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說明:古洞北新市鎮預想圖。
在發展方案尚未經城規會審議、立法會財委會主席吳亮星可能涉及利益衝突的陰霾下,財委會第五度審議新界東北前期工程的3.4億元撥款;期間逾百名村民及支持者衝進立法會,大有重演台北大學生佔領立法院的姿態。
時值天氣陰晴不定的六七月,香港政治早有山雨欲來之勢,加上許仕仁案亦剛好開審,特區政府仍決意在土地問題上硬闖關,實在大有為政局添煩添亂的意味。
香港衝進立法會與台北佔領立法院,前者的議題為新界東北發展,與後者的服貿議題相比,兩者其實有不少相似之處——兩者均涉及紅色資本的流入,以及本土經濟產業自主的問題;兩者亦涉及年輕新一代的身份認同,以及本土社會流動機會的困惑。在新界東北諮詢的最後階段,一度引發民間對深港融合、割地賣港的質疑。其後特首梁振英曾一度承諾,在新界東北適當地引入港人港地;但隨着今年樓市大幅回落,作為2012年梁班子主要政綱的港人港地,亦早已如灰飛煙滅,消失得無影無蹤。
當然,新界東北到底是否「富豪雙非城」,抑或如政府硬銷的「香港人的新市鎮」?這原是可以平心靜氣探討的,政府只須提出足夠的理據證明,例如規劃將如何令普羅市民受惠,而非變成富豪和地產商的專利;新界東北並非中港融合的後勤基地,而是具備經濟產業自主的新市鎮。可惜的是,諮詢完結至今已過了近兩年,政府仍一味採取「霸王硬上弓」的策略。
假如政府願意開誠布公、正面解答上述疑問的話,新界東北的村民和支持者,亦不至於要走到今天這一步。
如今擺在我們眼前的事實是,政府最終把新界東北的發展規模由790公頃縮減至610公頃,公屋單位數目由四成多增至六成,原來沒有公營房屋規劃的坪輋,則剔除在發展規劃之外。不過,問題卻在於餘下六百多公傾土地只有96公頃(17%)撥作住宅用途,官方公布的公屋用地更只佔47公頃(不足8%),而在城規會的規劃圖所顯示的,竟然更是只有36公頃(不足6%)公屋用地!
因此,若按目前政府的發展方案上馬,未來整個新界東北只有不足六分一土地是用作解決現時梁班子所謂「重中之重」的住屋問題,當中更只有三分一(即整體土地的不足十八分一)用於公營房屋。若說這便是「香港人的新市鎮」,那大概只是一個香港人的「蚊(型)市鎮」!
事實上,只要大家重新回到2011年、時任發展局局長的林鄭月娥推出的《優化土地供應諮詢》,當時的官方文件已清楚指出,未來新發展區每開發1公頃的住宅用地,即須要同時開發1.4公頃的社區配套設施。按此基準計算的話,則36公頃的公屋用地,實際上只需要50公頃的配套用地,在這不足100公頃的土地上,已足以容納新界東北六成,又或是逾十萬人的居住需要。這難免會令人繼續追問,餘下的500多公頃規劃到底所為何事,當中又隱藏哪些市民所不了解的魔鬼細節?
就在不足一年多之前,政府以極低廉租金與多個私人會所續約,曾一度引起公眾嘩然。政府一方面以土地供應不足為理由,大力開拓新的發展用地,因此輿論多形容那是「盲搶地」;另一方面卻對使用率極低、只服務一小撮特權階級的會所濫用土地資源採取放任縱容的態度。而毗鄰新界東北的粉嶺高爾夫球場,佔地面積多達170 公頃,幾乎等於新發展區總面積的三成,便正好是這類私人會所的表表者!
若按照上述官方訂下的規劃準則,我們其實只須徵用大約半個粉嶺高爾夫球場,便已足夠容納新界東北六成、又或是逾十萬人的居住需要。餘下仍然有近百公頃的土地,假如通過公眾諮詢、廣大市民又認同的話,筆者實在看不到又什麼理由,要去反對它繼續保留作高爾夫球場之用!如此新界東北新市鎮既能上馬,富豪權貴又能繼續享受打球的樂趣,顯易而見地已達到多方共驘的局面……;然則,目前仍覆蓋六百多公頃的發展方案,到底又是在服務哪些人的利益呢?
作者為影子長策會成員
原文刊六月九日《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