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同朋友討論現時香港佔中同反佔中之間的問題,她氣衝衝的說現時社會上的討論焦點完全錯誤。問題是社會上的焦點太分散,亦不能精確地焦點,一時有佔中公投同反佔中簽名運動的人數對決,一時又有鋪天蓋地的抹黑行動令泛民疲於奔命回應,社會真正需要討論的政改方案無法進行。(另需讚學民思潮聰明地主動將自己的賬目供報天下,令抹黑者無法有機可乘,讓自己繼續集中精力推廣公民提名)
另一更加嚴重的問題是泛民無法有效壙大支持真普選市民的光譜,反而近期支持「袋住先」和反佔中的聲音有上升趨勢。朋友的意見是泛民應該加強力量向市民解釋有真普選跟沒有真普選對市民有什麼直接意義,例如讓市民想像一下我們的下一代如果在一個沒有真普選的將來是如何的。
這讓我想起早前的電影《向政府說不》,內容講述當年智利獨裁者發動公投期望維持自己的專制政權,希望支持者投票時投「Yes」,而反對派則希望支持者投「No」。我們從小到大都被教育說正面的答覆,心理學上,如果要拒絕他人的話是相對比較困難的,所以開始時反對派處於下風。但有人想到用有創意的方式引導市民將「說不」跟美好的未來聯想在一起,當市民能夠有正面的願景,便更加有力量反對繼續現有的獨裁政權,最後反對派成功勝出公投。
多年來,泛民爭取民主都比較流於口號式,較小向市民論述當香港成功爭取民主政制後可能出現的改變。尤其是最近幾年政府的施政不堪,泛民的行動更加給人的印象偏向反對多於實際建議,建制派亦因此經常批評泛民只懂反對、為反對而反對之類,市民可能比較容易相信就算爭取到民主也無法改變現況。現實的、甚至是投機的香港人,面對現時困難的政治局面,要反對政府的保守方案代價十分高,如果沒有清晰的、明確的實際回報是很難說服自己支持的。就如所有成功的群眾運動,帶領者必須給與跟蹤者明確的應許地。
我非常同意朋友的睇法,一個普通的市民也能正確洞察時局,我們爭取民主多年的泛民朋友更加應該有能力帶領香港走方向正確的民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