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每年到維園燃點燭光,該是香港人沒有太多爭拗的共識,但刻下,卻是腹背受敵。除了建制派的例行攻擊,也有來自本土右派的歪曲,指六四「是大陸的事」,要求切割,云云。
正如筆者的老師所言,香港面臨的是一場解體運動。
於這一解體時代,至為明顯的,是充斥一股無人駕駛的毁滅的欲望與快感。看看陳雲如何扭曲六四的意義,就可知一二,他寫道:「借學生運動過橋,流別人的血,香港人送錢送物資給北京學生,寄望他們成為香港人的僱傭兵,結果部分學生犧牲了性命」云云。這完全是污衊。
當年,雖然定位上只是支援,但香港人的投入卻是史無前例,不要說有多次過百萬人上街,六四一夜到底多少人哭傻了眼?如果時針可以倒撥,香港人或許能夠做得更多,但難道這麼多人流過的汗和淚,統統都是虛偽?
又例如,維園的燭光晚會,明明是香港人六四至今的主要悼念大會。但當下一些政客竟指這不是香港人的六四集會,相反尖沙嘴那個才是,這真是患了歷史近視症,完全不知所云。
眾所周知,出席維園晚會,從來不是因為它舉辦得完好無缺,而去的人也從來不因台上的人有什麼「光環」(尖沙嘴人的所謂沒收光環);晚會的真正意義,倒是一份守衛記憶的堅持和追求正義的心,凡此,屬於25年來依然記掛六四的香港人。無論同意不同意,六四的這個傳統也構成了香港身分的核心。
一個扎根於香港的哀悼傳統,刻下竟給方才冒起的政治勢力不求甚解的詆譭,或許這個新興的所謂本土,作用其實是毁滅本土的偽本土。
問題是,當下出現的,並非是那種「如何才能更好」般的爭端,而是一股持續趨向解體的毁滅力量,哪怕在八九六四如此具有同情共感的課題上,他們也輕率地對當下和過去的種種努力予以否定。
解體,才是時代的新難題。
(刊於2014年6月5《明報》觀點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