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政經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8678

香城的中文科做錯了。

$
0
0

我們的學生活在試卷中的香城,大家都喜歡用艱澀的字,把文章打扮得很有深度。

說到底這多少是教育制度的錯。

老師喜歡看成語、喜歡看修辭,最喜歡看艱深的用字,因為這是最易發現的「教學成果」,所以最方便改卷。慢慢批改準則成了語文水平的標準,於是愈寫得生硬的人懂高分,倒模一樣的A級範文排山倒海地湧過來。

問題是讀文學,講的不只用字,最重要是在可理解的語序中,使用最適合的敘事架構和語言。這些有意義的語文系統訓練在中小學悠悠十二年竟然不能植根,老師全湧去操練學生的「修辭技巧」和「文體」,結果學生連母語的應用能力都乏善足陳,基本的文言文都不能理解。

文言文和白話文關係極深,問題是古時可用的字不多,一字往往多義,詞性亦很多。詞類活用的情況頻繁,所以要揣度理解每一個字,必須由語序和語境等角度出發。不過,香港中學的文言文訓練流於「同我背咗呢個字點解」的程度,試問在遇上文言文的時候,怎能流暢閱讀,準確理解?

很多人都用「窗簾是藍色=憂鬱」來調刺中文科閱讀理解的僵化答案。其實怎樣理解一篇文章,是文學批評手法的問題,只要言之成理即可。把作者筆下的「藍」看成憂鬱的喻體也未嘗不可。只是,明明這個說法成立是基於理解自由,為什麼考評局要用model answer逼我們達成同一個理解?

考試主導的學習風氣令教學方式都以變得以應試為本。答題模式的僵化又令學生缺乏思維訓練。長此下去,艱澀賣弄的文章在十數年訓練出來的共識下成了「好文章」,大家看慣了,就贊同了。

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補批評,考評局急急用回範文,卻又不改答題模式。換湯不換藥,你當我神探伽利略?

你能怪學生不夠主動去學習,但學生的語文能力的不足,考評局,還有誤以為「入大學好緊要」的家長也絕不能逃避責任。

我們要捍衛繁體字,因為這是中國是悠久的語言。然後呢?簡體字沒有文化底蘊,是功能產物,它沒資格替代繁體字。不過,堅持使用正體的我和你,在這尺驅之地,空白地使用這種字體,又對得起捍衛繁體的理由嗎?

考評局和各位家長,如果你們覺得孩子不懂性,需要你們的指引,也煩請你們走前一步。別叫我城如試卷中十年如一日的香城,年年都出事,但係年年都屈學生幫你執手尾。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8678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