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香港第一黨報《文匯報》,連篇累牘,對香港大學法律學院展開大批判。我們取笑《文匯報》常常中左風,新聞鬧左笑話,是大學新聞系很好的反面教材。這些批判文章語無倫次,根本沒有可讀性,連看都浪費時間。但以這麼大的篇幅針對一家大學展開攻擊,就顯得有點不尋常。
1月26日由A2到A4連續三版,整版報道標題相當嚇人:「陳文敏貽害港大法學院慘輸中大院長任內濫玩政治學術評分滑落驚現劣等」;「不搞學術『搞政治』金漆招牌『剝落』港大褪色評分遠遜科大」;「各界批陳文敏縱容戴搞『佔』涉公器私用應徹查質疑是否有資格任副校長」。
翌日,新聞、來論、社論,三箭齊發:新聞:「港大RAE評級差傷透校友心學者:部分師生只顧搞政治影響學術表現」;來論:「港大不搞學術『搞政治』評分急跌管理層當問責」;社論:「搞政治致學術衰落港大須交代」。
這些批判文章,矛頭針對港大法律學院前院長陳文敏、港大校長馬斐森,當然還有佔中三子之一的法律學院副教授戴耀廷。一系列的大批判,是借「研究評審工作(RAE)2014」的結果,港大整體研究表現遜於科大,而港大法律學院也輸給了中大法律學院。結論就是:港大部份師生只顧搞政治,令學術表現受到影響。
如何受到影響呢?翻查資料,2007年和2014年的評審,法律學院的排名維持不變,而院校排名,更是沒有分別,而差距就更為縮窄。只看這些嚇人的標題,先有前設和結論,千篇一律大批判,就很容易被誤導,以為港大真的因為搞政治,而導致學術水平大幅滑落。
或許讀者會說,左報根本沒人看,何必跟他們認真,浪費時間討論。以讀者量來說,《文匯》《大公》這些左報,當然遠不及《蘋果》,因為政治需要而訂閱的公司機構,也不會細讀這些水平低劣的批判文章。但請不要小覷這些大批判的破壞性,有可能隨時致人於死地。
我的親身經歷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我在香港電台主持烽煙節目,一開始就受到《文匯》《大公》寫手的「招呼」,直到2010年,攻擊的火力密集加大,一年竟達三、四十篇之多,結論都是要港台炒我。《文匯》《大公》讀者寥寥可數,但對港台高層和公務員有政治壓力,炒掉吳志森會為港台省卻很多政治麻煩。港台宣佈炒我之後,左報的批判文章,幾乎馬上停止。任務完成,再尋找下一波批判對象。
左報今回將矛頭針對陳文敏和馬斐森,要求港大對付戴耀廷,除之而後快的目標相當明確,但志不在此。馬斐森這個來自英國的老外,任命時港大的華人教授已滿肚子不服氣,佔領運動期間更百般維護學生,梁振英批判《學苑》,馬斐森沒有積極配合,更被左報指控包庇港獨,批判港大是產生震懾,對這位老外施下馬威。
更大的目標是陳文敏教授,港大任命負責人事和資源的副校長,程序已經展開,陳教授是大熱人選,可以更上層樓。今年底,港大校務委員會主席梁智鴻將會卸任,梁粉奪位必成事實,若陳教授坐在這關鍵副校長的位置,再加上馬斐森這老外「阻頭阻勢」,定必妨礙將港大染紅變色的大計,左報這輪借勢針對港大和法律學院的大批判,左報與梁特密切配合,司馬昭之心,路人皆見。
若左報的陰謀得逞,港大和馬斐森受到政治壓力,陳文敏的任命胎死腹中,院校自主將蕩然無存,學術自由也必然慘烈犧牲。港大可以如此,其他大學,還會遠嗎?在各崗位的大學校友,要挺身而出,喝止這種暴行!
原文刊在蘋果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