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政經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8678

質素和素質之爭

$
0
0

有人稱「素質」是「匪語」「大陸字」,亦有人謂「質素」只是港澳地區用語。有見爭議不絕,那我們不妨先看看學者們的考究。

著名語言學家容若老師曾指出,「質素」本身是全國通用的,並非港澳地區的獨有用詞。容老師引了《說苑.反質》:「吾思夫質素,白當正白,黑當正黑。」指出早已有質素之說,意思為樸素。不過他認爲,「今天所用『質素』乃外來詞predisposition的中譯,意為『生而具有的性質』,在清末民初已在全國範圍內廣泛應用」又引章太炎《訄書.訂文》附《正名雜義》:「炭也,鉛也,金剛石也,此三者質素相同,而成形各異。」以及李大釗《什麼是新文學》:「一般流行文學中,實含有很多缺點,概括講來,就是淺薄,沒有真美真愛的質素。」容老師又謂,直到五十年代質素都是通用詞。六十年代大陸改編《辭海》,才顛倒為素質(可能是因爲口語習慣改變,引致書寫隨着改變的緣故吧),而港澳則保留了質素的講法。

作家古德明先生就中國文學鑽研甚深,他曾撰文為使用素質而辯護。

古先生同引了《說宛.反質》和李大釗的例子,以及《管子》第四十二篇:「素質不留,與地同極。」《雲謠集》《內家嬌》:「及時衣著,梳頭京樣,素質艷麗青春……」來證明質素和素質兩者同見於古籍,意思是素來的本質,亦引申為物件本質的意思。更認爲論詞意來說,素質比質素更優勝。

容老師和古先生見解不同之處,其一在於古籍中的質素/素質解釋不一,容老師認爲古人的意思是樸素平實解,古先生則說解作物件素來的本質。其二在於,容老師認爲今非昔比,現在使用的「質素」一詞是民初時外文的翻譯,不同於古人的意思,故此倒裝詞「素質」為後出,本無優劣。

質素素質之爭,各執一詞,各有道理。實際上兩者只是倒裝了,意義無大差異,都是說明事物的品質。觀乎爭論所在,是在甚麼場合甚麼地方使用。香港保留了質素這講法,也一直常用質素,是不爭事實,不過常用不等如禁止其它講法,在書寫、創作時,大可使用素質。然而,近年某些媒體在報導新聞時,故意將質素改為素質;政府高官發言時,廣泛地用素質取代質素;新高中實施後,通識科用「生活素質」取代香港一貫常用的「生活質素」;普通話教中文之下,質素被斥為港澳用語,要改寫「規範」的素質。這樣就如貶語意清晰的「經已」「面善」「一世」為方言詞,非要改做「已經」「面熟」「一輩子」等「規範漢語」不可,都是同等荒謬。

我們在發表意見、書寫創作時絕對有自由,按個人喜好而選擇使用質素或素質,但更須注意的是,在轉述言論、報導新聞、撰寫正式文告,甚至教學時,必須尊重原作者的用法,必須尊重本地一貫的用法。

上文已述,由於質素和素質同出於古籍,兩者意義差別不大,都是品質的意思,所以身為香港人的筆者不反對偶爾使用素質,但絕不能由得素質一詞,在某些親中政治勢力暗中影響下,在公共場合中逐漸取代我們常用的質素。我們不希望下一代只懂普通話而忘記粵語,同理,我們也不希望下一代以為素質是所謂「規範」,而質素則是「方言詞」,對嗎?

延伸閱讀:
「質素」不屬港澳粵語 - 容若 香港文字研究者
「質素」和「素質」 - 古德明 作家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8678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