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竊聽風雲3》預告片截圖
盲搶地,杯水車薪
大陸投資者「劈價」賣香港豪宅,可能是辣招以來最大效應。期望房價回落可以做業主的準中產不要開心得太早,更不要多謝CY及劏房波。大陸客蝕讓套現,大概是大陸銀根短缺所致,有錢不如回大陸放高利貸更有利可圖,香港的「磚頭」不是萬能的。
香港政府掌握土地供應各個環節,但就裝扮得一籌莫展,連「港人港地」也無聲無息地消失,令人想起老董的「不再提起便已不存在」的妙論。港府現在只剩一招:把零星分散的政府及社區用地改為住宅。這簡直是杯水車薪,數量少,開發的時間及金錢成本高,純屬盲搶地。近民居的,市民嫌密度太高,遠離民居的,又浪費基建成本。
香港財經高人早就看穿這把戲,大叫政府填海造地,當然引來環保界及愛護生態的市民反對。而且,填海也要時間,諮詢規劃程序跑完再把工程做好,恐怕也選了兩屆特首了。
土改,鬥地主
最近元朗朗屏的公屋大計要縮水,規模變了原來四分一。因為新界鄉紳不願把改為貨倉停車場等農地出售。他們當然待價而沽,想買沒那麼容易。事件引發「棕地」(Brown Land)討論,這些佔著農地作非農業用途的新界勢力,據說佔了800多公頃,政府竟然無能為力。但是,政府卻可以武力清剿菜園村的家園建高鐵,這樣誰也不服氣。政府缺了甚麼?不是民間團體說的棕土政策,而是改革的政治意志。香港人及政府太和理非非,不夠勇武。不要以我是本土派,在我眼中,喊「勇武」的本土派完全找錯對象,共產黨太大,你打不過它;來港的大陸人,打來無謂,成千上億,鬥他們只為出氣,沒意思,而且他們只是代罪羊吧。香港缺的不是族群鬥爭,是土地改革,要鬥,要鬥地主。
幾乎所有穩定的新政權都要土改,都要不同程度剷除地主勢力,平均地權。中共最出名,殺了幾十萬地主;國民黨在大陸時的失敗,部份也源於沒有土改,跟地主走得太近,所以他們敗走台灣後學乖了,馬上土改。特區政若想長治久安,一定要鬥地主。
香港地少人多,但是,你知否現在香港住宅土地的四成卻是用來建極低密度的新界小型屋宇(即村屋)?大都是以丁屋丁權形式開發,但只住了五十萬人!其餘六百幾萬人呢?擠在餘下六成土地上!這就是香港的土地問題。
廢掉「新界土地權益」
我不是要求北京政府在香港搞一次五十年代的鬥地主,幹掉新界特權階級,這樣不人道,違反香港核心價值。但是,我們可以搞一次溫和的土改,只要北京政府配合,釋法也好,修改基本法及立法(農地法、新界土地收回法等等)也好,私下交易或出言恐嚇也好,從今天起,廢掉新界人的所謂「新界土地權益」(其實是特權),港式平均地權!這樣就可釋出大量新界土地建屋。為何北京政府只敢就普選及居港權強行釋法?卻不敢動新界特權階級分毫?因為我們選民比較好欺負?因為中港家庭好應付?新界佬是北京政府的政治同盟者就要包庇?!
中央及香港建制派就是沒視野,沒有氣魄。若有人敢做,又成功,他一定當選特首!還怕甚麼公民提名、政黨提名?還怕泛民候選人不愛國?還要均衡參與式篩選?即使提名像多倫多選市長那樣,交幾千元報名費便可以,泛民要勝選門都沒!因為,親北京的候選人可以用「打倒特權,平均地權,十年建屋」口號,爭取平日不投票的六成選民,泛民即使穩拿現有的選票,但動員不到沉默大多數,中短期都不會有勝算。
敢做又成功的人,必定是建制派,只有建制派才有機會說服北京,放棄及犧牲新界佬(建制政黨也要跟新界佬割蓆)。建制派常說,泛民不願跟中央溝通,但你建制派能溝通又如何?做不出跨黨派支持者讚賞的工作出來,溝通也沒用呀!泛民與建制派都是吃老本,香港政局一池死水。
作為泛民支持者的我提出這建議,心情也很複雜,因為這必令泛民大敗積弱。但不先死,如何後生?長遠來說,泛民要有改革香港社會、政治經濟的視野,不能只守著民主抗共的位置。而且,泛民也應先提出鬥地主口號,這樣起碼能搶點功勞,否則全輸!
一句話,鬥地主是香港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