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政經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8678

非我即敵

$
0
0

中大國是學會外務副主席沈欣蕾
刊於成報8/4/2014

到底是不是香港人的頭腦太簡單,簡單到一切都只能以二分法解釋,除了非我即敵的論調外什麼都理解不了?

近年,網上有關政治和社會事務的討論都陷入了一種二元對立的氛圍裡頭。只要有人一提對新移民不能一概而論,總會瞬即被定義成「左膠」,更甚者去到親共媚共;又或者只是說了一句限奶令有其必要,就被人催促趕快去膜拜國師。若然不帶左右翼色彩地呼籲眾人理性討論,馬上就會被各方同時攻擊﹣雖然理由南轅北轍(像是這篇文,既然強調和理非非,必然會有人以「理性L」或是「理性膠」冠之)。

敵我二元論很簡單很方便,因為我們不用考慮更多的選項,只需要把口徑不一致的人統一當作敵人,用同一套思路去攻擊即可。實際上大部分人對於「我」的定義都太窄而「敵」的定義亦太寬,甚至將「敵方」進一步妖魔化以爭取站於道德高地之上;不論左翼本土泛民建制激進保守,只要仍抱持着這種非我即敵的心態,思考的本質上根本沒有分別。

這令到香港現在陷入了「無情境的詞語之爭」︰重點被模糊,討論永遠只在於立場問題。像是港視發牌集會,一開始有人不滿主辦方的分組商討,擴展至對抗爭手法的批評,再發大至立場問題、人身攻擊,關於發牌的重點於是在網上討論中失焦。像是佔中的商討日,有些人認為商討日沒有作用,然後便延續了二元對立的公式︰「手法、立場、人身攻擊、重點失焦」。

也許這些言論只佔香港人非常小的部分,但這些討論已足夠喧賓奪主。陷入爭吵中的人繼續他們沒有完結的爭吵與指控,而實際上佔多數的中間派、溫和民主派和開明建制派市民則日益對這些內容空洞的言論感到煩悶厭倦,又再感到政治冷感,激進派於是繼續指責,周而復始,無日無之。

黑和白,中間還存在着深淺不同的灰色光譜。當連性別都可以有五十六個選項,政治的立場與取態,只會更多。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8678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