現時難以轉軚
莫乃光指出,1998至2002年政府內有資訊科技及廣播局,殺局後他已一直爭取重新設局,而競選時選民亦認同其政綱重設科技局。他認為雖然梁振英有強大的政治影響力,但創科局仍然可以在制度裡發揮積極作用。他承認,現時要轉軚會有困難,從政要尊重承諾,市民會擔心他於政改方案上是否又會轉軚,而他感覺上大部分人仍然支持成立創科局。
為何需要創科局?
莫乃光認為,計劃中的創科局並不包括通信局及創意香港(CreateHK)部分,因為政府需要控制電視發牌及電影基金,知識產權署工作亦非只跟科技有關,因此亦沒放進創科局,只合併創新科技署及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OGCIO),「我都覺得架構比較細」。
然而,莫乃光認為創科局仍有必要存在。他指出一些新措施如數碼港、科學園、創新科技署、應用科技研究院、電子交易條例等,都在1998至2002年有資訊科技及廣播局期間通過,,但殺局之後新措施就再無以為繼。當時有應用研究基金,曾由政府投資如Wisers等公司,但現時變成了政府借錢予科技公司但無法討回;三月又將成立企業支援計劃(Enterprise Support Scheme),有1000萬配對基金,若無局長負責的話,政府部門會只求行政方便,錢派了出去就算了事,無人會跟進問責。
他指,創科局能做到的有三點:人才、資金、市場。
人才方面,面對出生率低、學生質素下降,創科局或可以做到長遠培訓。
資金方面,要做公眾集資(Crowdfunding),引入風險投資(Venture Capital),應該要改法例,法例一日不改就很難做得到,「信不信由你,若有局長推動或有幫助」,蘇錦樑常常不在香港,根本難以做到。
市場方面,有創科局的話,或能夠阻止政府科技項目純粹價低者得;若有個專責的創科局局長負責,民間就可以向局長施壓,去推動如「九龍東聰明城市」這類計劃。
只是就算有了創科局,官員未必會對業界有更深入的認識,因為可以假設創科局底下只是同一班公務員,只是多了局長、副局長及政治助理推動。他的良好意願是有熟悉業界的人做創科局局長,行政不僵化,或者能爭取到國際科技公司來港投資。
問及創科局會否支持取消過份或無謂的監管,莫乃光指雖然他贊成,但此議題太大,是全香港整體問題,單憑創科局難以完全解決。莫乃光指Airbnb、Uber等公司經常找他約見民政事務處、旅遊發展局談法例問題,但大家都認為難以跟政府達成共識,如果有新局或者會更容易,但他不會擺空頭支票說有局就一定可以,不過有個局就有統籌方面好處,處理多方利益關係。
政府可能利用創科局做「壞事」?
莫乃光認為政府不太可能借創科局推動如韓國、新加坡「大有為」的產業政策,香港文化不同,只會是有限度的官商勾結,反而十億八億的風險投資或者更有可能。
莫乃光認為仍需由財政司批錢,創科局雖然會是新架構,但並沒有增加新的權力,資源方面仍需要由財政司審批,只是局長能爭取多點支持、資金、項目、重視等。他認為可以找非政府的專業項目經理管理基金,若果政府肯分擔風險及被監察,則可能會有更多人投資。
回應與會者問及創科局亦可以只支持大企業、國企等,莫乃光指要看局長是誰;而回應社會難以得知科技局會怎樣花錢,沒有標準及回報指標,他指支持成立創科局的人,都有共識要做監察的關鍵績效指標(KPI),當然政府不會承諾,但不論如何民間也要監察。
他確切表示「梁振英在任特首期間我不會做局長。」
創科局局長傳聞人選
莫乃光表示,楊偉雄「對業界認識無論如何都好過蘇錦樑」,也承認他對人選的要求好低。他承認不清楚楊偉雄對業界的想法,也不知道他是否「梁粉」,但無可否認,梁振英必會找聽話的人做局長。
回應楊偉雄2012年「上網學習計劃」中標爭議遭廉署調查及其與iProA的關係,莫乃光指出他清楚知道這件事,因為有公眾監察的關係,他不擔心創科局會變成小圈子利益輸送,將政府項目全數批予iProA或某些友好團體。
即使楊偉雄成為局長,政府批錢做外判亦比較安全,有規矩,要交貨,最緊要傳媒監察。而且政府若要胡亂批錢今天亦完全可以,有創科局與否分別不大,最負面的講法是開設創科局猶如「拿二千幾萬去搏一搏」。
2月14日是否通過死線?
在議會中,雖然他支持成立創科局,但並無叫泛民停止拉布。他尊重拉布,亦不贊成政府抽起其他議案要先通過創科局的做法。
他指政府的說法是要預留時間財政預算案加入創科局,但是政府應該如一般老闆一樣,一早準備兩份預算案,有後備應付萬一創科局不能通過的情況。現時20小時討論程序應不足夠通過創科局,但是市民不關心,不通過亦不能說是泛民的錯。他指自己雖然不會參加拉布,但仍會問問題,收集業界訴求於動議提出。
莫乃光指出,現有三個可能結果:2月14日張宇人剪布,然後強硬通過,會如吳亮星通過新界東北發展議案般「打大交」;亦可能會中止辯論,不批准再入議案,然後增加會議,實際死線變成2月14日後;也可能政府沒說謊,今次不能通過,6月再擺上議程。
莫乃光指既然可能遲早都會成立,業界不如思考如何監察新成立的創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